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勇波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通过探索组建产业农合联的做法为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目前,浙江省湖州市、丽水市、宁波市等地探索组建产业农合联较早,做法也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3个产业农合联进行实地调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产业农合联开展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产业农合联的组织结构与运行特点,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就如何更好推进产业农合联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产业;农合联;三位一体
一、产业农合联建设的背景
早在2006年,浙江省就开展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探索和实践。经过10余年的不间断的探索和前进,至2017年8月22日,全省从乡镇一级开始,自下而上完成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农合联组织全覆盖,共有1个省级农合联,11个地级市农合联,83个县级农合联和942个乡镇级农合联,会员6.61万名。全省各地在组建农合联的过程中,湖州市、丽水市、宁波市等地率先探索组建了产业农合联。2016年6月,湖州市长兴县组建了全省首家产业农合联——长兴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此后,产业农合联的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宁波象山、奉化,湖州德兴,丽水缙云、青田、景宁、龙泉等地均开展了产业农合联的组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底,浙江省总共组建了约30个产业农合联。
二、典型产业农合联调研
本文选取长兴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缙云土面产业农合联、奉化水蜜桃产业农合联等3个产业农合联为研究样本,并组织这3家产业农合联的理事长,以及产业农合联的会员(包括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及家庭农场等)参加座谈会,了解这些产业农合联的发展状况、运营特点和未来计划等。实地调研的3个产业农合联情况如下。
案例1:长兴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由长兴县供销社结合长兴实际,以县供销社创办的三家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联合县葡萄行业协会和县域内其他葡萄专业合作社共42家会员组建成立,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理事长由葡萄种植大户陈淦泉担任,其他4个副理事长也均为葡萄种植大户。目前,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会员的葡萄种植基地总面积达3.5万亩,占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的80%,通过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销售出去的葡萄也占了全县总销量的80%以上。巨丰葡萄产业农合联下设“一院四部”,即庄稼医院、品质检测部、展销部、金融互助服务部和技术培训部,为全县葡萄生产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指导服务、产后葡萄储运销售全程化、规模化、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案例2:缙云县土面产业农合联,由缙云县供销社牵头成立,吸收了土面专业合作社、加工大户、专业村代表、原料供应商、销售商代表和主产区乡镇(街道)农合联负责人等30余个会员,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土面产业农合联根据缙云县《特色产业农合联组建实施方案》“1+8个1”(“一个产业+一个组织机构、一个生产标准、一个战略品牌、一个科研团队、一个示范基地、一个信用体系、一支营销队伍、一个活动节庆”)模式,通过建设集土面文化展示长廊、展览厅、游客体验中心、品尝区、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土面产业农合联运营中心,辐射带动以舒洪镇为中心千家万户联结起来,按照农旅融合的要求,推动土面产业发展。
案例3:奉化水蜜桃产业农合联,由奉化区供销社发起成立,从全区约7500户从事水蜜桃产业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甄选了61家作为首届会员,其中生产种植的52家,加工企业2家,电商行销3家,销售大户2家,行业服务单位2家。水蜜桃产业农合联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在组织形态上,主要以产业内部组织和服务链为主,包括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充分体现一个“特”字;在服务对象上,主要是农合联会员内部的自我服务和互助服务,充分体现了一个“专”字;在发展目标上,紧扣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品牌培育推广体系以及产业链的打造、提升这些工作目标来推进,充分体现一个“优”字。水蜜桃产业农合联的成立,标志着奉化水蜜桃产业形成了产、学、研的高度融合,金融、保险、电商全方位、全要素、全产业链支撑的发展体系。
三、产业农合联的组织结构与运行特点
(一)坚持农有、农治、农享原则
产业农合联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一般由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产业农合联以合作和联合为纽带,以为农服务为宗旨,把原来分布在各个区域内,分散的经营同一农业产业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依托产业农合联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同一产业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而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二)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产业农合联各方主体地位平等,会员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产业农合联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农合联理事会。产业农合联在成立初期一般暂不设监事会,监督职能由县级或是乡镇级农合联监事会行使,以后根据发展需要可以单独设立监事会。产业农合联的治理结构采取“议行合一”,理事会一般由3-15名理事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若干人;产业农合联理事长一般由行业领头人担任。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侯选人一般由县农合联执委会和乡镇(街道)农合联分别提名,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
(三)运行管理方式多样,治理機制健全
产业农合联的运营管理一般可采取理事长单位承接产业农合联运营、聘任社会人员运营、组建公司运营、地区农合联主导运营等多种方式。同时,还可以探索开展产业农合联的市场化、公司化实体运作,建立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服务机制,在经济上逐步实现由依靠会费、补助支撑,转为依靠自身经营可持续发展。产业农合联突出能人治理,采取岗位持股、技术人股等方式,充分调动经营管理人才、农技专家等能人的积极性,把为农服务属性和市场经济活力有机结合起来。
