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步萌
【摘要】本文分别从家庭和幼儿园双方,从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培养以及客观条件方面,研究家幼衔接的策略,并指出在家幼衔接过程中,家庭应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与人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思想转变的衔接,幼儿园应关注学习兴趣动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衔接。家幼衔接过程中应注重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同时应尊重儿童。
【关键词】家幼衔接 心理健康 行为模式 生活习惯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151-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笔者在十多年的幼儿园招生工作中发现,家长在为子女报读幼儿园时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开学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究竟学习什么?”家长的这些忧虑不无道理,幼儿在入园后的哭闹、焦虑现象不仅令家长和教师头疼,还给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然而,从这些哭闹、焦虑的幼儿身上,我们逐渐了解到幼儿早期的家庭教养严重缺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因此,落实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衔接,促进幼儿早期家庭教养的形成,是我园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体系更健康、更完善。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重点提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这必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未来国家竞争力。结合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的学前教育板块中提到,学前教育体系“广覆盖”的要求以及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园在深入推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做好家幼衔接,让幼儿顺利入读幼儿园,对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
二、家幼衔接的理论依据及其概念的界定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告诉我们,儿童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就有学习能力,儿童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相应的规律。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2—3岁幼儿接受教养指导是符合客观认知规律的,且2—3岁幼儿处于个性形成期,个性不稳定、模仿性强、辨别能力差,因而可塑性很强。俗语说“三岁看老”,对幼儿的教育及其行为个性的培养应该在其婴幼儿阶段固定下来。根据“衔接”的概念(事物首尾连接,指用某个物体连接两个分开的物体,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互相连接),家幼衔接教育可以理解为:以2—3岁散居幼儿的家庭教育与3—4岁入园幼儿的学校教育进行衔接,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基础。
三、家幼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初步了解,实现启航衔接
我们对准新生做了数据摸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试等多种方法,对每名新生个体分别进行数据记录,然后根据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对幼儿问卷测试表现进行分析,制定一套幼儿入学前的家庭教育方案。
(二)家庭衔接,實现关键衔接
我们召开了家长讲座,邀请报读的新生家长参加讲座,把入学前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料印发给家长并进行讲解。此外,我们也在社区开展了“家幼聊天室”沙龙论坛,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幼衔接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家长和教师互相借鉴好方法,完成了家庭及幼儿园的双向衔接,同时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熏陶教育。为了便于家长及时与幼儿园沟通衔接,我园还开通了“家幼聊天室”QQ群平台,家长可以将平时幼儿在家里出现的问题提出来,教师会推荐科学的解决方法,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寻找一些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策。另外,针对个别家庭需要上门指导的,我园教师也积极送教。
(三)幼儿园衔接,实现整体衔接
在全面实行家幼衔接阶段,我们特别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模式培养,以及通过改造客观外在条件对幼儿心理和行为模式产生积极影响。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除了注重家庭教育,我们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幼儿的榜样,兼顾幼儿的心理发展。我们还组织幼儿在入学前参观幼儿园的环境(包括户外环境、教室、功能室),以及幼儿上学、放学、做早操的情况,通过参观的方式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以及对家长的依恋。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尽可能地多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和学习、生活场所,并产生向往的心理需求。
在行为模式上,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及学习能力。通过幼儿园规律的作息制度,慢慢改变幼儿在家庭中自由散漫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行为,如穿袜子、鞋子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在学习能力方面,我们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更加注重针对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发掘幼儿的学习潜力。例如针对幼儿的爱好与特长,我们在幼儿园内开展各种有趣的区域活动,让幼儿依据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使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客观外在条件方面,我园分别在制度以及环境建设中逐步实现家幼衔接。为了缓解新生入园初期的依恋、焦虑情绪,缩短幼儿与家长的分离时间,我们根据“阶段变化理论”将家长接孩子放学的时间调整为第一周提前两小时,第二周提前一小时,第三周正常。同时,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宽松、温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制定了“家幼衔接新生一日活动设计”,并开展“幼儿园像我家”的环境主题活动,各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喜好对教室进行环境布置,尽量给幼儿提供愉快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衔接点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在于: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育性质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样家长的期望、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是幼儿步入社会的起点,幼儿教师应系统地、正确地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家庭教育关注四个衔接
一是幼儿智力发展的衔接。家长应关注幼儿从自然天性到思维能力提升的过渡,引导幼儿形成提升智力水平的思维模式。二是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衔接。家长要让幼儿对生活中遇到的人产生认知,并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从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让幼儿看到外面不一样的世界。三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衔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教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饭、走路,为幼儿在今后到幼儿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幼儿心理思想转变的衔接。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去幼儿园上学”产生向往感,这样幼儿到了上学的年纪,自然会轻松愉快地去幼儿园,避免幼儿对家庭产生过度的留恋和依赖。
(二)幼儿园教育关注三个衔接
一是学习兴趣动机的衔接。幼儿园可以安排新入园幼儿观看中班、大班哥哥姐姐的学习操作和表演,从而产生学习动机。二是学习习惯的衔接。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三是学习能力的衔接。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构建合适的课程,在小班多注重幼儿的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语音辨别能力、反应能力等几大能力的培养,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幼儿提升学习能力。
(三)家幼衔接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家幼衔接过程中应注重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教师与家长通过交流,纠正各自在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1)开展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让幼儿在家中所受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2)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理解、支持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幼衔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2.家幼衔接过程应尊重儿童。幼儿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幼儿发展有其内在逻辑,“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遵循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无论在研究中我们作出何种结论,首先要考虑这样的方法是否適应幼儿,是否尊重幼儿天性的发展。
对于家幼衔接,我们今后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还需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家幼衔接不断呈现出新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衔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让家庭和幼儿园实现合作共赢。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