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进入对外开放新时代

2018-07-06 17:35刘建颖
国际商务财会 2018年5期
关键词:贸易

刘建颖

一、引言

当前,全球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时,应对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是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课题。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些论断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其真正落实关键在“全面”,难在“新格局”,需在对外开放最具难度的关键领域攻坚克难取得新进展,需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是全面、高水平和深层次的开放,需对标更高标准,为国内发展和改革注入持久动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全球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尽管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对促进中国发展和倒逼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的对外开放度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充分、不平衡;市场准入开放和营商环境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高端服务业、一般制造业和要素资本市场等关键领域的开放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确定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当前,面对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开放仍有相当大的潜力。世界银行建议中国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方面优先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战略以促进从低增加值制造向高增加值制造的转变。二是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包括扩大对外国服务投资的市场准入。三是进一步降低在中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行政和融资障碍。四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关的国别间政策和监管体制对接。

二、顺应全球化大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抓住全球化机遇的关键路径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全球经济是开放的经济。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抓住了世界产业革命机遇,通过改革开放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开放确立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将开放在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提升到了全新的层次和水平。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求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明确新时代的开放布局、开放方式、开放重点,加强发展的内外联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二)对外开放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解决方案

如何应对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实现互利共赢,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各国政府可通过好的制度设计,如提供全球性的公共产品、设定相关制度规则、设立配套保障机制等制度建设,弥补贸易中利益受损者的损失,更好解决贫困、收入差距拉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中国发起或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丝路基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日益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依托。中国积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习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我们为此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这些论断既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也指明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总方向。

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主要举措

(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以建设贸易强国为突破口,实现从经贸大国向经贸强国的转变。到2020年前,进一步巩固我国经贸大国地位;到2035年前,基本建成经贸强国;到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深入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品质、中国品牌、中国服务。

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我国在制造领域的开放时间较早、程度较深、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而服务领域的开放相对滞后,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是国内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的“短板”。未来,除极少数敏感领域外,其他制造业将进一步开放,股比、业务范围等限制也逐步放宽。同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高品质消费品和优质服务进口,丰富国内消费品市场,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需求。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旅游、健康、医疗、文化、职业教育等服务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推进服务贸易的双向开放进程。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的大市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有效对接,将裂变出巨大能量,汇聚成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活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实施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鼓励文化、旅游、建筑、软件、研发设计等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

(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推进双向开放的重要载体。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深度挖掘双向投资潜力,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发挥更大作用。

——深刻认识外商投资在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外商权益保护,培育引资竞争新优势。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引进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等,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带动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提升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加强在创新领域的各形式合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引导企业通过绿地投资等方式“走出去”,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三)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打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具有更高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一是加快内外资法律法规的统一,制定新的《外商投资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制定的《外商投资法》将进一步放开外资企业的投资形式,并借鉴国际通行立法实践,建立正式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有序减少市场准入限制,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资准入门槛,深化制造业开放,加快服务业开放,稳妥推进金融业开放。二是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其根本性变革在于,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对现行负面清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论证,消除隐形壁垒,解除不正当行业保护。加大自贸试验区的复制推广力度,为外资提供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平台,使之成为外资新一轮的集聚平台。加快推动双边投资协议和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的谈判和签署,为外商投资保驾护航。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在我境内注册的企业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四是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实施《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完善外资企业投诉和权益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解决窃取商业秘密和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问题,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提振外资企业来我国投资兴业的信心和预期,使外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五是优化外资区域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平台建设,提高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促进利用外资的区域协调发展。

(四)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

我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近十年来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7.2%。继续坚持“走出去”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联合投资等方式“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主动对接国际高端要素,积极构建有利于整合全球资源的价值链、供应链、物流链,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做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主体。积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坚持建设运营一体化,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服务“走出去”,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腾挪的空间。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实施境外合作区创新工程,培育大型跨国企业,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2018年3月1日,《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将施行。加强对海外并购的引导,重在扩大市场渠道、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国际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引导企业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健全服务保障,加强和改善信息、法律、领事保护等服务,保障海外人员安全,维护海外利益。

(五)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不断提高自身开放水平,更加主动塑造开放的外部环境。一是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落实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推动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推进多哈回合剩余议题谈判,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等谈判。二是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日达成,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三是提高双边开放水平。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以及各种形式的优惠贸易安排,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六)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集中展现了未来中国对全球化的推进方案。它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之“丝路精神”,它所推进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要素资源大联通,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发展,为新型全球化注入强大动能。

一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增进战略互信,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建设“一带一路”之和平之路。二是聚焦发展,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加强互联互通和产业对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建设“一带一路”之繁荣之路。三是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与相关国家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之开放之路。四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拓展投资领域,建设“一带一路”之创新之路。五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青年、媒体、智库等领域合作,夯实民意基础,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金融环境、安全环境和舆论环境等,建设“一带一路”之文明之路。

(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在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树立以开放促开发的理念,支持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和区位优势,整合升级现有开放平台,加大创新力度和政策协调,聚集各类政策资源,创新考核评价、公共服务、开放合作等机制,促进国内外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完善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产业优势、物流网络优势、要素集聚优势的贸易投资区域枢纽城市,充分发挥其區域辐射力,形成若干带动内陆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统筹推进17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合理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大边贸支持力度,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提升开放合作能力和水平。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洼地变为开放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八)务实推进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

建设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战略。中国是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坚定捍卫者,将主动推进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重点突破,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现自由贸易的新突破,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争取尽快实现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突破。启动“金磚五国”自贸区谈判。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最高、营商环境最优、辐射作用最强的全面开放新高地,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和生产服务网络。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中国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将依据包括《京都公约》在内的国际最高水平要求,遵循“境内关外”原则,加大一线开放力度,简化贸易监管,在市场准入、金融制度、税收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全方位的特殊政策安排,实现货物流通、货币流通、人员流通、信息流通以及法律和监管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打造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彰显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推广自贸试验区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好的经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各类企业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放平台和制度环境。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围绕建立自由贸易港积极展开工作,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贸易监管制度,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适时在全国推开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试点试验开放带动全面开放。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关键。发展好中国的五大城市群,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和建设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核心。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鲜明,其区内发展是相对最充分最平衡的。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应做好顶层设计,突出地区差异性,培植区内各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香港作为目前全球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和全球六大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物流、会计、离岸贸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制度设计、管理运作方面,成为湾区九个内地城市的窗口,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区内人才、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九)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中国倡议。积极推进自贸协定谈判,提升自贸协定水平。全力筹备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中国将逐步成为全球负责任大国,全球开放型经济大国,成为全球市场、全球贸易规则、全球经贸调整责任的领导者,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发展的重要推动大国。责编:险峰

猜你喜欢
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摩贸易数据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