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英 王丁 王平 李惠珺 王现英
[摘 要]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全英语授课成为必然。然而,既要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充分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成为全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在材料失效分析课程全英语教学中,课题组建立了“7+1+4”的教学模式,即框架式专业理论课堂授课(7学时)+案例分析研讨课(1学时)+课后开放式学习(4学时)。把多元化教学带进课堂,既完成了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本科教育;全英语教学;专业基础课;多元化教学;案例分析研讨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83-03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具有“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的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1]-[3]。上海市教委从2009年起开展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旨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6]。在此环境下,上海理工大学开展了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其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批了11门全英语示范课程,建立了全英语教学课程群、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创新实践、全英语本科毕业设计等全英语综合训练机制,形成了本科教育全阶段贯穿的英语教学培养体系。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不是英语语言教学,其核心目标是传授专业知识;是在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相结合。课题组经过8年教学改革尝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7+1+4”专业基础理论课全英语教学模式。
材料失效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综合性是指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材料学科的其他基础理论课知识,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学及金属热处理等基础理论课。应用性强是指需进行多角度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正因为其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案例式研討教学是其最佳选择。针对实际工程失效案例,运用多元化案例分析研讨,在开放性、争议性讨论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加强英语运用能力。以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我们将课程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课堂全英语讲授专业基础知识7学时,案例分析研讨教学1学时,课后开放式学习4学时,以此比例来进行教学安排。总教学授课学时48学时,其中专业基础知识讲授占42学时,案例分析讨论6学时(每章结束后安排1次案例分析研讨课),课外配套24学时进行课外实践。具体的教学设计见图1所示。
一、框架式专业基础知识课堂教学
全英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目的之一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目的之二是掌握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目的之三是培养听说读写译能力[7]。全英文原版教材是最能反映专业英语表述的典型范例,其在知识体系和文字描述方面准确、系统、科学,更具有母语特点。因此,采用权威的英文原版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为配合英文教材,需要制作配套的英文讲义和课件。英文课件要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内容要重点突出,并体现前沿性;更为重要的是直观理解,最好配有视频、图示、动画。比如,为丰富和加深理解疲劳失效原理,教师可配合专业英文视频来讲解,从疲劳实验视频开始,配上专家讲解,其中穿插图示、范例以及课堂提问互动给出直观解释。将工程案例介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回答和讨论,加强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用英语来进行表达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知识点及专业术语要安排课上的读、写、译环节,要求学生做好课上笔记,并适当进行随堂考试,进行阶段性考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课程学习情况。适当安排邀请报告,请专家学者做前沿性专题报告,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课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听、说、写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研讨教学
为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需要特别注重课堂的讨论和课后的交流。大学的研讨课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职能的教学模式[8]。研讨教学是为讨论某一问题而在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进行的一种交流形式,是目前最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9]。而材料失效分析课程的工程案例分析尤其适合研讨教学,既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门课程每章结束后要安排一次研讨课,进行报告演讲和讨论,每学期至少安排6次研讨课。
案例分析研讨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工程案例。本着“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研讨题目要与工程实际关系密切,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案例差别研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设定不同难度的讨论题目。每次案例分析讨论的题目应围绕专业知识重点内容,设定4~8个题目。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题目要有难有易。有需阅读英文教材对比分析才可找到答案的,有需查阅课外书籍进行综合分析的,有需要补充实验进行说明的。评分标准也要相应地根据题目难易程度来设定。比如“金属材料恒力断裂”章节安排案例分析讨论的题目有:①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拉伸断裂特点,需介绍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特点,满分90分;② Titanic船体失效原因分析,需要调研资料,分析韧脆转变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避免,满分100分;③汽车用高强钢板的冲击断裂,调研高强度汽车板材种类、冲击断口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满分100分;④卷板机辊轴断裂特点,分析卷板机辊轴断口的宏观形貌特征, 从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特性,鉴定断裂性质,揭示出其起因,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满分110分;⑤高速铁路动车组用电缆局域失效分析与检测,查阅资料分析动车组用电缆的材料和结构特点,观察断口形貌特征,揭示晶粒尺寸、含氧量对脆性断裂的影响,满分110分。
