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

2018-07-07 09:25方世南
唯实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民性特色价值

方世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彰显了回应人民期盼和实现人民梦想的使命担当。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就能充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

一、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精髓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整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理论品质和理论特性,而人民性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灵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就能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主体性的基本原则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主体性和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它将唯心史观长期颠倒的关于历史创造者的说明重新颠倒了过来。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绝不是唯心史观所说的是少数精英分子(或者所谓英雄人物)以及帝王将相所创造的历史,而是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人民主体性和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将历史活动的出发点、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历史前进的推动力看作是现实的和具体的人,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群众。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1]他们把唯物史观这门科学简要地概括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2]。

肩负着在新时代依靠人民创造宏大历史伟业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3]在党的十八大履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向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再次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无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历史性成就,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新部署,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性立场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运作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体,更加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相比,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虽然以人为本的人指的就是人民,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为本,但是如何划清以人为本与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区别,如何避免以人为本失去人民性的特定内容而流于空泛,如何使以人为本思想更加具体化、清晰化以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些问题上显然还存在着理论解释和理论创新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发展思想,使发展的人民性的科学涵义和人文精神更加生动地展示出来,对于把握发展的人民主体性,发展的人民动力性,发展的人民价值性等关于新时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都有了深刻的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顺了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内容和发展的目的。人民始终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体。只有摆正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极大地调动起人民主体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最首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的思想,协调解决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是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但同时又强调人民是生产力中最为首要的因素,人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和最终目的。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等归根到底要通过人的作用发挥,目的也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落实在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具有客观实在的内容,落实在让人民得到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方法论是利益分析的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相关,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批判了那些把思想和革命激情看成历史活动决定性因素的唯心主义观点,他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党情、国情和世情等执政环境、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新的社会矛盾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必须牢记初心、砥砺前行,肩负起新时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将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战,落实“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承诺,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市场,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加强生态治理,以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为引领,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实现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人民性体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追求真理是人民的重要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而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为人民追求真理和为人民实现价值是执政党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人民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通过党和人民心心相印的和谐关系,通过党带领人民不断地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探索和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体现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

1.人民性彰显党与人民的和谐关系,表现出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执政党带领人民追求真理、实现价值从而体现出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在社会科学领域,真理性的认识是历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的,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又成为指导人民追求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强大精神力量。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建立在人民性的基础上。

新时代党与人民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最重大的关系、最核心的关系,党与人民的和谐是最根本的和谐、最重大的和谐、最核心的和谐。党与人民关系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其他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也直接决定和影响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程度。党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性立场和人民性原则,才能始终将人民放到心中的最高地位,才能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才能在执政实践中与人民构建起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在获得人民衷心拥护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巩固执政之基和赢得力量之源。与此同时,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追求真理中实现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以及全人类的价值。如果党不能坚持人民性,就必然放弃了对人民利益的追求而将自身蜕变为利益集团,也就必然丢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变了先锋队性质。因此坚持人民性是党带领人民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根本之举,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所彰显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之所在。

2.人民性推动党带领人民不断地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表现出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突出说明,党来自人民,人民是衣食父母。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人民性这个根本政治立场就会端正党与人民关系的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这一价值取向的真理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为指导,党就能在科学的自我定位中规范好与人民的关系,推动党与人民同心同德地追求真理和自觉主动地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价值体现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上,体现在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推动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上。党只有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始终信守和践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不断地优化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始终以先进性和纯洁性形象带领人民不断地追求真理和不断地创造价值。因此如何认识人民性以及能否坚持人民性,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根本宗旨、理想信念、路线方针,这是一个根本政治立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世界观、真理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能否坚持人民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在科学发展中创造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对于道路选择来说,能够坚持人民性直接决定道路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而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能否坚持人民性是判断党是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否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是否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是否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是否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标准。

3.人民性激励党带领人民自觉地在探索和遵循规律中科学发展,表现出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价值就是在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的认识指导下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双向生成性和互益性关系的契合程度,价值体现出主客体在对象性关系之中形成的一定的功能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是以党带领人民自觉地在探索和遵循历史规律的科学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并得到切实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中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大力倡导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工作方法。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性,他指出:“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揭示了只有认真地探索和遵循规律才能达到真理性的认识,也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在关于执政党如何执好政、掌好权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全党要研究执政规律和长期执政规律,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如何科学发展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带领人民自觉地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从事实践活动是关键。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人民性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是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立场和政治本色,是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的显著特性,是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5]

1.在治国理政中遵循人民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将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性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美好生态生活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加强以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明建设,以确保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要通过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软实力。要通过加强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明建设,在着力解决社会矛盾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中促进社会和谐。要通过加强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向美丽中国的目标。总之要通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地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协同发展中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人民性特色价值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小黑羊的价值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放大你的价值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