(四)建立生产、供销、信用三项基本服务功能
产业农合联积极打造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着力促进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生产服务方面,积极培育和整合產业农合联各类成员的服务功能,为会员提供精准的、专业化的服务。在供销服务方面,发挥供销社的优势,利用农合联组织网络广覆盖的新优势,建立健全供销服务功能。在信用服务方面,一是开展农民资金互助服务,二是推动农信机构与农合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提供信用服务,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四、产业农合联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从经线上看,产业农合联提高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每个农户家庭几乎都要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所有环节,从购买农资、播种、育苗、施肥等田间管理、收割采摘、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等,都需亲力亲为。这一生产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经营粗放,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产业发展滞缓,农户增收受阻。产业农合联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经营相同农业产业的分散的农户在横向上进行联合,扩大了产业规模,分散的农户以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一体的组织结构、适度的组织规模进入市场,实现分散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大提高了单个组织和农户的市场谈判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图1)。
(二)从纬线上看,产业农合联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合作
产业农合联的组建,促进了农户在横向上的联合,生产经营的规模变大了,这也使得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和工序都扩大了规模,这就为发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产业农合联的组建,推进农业产业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产业链上的购买农资、播种、育苗、施肥等田间管理、收割采摘、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等环节就可以细分为一个个具有规模化的专业分工领域,概括来看主要分为生产准备、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四个领域(图1)。在产业农合联的框架内,各类会员则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从事专业化的劳动,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三)从经纬两条线上看,产业农合联有利于编织出个性化、精准化、专门化的服务产业发展的服务网
在经线上,同业相关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农合联,并以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协会或产业农合联为载体,整合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构建了专业性服务体系。在纬线上,农合联以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抓手,完善农合联会员服务资源整合机制和服务行为协同机制,集聚庄稼医院、科技组织、农信机构、物流企业等为农服务组织,打造以区域农合联为载体,集农资供应、科技辅导、资金信贷、区域品牌、产品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通用性服务体系。产业农合联代表着一条条经线的特殊服务需求,供销社、农合联、农业厅等等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经线的需求,精准确定纬线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使纬线的通用服务能更好适合经线的特殊要求,形成各方服务的协同效应(图1)。
五、对策建议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产业农合联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产业农合联作为供销社在横向上的为农服务的基础,与纵向上的三级农合联组织体系互补互促。要通过产业农合联建设,推动生产、供销、信用等各类服务具体地、集中地落实到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出“三位一体”叠加效应。
二是要突出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产业农合联建设。各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及层次各异,产业种类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组建产业农合联建设的时候,要充分各地区的结合实际情况,要积极吸纳产业相同、服务需求相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横向联合,扩大会员数量;吸纳农资、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机农技服务、金融等涉农服务主体纵向联合,增加服务种类,提升产业农合联的综合水平和服务能力。组建产业农合联不限于农产品生产领域,还可在流通、加工、品牌、农旅结合等方面,以服务为基础,集产供销、信用等综合服务,打造产业农合联。同时,各地农合联供销社要把产业农合联建设和基层供销社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产业农合联和基层供销社融合发展。
三是要加强领导,集中资源,为产业农合联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各级供销社农合联要抓紧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产业农合联培育建设的组织领导。对于还没有组建产业农合联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抓紧选取一到两个产业,开展产业农合联试点,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对于产业农合联组建已经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方,要积极谋划好下一步产业农合联的培育和提升工作,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省级供销社和农合联要积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通过农民合作基金、财政资金等途径,对产业农合联的建设予以倾斜,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芦千文,张益.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2):24-31
[2]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供销合作社.浙江宁波市奉化区社产业农合联实现水蜜桃产销“特、专、优”[N].中华合作时报,2018-02-02(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