3.分组研讨。英语课为小班课,每班20~30人,分为8~10个小组,自由分组,每组2~4人。每一组在课上展示英文制作的PPT,并用英语介绍案例分析报告,尽可能用英语回答问题,每组报告10~15分钟。各小组组员们可以进行提问、纠错,甚至可以展开辩论。采用教师与各小组团队共同评分的形式,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点评与改进机制。教师要起引导和督促作用,及时点评演讲内容的优点及欠缺的地方。注重报告视频录制,研讨结束后,挑选不同题目进行回放,既增加学生兴趣,也可让学生发现不足,持续改进。教学视频和报告视频也可安排在课后回放,以节约上课时间。这样课内外双管齐下的训练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此阶段主要是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口语交流能力。
三、课后开放式学习
采用英语教学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安排了2∶1比例的课后学习课时。课后的学习安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与作业。对下节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预读。掌握生词、专业词汇、扩大词汇量,以降低听力障碍,从而提高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配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由于平时作业和习题均采用英文题目,学生需用英文回答,养成用英语撰写报告的习惯。
2.师生共建,完善课程建设。全英语课程的建设不应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应该发动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让学生参与讲义编写、PPT 制作、习题及案例分析题目。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网站建设,收集和更新全英语课程有关的媒体资源信息,如专家讲学视频网址。录制和剪辑教学视频、学生研讨视频以及其他课后活动视频,以便学生回顾、教师总结以及今后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可度以及成就感,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3.要求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每学期组织的前沿性创新教育系列讲座有20~30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进展,涉及领域有大气污染,航空航天材料、油田天然气运输、三维多孔材料以及碳材料等。此外,大型知名企业技术专家也会介绍最新技術进展,如大型锻件、涂层材料、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等。这些专题报告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研究思路。
4.案例分析研讨报告。课外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依据案例分析题目的难易程度,学生需课下自行组织讨论,检索相关英文文献,对于更难的案例题目还需补充部分实验验证分析结果。最终整理课件,撰写演讲稿及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研讨过程不但强化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参加各类(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各种竞赛,比如挑战杯、春蕾杯等打下良好基础。此阶段主要是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保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引导、讨论、展示和反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考核评定
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课程考核从来就是手段而非目的。为实现过程控制,全英语课程考核中很有必要把研讨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并占较重比例。综合考核评定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研讨课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各占40%、40%、20% 。其中,期末考试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之外,还要有综合题型和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综合题型里可安排学生研讨的案例综合分析,或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的前沿性知识。在题型方面也力求多样化,尽可能地考查学生的专业英文表达方式,比如专业术语、原理及分析过程简述题,以此来评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研讨课成绩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认可度来进行评分。每次研讨报告后,由教师和各小组平等计分,最终取平均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PPT制作、学术报告参与次数等。该考核评定模式减缓了期末考试压力,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学习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中。
五、结语
全英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其突出的优点在于可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材料失效分析(英)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7+1+4”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研讨式教学以及课后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本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如何实施三种教学模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全英语教学中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并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无论学生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这种能力将会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材料失效分析课程,对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琛. 高校国际化进程中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探索[J]. 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 (6x):18-19.
[2] 周作宇. 国家语言战略与高等教育国际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3(6):14-21.
[3] 陈以一.同济大学双语、全英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4] 邱汉迅,李静,杨俊和. 材料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 (51):114-115.
[5] 钱微. 材料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与实践[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4 (4):320-324.
[6] 刘芳.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3):274-277.
[7] 寇珏,孙体昌,孙春宝,徐承焱.工程类本科生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6 (2):63-65.
[8] 李现平. 席明纳小班研讨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 2012 (1):23-26.
[9] 陈兴无,黄萍.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 2013(S2):80-81.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