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菊 康小健
【摘要】本文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的阐述,深入分析实用英语的三个教学目标,再以差别化任务教学法为主线,以提升听、说、读、写四个能力为目标,来探索差别化教学法的任务分配,评价方法,差别化的鼓励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的效果。从而论证目标管理理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目标管理 教学目标 差别化 评价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又称成果管理,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二、目标管理的特点
(1)员工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3)强调自我评价: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4)重视成果:目标管理将评价重点放在工作成效上,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使评价更具有建设性。
对于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中所包含的教学目标经过多次教学实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目标管理理论,制定相应的评价量化考核条款,分解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自主选择学习任務,掌握知识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完成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中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这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英语课中,知识目标主要指的是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如语法,句法和词汇及短语等等知识重点。
(2)能力目标:内涵比较丰富,包括方方面面的能力如: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概括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等等。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有大小,而且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无疑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
(3)素质目标:职业素养和做人的基本素养。家有家规,单位有单位的规定,学校也有学校的管理规定。在学校,培养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服从课堂管理,就是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
三、任务和目标
依据三个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上设置了相关的教学任务和相关评价方法。
(一)差别化的任务
本学期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和读都是输入的环节。对输入环节的考查方法是看他的输出情况即:说(包括朗读)和写。而在课堂上最能让学生表现的是“说。”在设置这一步骤时,采用差别化任务较为适宜,比如:第一单元,我设置的口语内容①是P17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图片及相关10个英语短语的提示,口述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我先将每个短语讲解清楚,再介绍一些与短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做三遍示范,即用英文将图片说三遍,并让同学们作好记录。②可以与你的desk-mate或partner合作背诵本单元的一个对话③可以自己背诵本单元的passagel后面的课后第二题。
(二)差别化的评价方法
(1)图片,①说出包含其中4个英文短语的句子得分为60分,5个短语为70分,6个80分,7个及以上为100分。
(2)对话,每人至少说4个句子,每个句子所包含的词汇量不小于5个,完成后得分为100分。
(3)课后第二题要求全部,总共5句话,完成后得分为100分。
总体要求:三个题材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要到讲台上来说,要求全脱稿,说完自己在成绩册上相应位置写上自己的成绩。然后给15分钟的准备时间,限定活动时间为20分钟,口语教学总时长为40分钟-45分钟。
(三)差别化的鼓励
对能力强的、学习好的学生鼓励时总是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对稍差些的学生总是说:不错,真不错,进步真大,这次要比上次强很多等等,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己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选定的题材说的较好的话,就用good,very good做强调语气,让其感受到其中老师对他的满意程度,以示鼓励。
通过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评价方法,达到教学的既定目标,在教学中实施了近两年四个学期,效果明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的达到了学习知识和提升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其它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施后统计。
参考文献:
[1]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悦品,史彦辉,.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9,(4).
[3]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4]岑珠玲.关于“一体化”教学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S1).
[5]闫乃娟,张巧英.分层次教学法浅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