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秀燕
【摘 要】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为满足日常课堂教学需求,需建设数学备课组。该备课组应以年级为单位,以该学年具体教学任务为背景,明确掌握本年级学情。同时,该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很集中,可随时随地讨论相关教学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有效性,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深度备课 高效课堂 目标实现
高中数学极为重要,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应认识到该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依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及需求,实施数学备课组建设,明确该课程在本学年的教学目标,使其更具针对性,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便于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降低课程学习难度。
一、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度备课中构建高效课堂
现在的教材大同小异,都是先阐述理论知识,后就是练习作业,而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而这种教材对于高中生来说枯燥无味,并且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有兴趣地去学习它。所以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通过利用一些教学书中的插图、生活日常现象等来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从这些现象图画中更加形象理解这些知识,增加高中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总之,在高中教学中不能死板的一直念教材,要根据学生自身基础、课堂条件、课堂反应,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兴趣。
二、精心研究学生,在深度备课中构建高效课堂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起来。因此,备课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由“要我学”主动转入变为“我要学”。因此,在备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单元预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可要求学生就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个问题、某个地方、某段语言等搜集背景资料,用图或文或非文本的方式制作资料卡。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之分。因此,备课时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去观察,自悟自得。一个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备课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定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提供广阔时空,拥有课堂的精彩。
所有的备课都要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备课新理念。新课改并非简单地改教材,备课也不是简单地写教案。新课改要将教师转变为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要对教材的素材进行研究、拓展和深层次的应用,对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方式进行选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常规思路与方法,掌握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首先从备好课抓起。
三、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深度备课中构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可以通过其他类比或者建构加以化解。尤其在知识结构中出现转折或起着纽带作用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讲清讲透。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是需要数学下功夫,费心思去琢磨的。比如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例题,学生对于“超过……的部分”有不同的计税方式难以理解,老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数据先让学生自己计算不同收入下应缴纳的所得税,熟悉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從而降低难度,学生也能从这几个特殊数据的计算中归纳出收入为X时所缴税费如何表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段函数关系的建立。所以教师备课时应有预见性,方能采取措施化解疑惑。
四、积极运用教学反思,在深度备课中构建高效课堂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依据日常教学内容及目标,认识到备课组建设的重要性,改变以往教学理念及方法,明确数学备课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应用多种方法,丰富高中数学备课形式,发挥教研室带头作用,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实现教学形式优化及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鹏,吕伟. 高中数学备课组建设之我见[J]. 教育现代化,2016,(36):297-298.
[2]黄瑶.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