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娴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与会计信息的关系。基于会计人的会计行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很大,因此会表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利益与会计信息紧密相连,那么利益相关者就会趋于选择或者利用对自身有用的会计信息而对其进行操控;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间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的,就会形成相互制约的并且利益较大的一方会受到另一方的监督的关系。从这两方面来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必须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健全的机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5
一、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
(一)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含义
企业会计行为是会计主体利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具对企业的会计活动进行处理并生成会计信息的一种活动行为。会计信息是会计行为的产物。会计行为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主要受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以及道德规范的约束。
(二)会计行为的基本标准
会计行为的基本标准分为法律标准、行业标准、道德标准以及企业标准。
第一,法律标准。会计行为的法律标准是指会计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对行为客体实施会计行为。这些法律法规包含了法律责任与法律权利以及会计行为的内容。
第二,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会计人员参照企业所属行业的基本标准和目标行使会计行为。不同行业由于利益和制度的差异,因而表现出来的会计行为也会不一致。
第三,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指的是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体现出责任、作风、素質以及态度的行为规范,能够调节和体现会计人员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会计行为的道德标准具有非强制性,是对法律法规标准的补充,却又是法律法规所不可替代的,能评价会计行为是否合情。
第四,企业标准。会计行为的企业标准是指在符合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各个企业依据其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标准,这也是会计人员实施会计行为的依据。
依据会计行为的基本标准来看,生成的会计信息也可区分为是否符合法律、行业、道德以及企业标准。
二、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会计行为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形成需求的群体和个体。一般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分为所有者和股东、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供应商、购买者和顾客、公司职员、政府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依据会计行为作出决策并对企业产生影响,这些决策会因各个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是否一致而形成双重结果。下面将主要介绍一下股东、经营管理者、债权人以及政府对会计行为的分析。
三、股东与会计信息
(一)股东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和剩余经济利益的索取者,会极其关注做出决策的会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后续的变动情况,因此股东有责任和动机监督会计信息。但是每一个股东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且均将资源投入到企业中,但无法做到只对自己投入的资源部分进行监督,因为股东一旦将资源投入企业,就形成了企业的法人财产,归经营者统一支配使用。实际上,他真正需要监督的也并不是自己投入的那部分资源的使用情况,而是所有资源的使用情况。
同样,由于代理理论的存在,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企业所有者之间存在矛盾,另外这两者之间由于利益的不对等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使得企业所有者更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监督会计行为形成的会计信息。但是,对于小股东来说直接执行监督的权利几乎不可能,只能够依靠大股东来执行,但是这种直接监督成本较大,他们可能是依靠审计人员、监管者和执行法律的权威机构,运用会计准则体系、公司章程和法律来保护股东利益。为了这种保护,他们支付审计费用和税收。他们在失去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与因在不同企业间进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所获得的相应利得以及节约个人精力、无需投资专家等方面作出权衡。
(二)股东对会计信息的操控
除了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外,股东为了私人利益而有可能对会计行为操控。但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只能通过有效控制经营管理层,进而干涉企业会计系统和会计信息,而只有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能有效的控制经营者。股东操纵会计信息的目的有:操纵股价来谋取私利;逃避监督和掩盖不正当行为;满足融资条件;避税和避免摘牌等。
同样,基于代理理论,大股东能知晓更多的会计行为和获得更多的会计信息,而大股东为了私利而操纵会计行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更加严重。比方说,大股东提前知道企业经营活动难以维持而进行清仓式的抛售股票,这直接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并且使得债权人以及供应商等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应对股东尤其是大股东进行严厉的监督,避免其操控会计行为。
四、经营管理者与会计信息
(一)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管理者有责任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者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负有直接的责任,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管理者必须提供完整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因此管理者对会计行为具有极大的监督责任,而管理者对会计行为的监督主要依靠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操纵
管理者能够直接接触到会计信息。基于代理理论,管理者会为了建造商业帝国、达到既定的财务业绩、逃税避税以及其他私利等而操纵会计信息,形成较高的代理成本,这种操纵侵蚀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行为主要是在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时发生。
五、债权人与会计信息
(一)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尽管债权人对公司经济利益的索取权排在股东之前,且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要小,但是其潜在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每年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坏账和呆账,并且也会存在其他利益相关者出于各种其他目的而欺骗债权人的情况。那么债权人为了降低这种风险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也会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债权人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有效的监督企业会计信息,特别是银行类的金融機构,银行类的债权人可以明确要求企业取得的借款不得投向高风险的项目,或者可以监测出企业资金流向的问题。当企业发行债券后,由于有众多的债券持有者,原则上每个债券人都是有权利监督企业会计行为的,但是其成本较高,债权人并不能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比如债权人对于一种投资更加关心的是投资后是否能够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则更加关注该项投资是否能够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扩张等,因此,其经济利益就会受到破坏与侵蚀,因此解决的方法可以让发行债券的企业提供抵押或者担保,并严格审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以此保障债券人的合法权益。
(二)债权人对会计行为的操控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与事项是事先规定的,因而债权人无法操控和制约事项之外的会计信息来获取其他经济利益。但是,债权人是被选择的那一方,因此在市场货币资金充裕的条件下,各种融资渠道较多和融资成本较低,那么债权人之间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因而可能会出现债权人与股东或者经营管理者合谋的情况来操纵会计信息,给企业隐瞒收入、逃税等提供便利。
六、政府对会计行为的分析
(一)政府对会计行为的监督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其税收最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而对于企业来说,缴纳税款会使得企业的现金流出企业,降低企业的价值,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避免少交税并且不损害国家利益这个话题上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会达成统一。由于国家对于税收的确定与界定以及征收金额主要是依靠企业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政府对企业实施严格的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主要是由税务机关完成的,是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税务部门对企业的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利。
(二)政府对会计行为的操纵
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政府要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增加税收收入,必然会使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下滑并受到其抵抗与妨碍,而若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不配合,政府就难以获得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与有效的操控企业会计行为。
但是作为征税者的政府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是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重要职能是促进公平和效率。政府对会计行为的操纵是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的方法实施的,受到这种影响的是全国的企业或者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的企业。这种对会计行为的操纵更加有利于国家财富在全国各族人民之间进行分配,与其他操纵相比是积极的。但是,政府应该协调好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切不可打击企业与企业家的积极性。
七、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利益相关者对待会计行为具有两面性,这说明了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一方利益相关者有可能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威胁,进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损坏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基于此,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且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严格监督和检查股东的异常行为,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设置合理的融资条件,保护债券人权益;统筹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雷光勇,王伟.分配权能对应与会计行为异化[J].会计研究.2005.4:77—81.
[2]雷光勇,陈若华.管理层激励与会计行为异化[J].财经论丛.2005.4:42—47.
[3]张先治,崔莹.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资本经营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 2015.11:77—84.
[4]崔雨佳,李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