晁江峰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3)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控制幽门螺杆菌的发生可降低慢性胃炎转发成胃癌的几率[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74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7例。实验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18~75岁,平均(38.18±4.06)岁;病程0.5~7年,平均(2.67±1.03)年。参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0~78岁,平均(38.67±4.13)岁;病程0.6~7.2年,平均(2.98±1.3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胃镜和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伴有心血管疾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胃癌,对本次实验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和禁忌,最近1个月内行抗菌药物治疗者。
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口服雷贝拉唑(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330)20mg,左氧氟沙星[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生产司,国药准字H20040091]0.2g,克拉霉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041)0.5g,日2次,2周为一疗程。
实验组加用清利化浊方。药用半夏10g,厚朴10g,茵陈10g,黄连10g,防风10g,薄荷10g,黄芩10g,茯苓20g,佩兰10g,白豆蔻10g,枳壳10g。加水煎至400mL,分早晚2次饭后口服,日1剂,2周为一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其病灶消失,活检为阴性,随访不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示病灶明显变小,活检阳性较弱。无效:临床症状未发生显著改善,胃镜检查示其病灶未发生变化,活检阳性未减弱。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复发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比较 例(%)
慢性胃炎属临床常见消化内科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进食后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胃部反酸[2]。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为造成消化道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发生率约60%[3]。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有关学者认为脾虚湿热型最容易出现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故常用清利化浊方进行治疗。方中半夏除痞散结﹑降逆和胃,黄芩﹑黄连清热燥湿,陈皮﹑枳壳﹑厚朴行气解郁,薄荷﹑白豆蔻芳香化湿,茵陈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效果较佳[4-5],能有效改善胃黏膜供血,使其维持正常的代谢,促进胃黏膜再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