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兰
某蒸蒸日上的中国公司收购了一家日本公司,被收购的公司有六个日本大公司股东。为了向股东们示好及感谢,中国企业给了日本股东们两个选项:收购款全现金,或者一半现金一半折合成公司股份。负责项目的中国同事跑来问我:你猜猜日本人选的什么?我淡定地回答,一定全部选择要现金。同事很惊讶,他说:“收购他们的这家公司实在非常有名,而且我们都透露了股份半年内至少增值两到三倍,可是全部六家股东仍然选择了拿现金。”这真是一点都不稀奇,日本企业对现金简直是到了“执念”的地步。巴菲特说,当潮水退去,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我觉得当潮水退去.日本公司一定是从头裹到脚穿着“脸基尼”的那一群人。
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如何,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就是资产与负债的比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有多少钱(资产)、欠了多少钱(负债)。其中资产又分为高流动性的短期资产,以现金为最佳代表;以及低流动性的长期资产,比如房地产生产设备等。而负债率并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可以低成本地获得资金,用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对企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像我们个人生活中也要保证有现金或者有可以随时刷的卡,大额支出我们会考虑利息合理的分期付款。
生活中我们都明白现金的重要性。你拿着房产证去证明你坐拥千万豪宅,也并不能换来一碗普通的牛肉面。我刚人行做VC,老板教我两条金律我受用至今。其中一条就是:看好现金流。老板说,“现金流真的是你妈妈吗?不是,现金流比你妈妈还重要。”人行十余年,我见过的死了的企业,几乎都死在现金流。
我算是好脾气的投资人,几乎没有跟被投企业红过脸。但每次气得跳脚的都是创业者跑来跟我说:“公司没钱了。”不管你有多少资产、多少应收账款,公司银行户头里没现金就没法发员工工资。但我最气的还不是企业没钱了,而是很多创业者居然总是在已经没钱的时候才发现。我真想揪着他们的衣领子大声质问:“你公司有多少钱你心里没点数吗?”
必须承认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确实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创业公司,难免遇到不付钱的客户,或者自身突然来一笔额外支出。于是我给所有被投企业定了一条规矩:公司账上现金不够未来三个月运营成本的时候就必须来报告。最近刚投了一家公司没多久,我跟CEO强调这条规矩,CEO说:“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们下个月就没钱了。”我内心又开始暴走。忍住怒火,我问他不是投资前说好了要你降低运营成本吗,CEO委屈地说:“我降低成本了啊,可是降低成本也需要成本,比如裁员需要补偿啊。”我拿过财报一看,崩溃地发现CEO一口气砍了三分之一员工,但每个人赔偿三个月以上工资,这样一个月的成本当然不降反增。啊,不是说不能裁员,也不是说不该给赔偿,而是需要规划!现金流需要规划!
在中国CEO们经常“一不小心就把钱花光了”而让我吐血的时候,日本的公司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不用我教,日本企业家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叫“经营安全期”,公司的现金储备要在没有盈利并且不裁员的情况下足够存活半年以上。据说大名鼎鼎的日本京瓷公司的“经营安全期”是七年。也就是说,京瓷公司不赚钱不裁员也可以运行七年,难怪京瓷的稻盛和夫被尊为“经营之神”。
有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一半的企业持有净现金,通俗的说就是这些企业手头有多余的现金。可能大家对这个“一半的企业”没什么概念。对比一下,美国只有20%的企业有净现金,英国大概15%,澳大利亚是10%。我也可以分享我的亲身经历,日本企业真的非常在乎积攒现金。比如最近遇到一家日本互联网公司想出售,对方的股东真诚地说,这几年业绩不如以前了,行业也不景气,咱们也不谈什么估值了,就按公司现在账上的现金为基础谈价格吧。我问账上还有多少现金,股东吞吞吐吐十分不好意思地说:最近实在经营得很不好,公司只有折合一千多万人民币的现金了。
还有一家有名的日本企业最近和我沟通比较频繁,想在中国做投资。聊到比较深入的时候,对方给我露了家底,账上可以用于投资的现金只有“35亿美元”,还慎重地问我这样的现金储备够不够。我的内心独白是:你在逗我玩吗?请注意,这35亿美元并不是这家企业的全部现金储备,只是企业的投资部门可能用于投资的现金储备。
我不得不承认,日本公司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要有钱得多得多。就算过去=三十年是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但这三十年里的绝大多数时间内日本保持了全球GDP第二的位置。现在,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我们毫无疑问拥有了卓越的实力。但以我频繁接触创业者的经历。我们的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学习和进步空间。
日本企业的现金是怎么来的?无非开源节流。开源,得益于日本企业的高利润率。统计显示,日本企业一直占据利润份额的10%左右。举个例子,假如一件商品的总利润是500块,美国赚了300块,欧洲赚了125块,日本赚了50块,而亚洲的加工厂仅仅赚了十几二十块。产品科技含量越高,行业链条越处在上游的公司,利润自然高而稳定。日本在过去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这样的利润率,对比欧洲则从30%下降到了20%。
節流就更容易理解了,说白了就是不花钱。日本公司股东很少分红,公司所有的投入都是谨慎再谨慎。如果说一些中国创业者花钱毫无规划让我吐血,日本企业的不敢花钱也一样让我抓狂。企业要扩张,哪能不花钱投入呢,可日本企业就是认死理:不花钱。我投的一家日本App企业,一直控制市场推广的预算,最近兴奋地来跟我汇报说每日登陆人数达到了两万!我告诉他,我们在中国市场推广效果的预期都是以百万计数。CEO大为震撼,回去痛定思痛然后又来跟我汇报,说他决定“疯狂”一把,每天拉1500个新用户。
至于前面说过的35亿美元打算投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已经观望了十来年了。这十来年他们错过了多少机会,倒是每年记得把“投资中国”的预算累积起来,反正从来不花,这35亿美元可不就是这么攒下来的!
日本社会也意识到过量资金积累限制了企业发展,日语里称为“利益剩余金”。也曾有日本的著名政治家主张对“利益剩余金”征税,旨在刺激再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终究也不了了之。除了民族意识里根深蒂固的谨慎与忧患意识,最重要还是当年泡沫经济破灭时大批企业死亡留下的痛苦烙印。中国发展速度太快,不少创业者一融资就是百万千万美金,很难忍住不挥霍。
我时常想,中日企业要是可以互相学习,中和一下该多好啊:中国企业家向日本学习对现金流的珍视和慎重,而日本企业家也应该学学咱们中国企业家的勇气和魄力。也许下一批出现在两国的优秀企业家,就是融合了这两种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