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莲
摘 要 实践操作是借助学生的亲自动手,协调多种感官,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以获得更佳的预期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解决认知困惑,并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操作中能积极主动地寻求思维的发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动手操作;主体兴趣;活跃思维;认识困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71-0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数学是一门有探索的、动态的、进化的思维训练,而不是僵化的、静态的、封闭的规则体系。因此,“动手操作”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但如将实践操作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动手”,课堂上容易出现“放任”、“失控”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精选操作内容并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做好“动”前正确引导。实际上实践操作是借助学生的亲自动手,协调多种感官,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以获得更佳的预期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舍得让学生动手操作,方可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学,变教师的演示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才得以将学生引进彩色、立体的数学“信息场”;不断引导动手操作,亦能让思维在“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不断引导动手操作,方能促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开启数学知识的大门,使学生的认知航向成功的彼岸。
一、引导动手操作,激发主体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其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凡事都想动手试一试,但做事缺乏持久性,“好玩、好奇”更是天性使然。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引导动手操作,活跃学生思维
思维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低年级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思维有所差距,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我想,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具体形式之中,让学生“摆一摆、辨一辨、争着说”,最终发现新知。记得在一次数学活动课《妙用火柴棒》中,我先(1)引导:摆一个□最少要几根火柴?学生明确后,(2)操作:摆2个这样的□怎样摆?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的摆法: ,(3)讨论:你认为哪一摆法最妙?为什么?(4)谈发现:合用一根,少用一根。再摆3个这样的□怎样摆?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合用几根,少用几根。接着,设计探索性题目:用9根火柴棒最多能摆几个△?看谁摆法多,摆出的△也最多?孩子们“动”了起来,他们一次次地将图形进行“破坏”再“重组”,积极、紧张、兴奋、执着……可见,学生在操作中尝到了探索的“甜头”,燃起了思维的火花。
三、引导动手操作,解决认知困惑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如若学生在认知上或矛盾、或怀疑……,便更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探求的心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取的经验是最宝贵的,也是“解惑”的有效办法。
我犹记在一次参加创新课评比活动中,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其中的某一教学片断是这样的:
1.找生活中的分数
生:把一个“喜”字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真棒!你看到了1/2。
师:再看,(出示一袋不同颜色的球)这里有分数吗?
生1:红色的球是一袋球的1/3。
师:還有不同的分数吗?
生2:黄色的球是全部的2/3。
师:喔,你也看到了分数。
师:(拿出一串QQ糖)你们看到了吗?
生1:8包QQ糖,吃了一包,就是它的1/8。
师:还有其它的分数吗?
生:还有2/8、3/8、3/8……
2.质疑
师:观察1/8、4/8,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1:4/8大于1/8,1/8小于4/8。
生2:分母相同,分子不同。
3.引发认知矛盾
师:1/8和4/8合起来是多少呢?
生1:1/8加4/8是5/8。
生2:不对,我算一算认为是5/16。
师(故作吃惊):看来各有见解,到底谁做错了?(生犹豫不决)
4.操作体验
师:口说无凭,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让对方心服口服吗?可以折一折,画一画,动手算一算也行,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开始吧。(学生积极、紧张、兴奋……有的折、有的画、有的算)
四、引导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中的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自主参与,理解知识。
记得在一次参加“戴尔互联创未来”教学比赛中,我所执教的是《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巧妙的引导学生利用戴尔教学软件,进行操作、探索,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课堂上,首先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帮小兔子解决谁的菜地面积大),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激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再进一步引导猜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有了自己的猜想后,组织验证“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放手让学生应用软件动手实践,围绕猜想、验证猜想(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一边拼,一边记录拼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观察数据,想想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汇报。
我们看到了学生在一个个富有生趣的具体活动中去体验,感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真正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得到了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他们学得开心、充实、饶有滋味,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出真知”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