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理答策略应用的思考

2018-07-05 09:10章玲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

章玲玲

摘 要:集教学行为与评价行为于一体的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欣赏或否定,行之有度的课堂理答应该是充满智慧、情感与技巧的,教师应对这一策略潜心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以促进扎实、灵气的有效课堂迅速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理答;应用

学生常常会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中对自己的所思、所讲、所做进行判断,集教学行为与评价行为于一体的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欣赏或否定。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郭教授就持有教师理答能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后续学习的观点。学生对一节课甚至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态度也会受到教师理答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应避免过度赞扬、重复、单调的理答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因此促成教学质量的攀升。

一、鼓励理答做到恰如其分

案例1:教学片段——平均数

师:大家觉得男女两队在刚才的套圈游戏中哪队准度更高呢?

生1:女队,女队的1号套中的个数是最多的。

师:你的观察力很强,确实如此。

生2:女队总数比男队总数多,我认为女队套圈的准度更高一些。

师:很好,开始动脑筋了,我们来看一下你算得对不对(板书)。

生3:可是两队的人数并不相等啊,不能这么比较的。

师:太棒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4:能把女队中减掉一人吗?

师:这是一个办法。

生5:那男队也可以加上一人啊。

师:嗯,同样的道理。

生6:老师,将男女两队的套圈总数分别求出来再除以各队人数才对。

师:非常棒!大家理解生6的想法吗?如果没能理解,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画一画、移一移、想一想,思考一下生6的想法是否可以实施。大家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讨论。

激励性的理答常常能令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得到有力激活,积极学习状态下的学生才会产生自我督促式的学习行为并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案例1中的教师却对学生的所有回答都表示出了自己的肯定,学生稀里糊涂地一通乱猜之后对几种方法都未能形成明确的认识,教师的一味肯定使学生经历自身探究也未能明了其中真正最好的办法是哪一个。对学生的过度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很多学生因此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导致无法客观预估学习中的困难,有的学生还因此滋长出不应有的虚荣心导致承受不了挫折与失败,有的学生在教师长期、一味地激励中也慢慢显现出无动于衷的状态。因此,激励性理答应有的过程中虽然应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但对学生的表现仍然应该亮出教师应有的坚定态度,使学生的回答能够得到客观、明确、公开的合理应答。比如,教师在生1的回答之后首先可以肯定该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同时也可以提出请其观察套中数最少的是哪位队员,并引导学生明白个别队员的表现并不能决定整个队伍的平均水平。再比如,教师在生3的回答后也可以首先肯定队员人数在本题中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人数不等时的比较是不公平的。而生4与生5的回答已经打破了游戏的规则,自然是不可取的。生6的想法很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想法的产生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在了解自身思考状况的同时往前走得更远。

二、转问理答做到随机应变

案例2:教学片段——轴对称图形

教师首先将蝴蝶、蜻蜓、蜜蜂这三张图片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能否看到一些共同点呢?

生1:都是动物。

师:还有吗?

生2:都有翅膀。

师:还有其他的吗?

生3:都会飞。

师:没有其他的了吗?

生4:都很漂亮。

师(生气):你们就一点没有觉察到它们身体的对称性吗?

转问这一常见的理答方式常常用在学生回答不尽如人意或者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此时如果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就会令原先设置的问题失去意义,但教师如果直接否定学生的回答,多少又會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将“谁能帮忙?”“还有谁来补充?”“有不同想法吗?”等问题抛出来,以此引导其他学生作答,就会使教学更加顺畅并圆满解决问题,也常常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所以说,转问很多时候都是对学生应答做出的明智理答,不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尽量避免盲目的转问,否则教学预期的效果也是很难达到的。比如,案例2中的教师在转问时总是以同一个意思的问题来转问学生,这种“守株待兔”式的转问是很难得到教师预期的学生应答的,教师原先满心满眼的希望与期待也会在时间的消耗中落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出转问理答时应做到随机应变,积极采取降低问题的难度、改变提问的角度、给予恰当的提示等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思考,学生在一定的思维触动中才有可能产生突发的灵感并获得茅塞顿开的领悟。比如,案例中学生做出“都有翅膀”的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它们左右两边翅膀的形状、大小、长短等特征,发现什么共同点呢?”或者,教师在学生做出“都很漂亮”的应答时,也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启发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性:“如果它们的翅膀一边大一边小或者一边长一边短,你们还会觉得它们漂亮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快能够获得灵感并因此对“对称”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三、重复理答达成知识的重点呈现

案例3:教学片段——可能性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装有3个红色小球与3个蓝色小球的盒子并抛出问题。

师:在盒子里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大家以为该球会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1:红色的。

师:为什么?

生1:里面本来就有红色小球。

师:里面本来就有红色小球。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生2:蓝色的。

师:为什么?

生2:里面有蓝色小球。

师:里面有蓝色小球。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3:盒子里有红色与蓝色两种颜色的小球,因此,我认为两种颜色的小球都是有可能被摸出来的。

师:很好,都有可能被摸出来,“可能”这一词在这里出现太恰当了!

教师板书:可能。

案例3中每一次学生的应答几乎都得到了教师的重复,这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会有意无意使用的。很多教师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担心学生听不清楚、对学生不够信任等原因常常会不自觉地重复强调,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只有这样重复强调才能让学生真正听进去,长此以往,这成了教师的一种习惯。然而,很多教师没有细想的是,这一习惯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第一,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受到明显的阻碍。学生因为教师不经意的重复常常会在组织语言时变得随意、含糊,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回答不够到位与完整也是没有关系的,反正教师都会替自己更加完整、清晰地重新表达一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整理能力都在教师这一无意识的长期行为中停滞不前。第二,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受到了负面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教师经常性的重复逐渐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对于同伴的回答往往不会认真倾听或关注。第三,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受到负面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并不重要,反正教师都会将正确答案讲出来的,学生因此逐渐养成了懒于思考与发言的陋习,也有学生会产生教师对其应答不够满意的认知,并逐渐产生了沮丧的负面情绪。第四,重复强调会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大量重复理答往往会令学生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与习惯,并因此使课堂逐步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因此,教师在应用重复理答时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的需要选择重点的、关键的、精彩的重复,只有这样恰如其分的有效重复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案例3中教师在生3的回答之后所做出的理答就是有意义的,既强调了本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又使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得到了准确的描述。

总之,行之有度的课堂理答应该是充满智慧、情感与技巧的,教师应对这一策略潜心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以促进扎实、灵气的有效课堂迅速构建。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