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睢宁实践”

2018-07-07 09:25贾兴民
唯实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业

贾兴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视察徐州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问题又做出了重要指示,充分释放出鲜明的强农重农信号。睢宁作为江苏省重点帮扶县和农业大县,紧扣省委“两聚一高”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为牵引,坚持用系统性思维统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新型乡村建设、农业新型经营体系、乡村网格化治理、村集体增收、基层党建创新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睢宁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睢宁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落地生根给出了“睢宁答卷”。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睢宁路径

睢宁县是江苏传统农业大县,面积17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万亩,庄体地面积39.2万亩,人口145万人,近80万人生活在农村。2015年以来,睢宁县抢抓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等五项省部级试点,以及全市“一地一策”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等机遇,系统实施“强镇兴村富民计划”,统筹抓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有效提升了系统集成综合效益,有力促进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相关做法得到了国家部委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以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为牵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镇当县建、村镇一体”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释放土地潜力,拓宽发展新空间。率先在全市开展“多规融合”,科学构建“5+10+232”镇村布局结构(5个中心镇、10个特色镇、232个新型农村社区),将占地39.2万亩的2800多个自然村组规划为232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面盘活近20万亩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坚持把争取空间作为“一号工程”,依托多项省部级改革试点,以创建江苏省建设用地“减量化”试点县和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进步县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工作,全力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目前,全县完成耕地复垦验收2.8万亩、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流量指标2.8万亩,累计申报实施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5.6万亩,完成省内指标交易0.7万亩,获得资金超33亿元,既有效拓宽了城乡发展空间,又为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优化完善功能,增强镇区承载力。围绕中心镇和特色镇创建,按照“功能集聚人、服务留住人”理念,大力实施“强镇计划”,着力推动镇区征收、安置和老旧小区改造及9个撤并乡提档升级,统筹建设“小镇客厅”、商贸综合体、宾馆、综合批发市场、燃气管道、给排水等功能配套。目前,全县建成小镇客厅5家,1/3的镇入选省级以上重点镇或特色镇,镇区功能品位得到明显提升。三是推进集中居住,提升乡村集聚度。围绕“十三五”期间建设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目标,按照“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理念,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苏北特色、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相结合,统筹设计建设路网、绿化、供电、通讯、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中心、超市、村史馆、文体中心、幼儿园、议事堂、卫生室等公共服务配套,同步抓好土地流转、农业产调、村集体增收、百姓就业创业等工作,有效统筹了农民生产与生活关系。目前,全县启动建设72个新型农村社区,3.6万人已入住新村。其中,姚集镇高党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双沟镇官路社区成为全省唯一“中国最美乡村”,百姓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重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坚持把做强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依托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农业经营体系化。以“1个县级农业公司+18个镇级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四级农业经营体系为引领,通过提供扶持资金、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牵引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目前县级农业公司累计注资4亿元,镇级农业公司全面运行,全县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达到476个,经营土地41.3万亩。二是农田设施标准化。按照“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标准,大力推进“十三五”期间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旱改水”工程,全面推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015年以来,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近40万亩,有力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三是结构调整特色化。大力发展鲜食玉米、有机蟹(虾)稻米、优质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并积极培育“古黄河”等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三标一品”认证申报力度,初步形成了“4+4+2”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以及食用菌、蚕桑立体养殖等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亩均纯效益突破5000元。四是产业发展链条化。依托镇级200亩工业集中区、村级高标准厂房,积极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传统手工、初深加工、冷链物流、生态旅游等业态,不断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条。目前,全县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个,启动万吨级冷库建设17个,农业龙头企业超176个,初步形成了农业“接二连三、融合互动”的发展局面。

以提升富民增收实效为目标,打造全面过硬小康。紧扣省委“聚焦富民”要求,大力扩渠道、拓空间,想方设法加速强村富民进程,千方百计提升群众幸福感。一是壮大集体经济。抢抓江苏省村级集体经济长效机制创新等试点机遇,按照“把合作社建在支部里”和“村村有主体、人人有收益”工作思路,以村(社区)为单位,大力发展农田托管、联耕联种、股田制、农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全面推广村集体增收“十条八法”,有效增强集体“造血”功能;扎实抓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积极推动“资产变股权、资金变现金、农民变股东”,充分释放农村资产资源增收潜力。以双沟镇为例,全镇25个行政村成立了50个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5.8万亩,集体经营面积约4万亩,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二是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江苏省“富民33条意见”,积极开展“用工信息进农户”工程,引导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全面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依托新型农村社区高标准厂房建设,大力招引小饰品、服装、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带动百姓实现就近就业致富。同时,深入实施“创业睢宁”“万人返乡创业”行动,积极开通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全面复制推广“沙集模式”,常态化开展“网销免费培训”“电商创业直通车”等活动,加大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资金制度供给,全方位优化农民创业环境。目前,全县工业产业累计带动农民就业人数约8.5万人,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饰品、服装来料加工等用工模式,帶动从业妇女近10万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电子商务带动从业人员达21.5万人,年均收入约4.6万元。三是精准扶贫脱贫。创新研发“串门儿去”APP走访帮扶和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依托江苏省“百千万”大走访活动和徐州市“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构建扶贫攻坚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帮扶成效。大力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因地制宜推广搬迁扶贫、光伏扶贫等“十大扶贫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准扶贫脱贫的“睢宁样板”。2015—2016年连续两年荣获省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先进集体,2016年度扶贫开发考核位居全市第一,精准扶贫“十大模式”成为中央党校教学案例。

