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素质教育

2018-07-09 08:44杨玉勇
读写算 2018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新课标

杨玉勇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开设对于小學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以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感兴趣,必须实施教学生活化,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过美好的生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必须开展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潜能,寓教于乐,将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实施生活大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社会

新课标明确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应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拓展课堂教学内涵,课堂组织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黔山秀水》时,通过介绍贵州山水美景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发展旅游业,提高生活质量;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我们贵州的美景数不胜数,但是,她也是比较脆弱的,我们要加以保护,这样的美景才能得以长存。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指出:“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使课文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情景教学。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生活中的快乐》时,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对快乐的感受和认识,学会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感知生活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通过让孩子们回忆五年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学会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陶冶孩子们的生活情感。正是契合了新课标中提到的“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

三、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活动是人类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活动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发展的手段这一认识,应把学生的主体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学生活动方式的变换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拥有好心情》时,利用喜、忧、悲、愁等心情卡让学生描述不同时候心情,并通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想每时每刻都保持愉悦、快乐的心情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引起消极的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烦恼人人都有,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一个人处于低落情绪的时候,要想自己走出来,拥有一副好心情是不可能的。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经过别人的帮助是走出情绪低落的最好方式,知道帮助他人解决生活中的烦恼的同时,自己也从中受到启发。

四、组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一个人品德的形成,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都与社会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象,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公共美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国的国宝》时,通过课前收集长城和秦兵马俑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设问:同学们你们在旅游时都去过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在学生的回答中让他们明白在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这些古遗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国的国宝,引起学生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本中内容组织小竞赛、小演讲、小故事会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中的素质教育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在教学中,只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深入探讨课文内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外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勇于探索,勤于总结,素质教育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新课标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好学者贤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