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子丹 娄子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小康是题中之义。无锡作为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正在努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全国现代化示范区,在此过程中,文化作为题中之义不可缺位。应大力推动建设全国文化小康示范区,为全国文化建设放好样子,立好标杆,同时也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做好文化准备。
一、无锡建设文化小康示范区的现实基础
当前,无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和超过国家统计局拟定的关于小康生活的有关指标。无锡地区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创新不断,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经验,为建设文化小康示范区提供了必要保障,奠定了现实基础。
经济基础和政府力量双重保障。无锡地区的财政收入丰厚,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无锡各级政府认识到经济后盾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机制,连年加大经费投入。近五年来,无锡共投入56.29亿元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无锡大剧院等地标性建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无锡地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协同度较高,建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二五”末,无锡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079平方米,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906.7万册,本地数字资源达到68.22TB,近50部文艺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全国奖项;同时加快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文化产业近年来呈快速发展态势,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见表1)。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建协同推进。无锡地区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实现了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无锡农村创建的特色文化内容广泛,包含特色文化事业、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旅游、特色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特色文化团队、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等。
文化建设和社区建设共建共享。借助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无锡各地把社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公共文化建设以特定方式融合起来发展,由此开启多重建设相互借力、共建共享、共同推进的建设模式。在具體建设过程中,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社区文化和公共文化各自独立,又有共同的交叉领域,主要通过政府政策经费支持、社区财力支持、社会资本支持等几种模式实现共建共享。
二、无锡建设文化小康示范区的短板
从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四个维度考量无锡地区文化小康建设水平,仍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亟须改进。
文化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基层、农村尤为突出。近年来,无锡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与财政和基建投资规模增长相比,文化硬件设施投入规模仍显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市本级文化投入逐年增加,而全市总投入却未见增长,说明各县区投入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合理、面积不达标等现实问题。
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亲和力未有明显改善。无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机制僵化,服务方式单一,文化服务内容老化,服务效率不高,公共文化服务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与影响力下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亟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其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由于事业体制的束缚,政府对文化设施的考核不够,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缺乏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文化活动惠民精准度不高,存在供需脱节现象。对群众文化需求信息的收集面不深不广,导致文化活动的供给和群众的文化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文化活动资源有限,类型单一,针对性不强。精品力作匮乏,多层次的文化供给不足。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不够。
文化娱乐消费不足,文化支出结构有待优化。无锡地区经济发达,随着总支出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不足,原因是继续改善饮食和出行条件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文化消费的意愿。分析文化消费结构,文教娱乐支出中,教育支出占到近一半。因此,无锡居民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用品购买和文化娱乐服务上的支出仍不足,文教娱乐支出结构有待优化。
文化发展不均衡,还存在文化贫困地区。以宜兴市为例,把涉及12个镇(街道)的27个文化薄弱村(社区)按因归类、同类合并、建账归档,大致划分为六种类型。一是思想意识贫瘠型——目光短视致贫。二是经济实力贫困型——财力不济致贫。三是文化投入贫弱型——投入乏力致贫。四是文化资源贫乏型——资源匮乏致贫。五是文化队伍贫血型——力量薄弱致贫。六是多种情况综合型———多因综合致贫。原因复杂,弱在多项,各种原因或多或少兼而有之。
三、无锡文化小康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路径
根据无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文化小康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四个显著改善”:一是文化发展效益显著改善。以效益优先、量质齐升,全面覆盖、提档升级为原则,以强化政策引导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好建强文化人才队伍为保障,实现文化事业产业实力明显增强。二是文化权益保障显著改善。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突出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大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新的改善和提升。三是文化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要求,不断健全完善无锡文化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用法治思维谋划文化工作,用法律手段优化文化环境,用政策纲要规划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四是文化精神面貌显著改善。区域文化传承有序,规划有致,创新拓展,兼容并蓄,文化肌理在保持特色中凸显时代精神,整个城市呈现蓬勃生机,社会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明显获得感,有力推动实现区域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推动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是:
