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芳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通过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质疑时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疑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15-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说过:“一个蹩脚的教师是将现成的真理奉送给学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得真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是不会提问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问号是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能力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创造发明的源泉。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挑战精神与质疑精神。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不要人为地进行限制。
二、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能使学生对常见现象不再熟视无睹,质疑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热情,提高学习效益。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
1.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
有些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而是不敢质疑,害怕说错了会引来教师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创设宽松的环境非常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质疑的机会。千万不能只照顾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品质,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相互切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教师也不要全盘否定,而应找出亮点进行鼓励。要营造师生多边交往的民主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2.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质疑时机
(1)变教师质疑为学生主动质疑。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不好。如果变“教师质疑”为“学生主动质疑”,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材给企业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有学生问:“民办学校也以营利为目的,是不是企业呢?”教师应肯定学生这一问题提得好,至于对这一问题怎么解释,教师可以让大家各抒己见。
(2)发挥“空白效益”。即教师在讲课时不要力求“滴水不漏”,而要“言犹未尽”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钻研,填补空白。如讲“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我国现阶段GNP与GDP哪个大?为什么?是不是所有国家都是这样?贸易顺差是不是越大越好?引进外资是不是越多越好?利率和汇率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或查找资料,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3)注重表达训练,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水平。如果说“质疑”是取得进步的第一步,那么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则是第二步。许多学生一肚子疑问却苦于无从说起,有“疑”却不知从何处“质”起。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有些课可以让学生上,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看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若有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
(4)师生共同解疑,实现质疑和创新目的。教师让学生质疑,是为了帮助学生化解心中的疑问。有些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一下是能解决的,但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解疑也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没想到的,教师应给予补充;教师如果说错,学生就应大胆纠正。只有把学生提出来的“疑”解决了,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质疑和创新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不僅能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会质疑,学生就不会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现实,这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课本、对教师进行大胆质疑,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4).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