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核心,塑造美丽乡村风貌。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按照江苏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要求,坚持基础先行、生态优先,不断推动民生实事和生态工程向镇村延伸,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一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区域供水、公共医疗、均衡教育等“六个城乡一体化”为统揽,大力开展农路农桥提档升级和公交村村通工程,深入推进地面水厂二期建设,配套完善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全面开展教育领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工作,全力抓好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功能性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70.7亿元,兴办民生实事415项。二是打通便民服务通道。依托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推动婚姻登记、临时身份证办理等便民事项下沉到镇(街道),卫生计生、社保就业、信访维稳、司法警务等服务事项有序下沉到村(社区)。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政务“两微一端”建设,全面推行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不出镇”。三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紧扣苏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定位,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创新实施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协同”,建成再生资源利用站点11个,在徐州市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市场化运营全覆盖,成为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步最快县,并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积极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大力实施“百村万树”工程,全力建设“三横一纵一环”生态走廊和绿色工厂、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庭院。目前,全县累计栽植各类苗木860万株,相当于“十二五”期间的5倍。

以加强基层乡村治理为抓手,培树和谐文明乡风。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围绕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一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大力实施“1+18+400”网格化治理机制,积极组建“镇村组户”乡村治理四级网格体系,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探索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全部,大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推广“三委四会”民主决策机制,推动村务公开透明,全面提升组织引领和民主自治水平。二是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深入挖掘弘扬具有传承价值的乡村优秀文化,着力打造怀中抱子扇、落子舞等一批睢宁乡村文化特色产业品牌,不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建村级群众性文体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完成送戏、送电影下乡3300余场,送书下乡近2万册,有效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每村均建有一支新乡贤队伍,示范引领社会正气。三是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创新实施“报纸户户送”、“喇叭村村响”工程,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结合“睢宁好人”评选、“诚信睢宁”和睢宁好人园建设,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家庭”、“道德模范”、“扶贫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有效激发群众见贤思齐的精神自觉。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广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全力营造健康淳朴的文明乡风。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成效

睢宁县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各项探索,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产业兴、百姓富。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农业四级经营体系和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等工作,实现了农业效益与农民收益“双提升”。2017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92.3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增幅全市第二,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6.2亿元,农村电商交易额达216亿元,荣获“国家级生态循环农业先进县”称号。各镇可用财力均超千万元,5000万元以上占到50%,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过2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一,3.6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13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其中6300元以上的低收入人口比例达97%。

配套全、生活好。依托“强镇、强村计划”和“六个城乡一体化”等发展战略,镇村发展质量和百姓生活水准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桥梁360座,区域供水、镇村公交实现县域全覆盖,所有镇均建成市级中心镇和管理示范镇。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现破题,文化、养老、体育等资源全面下沉,全县符合省《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的基础设施高达42项,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群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环境优、生态美。通过实施“263”专项行动、“两网协同”和“百村万树”等工程,同步推动环境整治、村庄及道路绿化、生态修复、黄河故道房湾片区“三区合一”创建等工作,打造出生态宜居的生活空间,全县所有镇均为省级生态镇,先后成功创成省级“园林城市”“生态县”。

底蕴厚、民风淳。随着一系列文明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蔚然成风。全县共获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次;13人当选“中国好人”;6人成为徐州“好人园”入园者,入园人数居全市第一,先后有7个镇创成省级文明镇;1个村获国家级文明村提名,9个村入选省级文明村。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启示

睢宁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探索总结出许多务实可行的经验和举措,对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意义。

坚持系统性思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鄉村振兴战略涉及领域广、推进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睢宁县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战略中,坚持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全局,通过建立“县镇村户”四级农业经营、“5+10+232”镇村布局、“1+18+400”网格化治理、“六个城乡一体化”等系列体系,构建了互为支撑、互促并进的农业农村发展格局。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强化系统性思维,把关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纳入“总盘子”,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大系统”和“小系统”的内外协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睢宁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牢固树立“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来干”理念,将尊重群众意见、促进富民增收、兴办民生实事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始终,不仅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汇聚了持续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在推动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规模流转等工作上,要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尊重民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公开公平公正操作,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农民意愿得到彰显。

做强农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也是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睢宁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四级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促进了农村产城融合发展,更保证了乡村振兴战略持续稳步推进。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做强农业产业支撑,聚焦农业三产融合和产城融合,加强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产业齐头并进、农村人口与产业发展同步集聚,不断为乡村振兴增动力、聚人气、夯基础,真正做到既让农民住得好、又让农民收入好。

激发改革创新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土地、资金、人才等多方面难题的制约。睢宁县在工作推进中,积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以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为切口,探索实施新型农民社區建设、构建农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系列工作,全力做活土地文章,盘活闲置资源,激发内生动力,有效打破了各种束缚和障碍,促进了各项工作高效深入开展。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以改革创新思维开题破路,尤其是要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做活土地文章,切实打破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壁垒,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勇于探索工作推进的新路径,在“破立”中解决各项难题和发展瓶颈,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睢宁县充分发挥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作用,健全完善县镇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充分发挥“一把手”核心作用,通过县委主要领导亲自问、带头抓,全面掀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潮。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尤其是各地“一把手”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领导机制,切实形成统一指挥、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获实效。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睢宁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农业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研究
简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张北“未来农业”
2019年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周末逛逛莱比锡农业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