以基层为重点,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覆盖城乡、发展均衡、服务便捷、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为原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建立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和服务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分布式资源库群,建设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数字农家书屋等。
以精品为龙头,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结合自身实际,巩固发展舞剧、锡剧、评弹等优势艺术门类,努力推动艺术创作实现突破。特别是依托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多出影视精品。无锡地区要优化文艺创作扶持政策和优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办法,特别是出台政策对获得国家级文艺奖项的人员给予奖励。无锡地区文化财力较强,要用好用活各类扶持专项资金,运用剧本资助、演出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强化投入扶持。
以活动为纽带,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精心举办基层欢迎、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大力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投身文化生活、融入文化生活的渠道、路径和载体。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节、邻里节、读书节等活动,定期开展群众性书画摄影展览、民间工艺展示、才艺比赛等活动,鼓励群众自编自演小戏、小品、地方戏曲等具有浓厚地域个性的文艺节目。组织各级专业文艺院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及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队,加大文化下农村、进社区力度。
以融合为手段,用好禀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充分依托无锡地区制造业优势,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区域创意设计优势,支持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企业发展,鼓励开展设计服务外包,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
以特质为支撑,实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台和吴地人文精神,传承吴文化精髓,展示新时期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吴文化的发掘、研究,將深厚的吴文化积淀加以整理,提炼吴文化有益思想价值,汲取其“礼让谦逊、友善关怀、开拓创新”的崇德思想内核,紧密结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崇德理念精神成为地方文化特点的重要形态特征。完善文化标识,打造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点的识别系统。
以统筹为要义,加强农村文化和乡风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整合农村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形成集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有线电视高清双向化进程。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以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推广宜兴市“一村一文化”经验,挖掘无锡农村文化特质,鼓励农民创作村歌,提炼村民精神,打造自家乡风品牌。
四、无锡建设全国文化小康示范区的建议措施
争取政策支持。抓住全国推进文化小康建设的机遇,多方争取和用好中央重大政策支持。尽快与中宣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汇报、对接,建立责任机制,层层落实到人,拿出具体措施狠抓落实。一方面,将中央的政策用好、用足;另一方面,结合国家的文化建设战略部署和无锡发展实际,积极大胆地争取一些事关无锡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新政策,充分发挥无锡地区特别是无锡农村作为全国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的优势。
加大文化投入。继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确保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投入到位,对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原财政拨款不减,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进行扶持保障,对文艺精品创作和特色文艺团体给予重点扶持。把文化产业纳入财政资金扶持重点领域,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基础性、功能性、引导性投入,支持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项目和关键技术开发,积极探索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扶持措施。在税费减免、资产处置、工商登记、园区建设和土地政策等方面对文化企业给予优惠和倾斜。
鼓励社会参与。建立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文化小康建设,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将文化小康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管理,推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参与文化小康建设。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制定完善文化类社会组织管理规范,明确功能定位,鼓励其参与文化小康建设。
扩大文化消费。继续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探索由政府和居民分成买单的良好机制。减免文化产业相关税费,降低文化产品生产、宣传、演出成本。优化电影院、剧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硬件环境、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提高规模效益,增强提供低价、廉价服务的承受力。积极发展文化消费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分期付款、低息无息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消费和生产的信贷产品,激发中低收入群体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
加强文化扶贫。按照分类指导科学施策的原则,精准开展文化扶贫。把文化扶贫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的战略意图,纳入工作的总体范畴,与经济扶贫一起规划研究,一起部署安排,一起指导检查,一起考核验收。更大限度地激活镇村文化职能,先挖潜后引援,先自救后求救,增强镇村内部造血功能,把内部资源用好用足,挖掘新的资源。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各部门联合行动,社会力量共同发力。
(作者单位:娄子丹,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娄子君,南京体育学院)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