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发明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道德法律素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科学、正确的指导。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道德法律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生活化思维理论对教学的作用,从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道德法律课程的兴趣、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育和课外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将生活化思维贯穿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 初中生 道德与法制
在目前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水平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需要生活实践的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思维教,使学习与生命教育建立紧密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合理开发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沿着学习与生活更的联系,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也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裨益。
一、生活化思维对初中思品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习主动性
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政治学科要以德育为中心,着眼于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教版《道德与法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包含大量与实际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此版教材为师生提供了更多互动性教材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这些学习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能就在学生周围也有存在,这也使得学生在思考时产生代入感,更有兴趣学习课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以实践为导向,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可以使初中生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主动性
2.提高独立自主性
目前,各个学科都有非常丰富的教辅资料,针对知识点也有着非常详尽的整理归纳,但很多在学习时缺乏独立自主性,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索,对于道理理论、法律知识的理解都还很浅,考完试以后就忘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入生活化思维,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培养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习惯,注重生活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在学生建立起生活为导向的思维模式以后,可以进一步地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把课本知识与把生活实践的具体内联系起来,理性地思考现实中的有关问题,去感受和思考,收获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独立自主3能力。
3.提倡创新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计了开放式思维这一教学模块,主要模式是把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作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多样化、灵活性地观察生活和体会生活,开放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内容,坚持开放式教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给予生活中发生地现象更多关注,发挥自己地想象力,探寻真理,不仅可以拓宽生活导向思维,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水平。开发思维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也要主动探索课堂外更丰富的生活经验,甚至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提出独到地见解,不断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德育法治教学课堂教育的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的实际过程地问题。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与提问,学生作出单方面的反应,这样的课堂教学互动并不具有针对性,也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导致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没有正确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起到引导作用,无法保证稳定的课堂教学秩序。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在课堂上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会,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加强互相之间的沟通,从而找到正确的学习和理解方法,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氛围,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渗透生活化思维的基本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具体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全,对教材中一些特殊术语和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并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到位地感受知识,形成深刻长久的记忆。以《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课地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開始之初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包括“自己有哪些朋友?”、“和朋友之间发生过矛盾吗?”、“最近一次发生矛盾最后使如何解决的?”在听取了其他同学关于友谊的意见和故事后,学生对友谊有了更深的理解。将来,当学生和朋友遇到类似的问题时,用教材的实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良好的试听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具备容易获取的特点,除了可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以外,也可以播放思想道德教育电影、法律纪录片和影视材料外,这些影视资料贴近生活,可以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例如,在学习珍爱生命主题课文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室地多媒体技术,播放《辛德勒的名单》、《泰坦尼克号》、《后天》等电影。通过向学生们展示电影主人公面对灾难时的不放弃、乐观、相信希望的特点,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在此之后,再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面对苦难、挫折的经历,并开展有关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班级讨论。通过多媒体手段融入道德与法制教,既加强初中生对知识的印象掌握程度,同时增强了生活体验,提高了感知能力。
3.回归社会生活
教师可以以课堂知识点为起点,设计开放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获得实践经验,增强生活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学生应该进行小规模的社会调研,收集信息,撰写报告。当然,在进行社会时间的时候也要尝试运用创新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亲情”为主题的课程单元时,可以给出“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一名家人,完成一项特定任务并作反馈报告。这项任务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一起做家务”、“一起参加一项体育活动”、“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与父母谈心”等等。确立具体任务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和他其它家庭成员共同完成一些事情,在尝试这样的活动以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与其家庭成员更加了解和关心,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4.关注社会事实,倡导经世济民
知识来源于生活,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热点时间焦点事件,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讲课内容产生关注与认同感,迫不及待地听取教师的讲授。如果有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也可以踊跃发言让大家讨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探讨近期身边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尽可能地使每一堂课地内容都贴近社会热点,使学生感觉更加贴近自己地生活。
在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地同时,也会让他们感到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与时代接轨的,也更愿意与教师成为朋友,更愿意去主动学习。例如当前讨论十分激烈的无人驾驶安全问题,可以和教材中的《敬畏生命》相呼应。此外,无论是韩国部署萨德、共享经济、厄尔尼诺现象还是ISIS,都能够引起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学习与思考。教师如果可以把这些事件合理运用到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活动中去,不仅能够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又富含生活气息,从而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拓,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觉悟,最终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总之,现实生活不仅仅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源泉,也同样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就离不开生活化四外,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而保证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华锋. 活动教学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7(27):29-30.
[2]孙庭梅.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11):44-45.
[3]甘维青.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