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018-07-09 07:23黄元邓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本能力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黄元邓

【摘要】本文论述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具有研究、吃透、处理教材的能力,具有融汇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及具有精、巧、简的问题设计能力,深入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基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124-02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同时还应该是一个会学习、善研究,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懂设计、善变通、敢创新的人。

一、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是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一)具有较强的板书能力。教师在板书时写出漂亮、工整的汉字,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工整、清晰的板书也向学生传递了严谨的数学思想。

(二)具有较强的画画能力。例如,一年级解决问题应用题:岸边有7只小鸭子,水中有8只小鸭子,一共有多少只鸭子?教学时,笔者用简笔画在白板上很快就画出了岸上和水中的小鸭子。顿时,活泼可爱的画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课堂马上活了起来,学生从心里面就会更加佩服老师,会更加喜欢上老师的课,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开心,课堂的有效性会更加显著。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讲课的声音要宏亮,说话的语速要流畅,语言要幽默,整节课的说话要抑扬顿挫。此外,教师的语言应更加简洁、精练,表达要更加准确。

(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师要将计算机教学软件与课程整合,使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教育教学的利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中先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大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行剪切,然后平移过来拼成一个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呢?学生立刻说出是一个长方形。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平行四形的底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高又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变成了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变成了长方形的宽。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必须具备研究、吃透、处理教材的能力

新教材在内容、情境、素材选择、教学目标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研究新教材,必须认真吃透、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目标与阶段性要求。首先认真挖掘新教材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发挥其在学生情感中的作用。其次,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再次,处理好教材必须看透教学用书,并且与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把握不同版本之间的共性,处理好旧知与新知的衔接。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笔者是这样确定三维目标的:(1)带领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它们有哪些特点。(2)在学习基本特性后,学生能用学具动手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并根据图形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长方体有多少组这样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并用自己的话归纳出计算公式。(4)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必须具有融汇各种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能力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笔者先出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①拿出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模型,用圆锥模型舀水放到圆柱模型中,几次放满?②再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模型,用圆锥模型舀水放到圆柱模型中,几次放满?通过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圆锥体,并牢固地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笔者将学生带出教室,来到村民的晒谷场,那有一堆拢得尖尖的谷堆。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堆谷子你们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我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求出它的体积吗?”多数学生摇头说:“不知道它的底面积和高,求不了。”怎么求出谷堆的体积呢?学生茫然了。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我们能不能创造条件求出它的底面积和高呢?”有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马上明白了。“老师,我知道怎么求了。我们可以利用卷尺量出底面周长,再测量出高,就能求这堆谷子的体积了。”这样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本课知识的重点。

四、打造有效课堂,教师要具有精、巧、简的问题设计能力

打造有效的课堂要求教师能设计出精、巧、简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会学得充实、有趣。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出示了三个问题:(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数和以前学的数多了什么?这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出示的数字,发现了多一个点。(2)像这样的数你会读吗?试一试。(3)生活中,像这样的数你在哪里见过?这样设计一些精、巧、简的问题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也不错。在教学“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时,笔者先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圆: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涂色部分占一份;另一个圆平均分成八份,涂色部分占一份。然后出示问题:(1)看图,请用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2)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这两个分数相同与不同的部分。(3)再观察这个两个圆哪个圆涂色部分多。这样教学,帮助学生巩固了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时能够联想到图形的大小,建立直观模型与分数表征的对应关系,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努力做一位具备有研究能力的学者,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堂”。

(責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基本能力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