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言知识二级目标要求,语音学习内容包括: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则;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从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始进行“Sounds and letters”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知道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对应音。四年级开始,学生开始从五个元音字母入手,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常见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并逐步建立起音、义、形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听音能写,见词能读”的水平。由此可见,要想学好英语,扎实掌握字母和语音是第一步。
【错例】
1.Listen,circle and write.听单词,圈出正确的字母发音结构,并把单词写到四线三格上。
正确答案:依次圈出、写出1.i,six 2.i-e,kite 3.o,mom 4.a-e,face 5.a,map
2.Listen and choose.听单词,选出正确的重音标志,并将其字母标号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正确答案:DEACB
【诊断】
语音试题以听力的形式呈现,更精准地考查了学生对“音、义、形”的整体掌握情况。通过听音辨析,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拼读规则,以及单词重音等语音现象。
1.音形对应关系不清。错例1考查的是语音,而并非单词背写,很明显每道小题都给出了CVC和CVCe两种语音结构,也就是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发音,题中有听力—音,有图—义,有语音结构—形,学生要根据已知的这些条件认真听音,准确写出单词。这道题的出错原因多在于学生不清楚音与形的对应关系,对于重读开、闭音节的结构一知半解,加之在听音写词的情况下容易紧张,所以就更容易出错。
2.语音知识相对匮乏。一提到语音知识,大家想到的多是字母的发音规则,而忽略单词重音,句子的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语音现象的学习,因此造成此处知识薄弱。在做错例2这样的题目时,如果平时学生对音节、重音练习不够,掌握不牢固,很容易在听音时手忙脚乱造成错误。
【对策】
1.巧用自然拼读学透发音规则。教师要从起始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字母、语音和单词,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材料,通过拆音、拼音和分类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通过观察、感知、体验等方式自己归纳发音规律,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贴近英语母语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语音规则,从而达到“听音能写,见词能读”的水平。
2.加强其他语音知识训化指导。除了发音规则,教师要时刻关注单词重音,句子的连读、停顿、语调等语音现象的引导。比如单词的重音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反复领读的方法,改为采用“击手掌、手背”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知重读规律,树立一定的音节意识,更好地判断轻重读的标准。如此一来,不管是在错例2中的听词找出重音结构图,还是在笔试中看词找出重音标志,学生都能应付自如了。
【错例】
1.Look and find.在图片中圈出至少五个大写英文字母,并按字母表顺序规范地写在四线三格内。
正确答案:ABCVY
2.Choose.选择合适的一项填空,只填字母标号即可。
(1)手写体小写字母占下两格的有3个,它们是:A。
A.j,q,y B.g,f,y C.g,q,y
(2)大写字母“G”手写体一共有_B笔。
A.三 B.两 C.一
正确答案:C C
【诊断】
1.字母顺序模糊,审题不够仔细。让学生从题1中找出五个大写字母问题不大,错就错在按字母表的顺序书写。当然,也有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直接按找到的顺序作答。如果把错例中找出的五个字母按顺序书写的话,应为ABCVY才对。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认真按题目要求去做,或书写不规范而扣去部分分数。
2.书写规则不明,缺少细节关注。手写体字母的书写规则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倾斜度、占格、笔顺、笔画等。比如错例2中大写字母G手写体应一笔写成,很多学生会按汉语拼音的印象两笔书写;常出错的还有大写字母U,应两笔写成,但很多学生忘记第二笔,按照印刷体的一笔书写等等。除此之外,错例2中还考查了小写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生易错的小写字母有f,p,j等,尤其是小写字母p,很多师生认为是占下两格,其实细细观察就能发现,起笔的尖头是超出第二线的,虽然只有一点点,但为了让学生更规范地书写、更明确地掌握,不妨按占三格处理。
【对策】
1.课前反复揣摩,课中细心指导。教师应首先对照教材中的字母表勤加研究和练习,先确保自己书写得规范、美观,备好课,再对学生字母的书写进行详细指导,尤其是字母书写的位置、笔顺以及笔画要反复强调。当然,关于字母的书写规则教师还应抓住以下五点,在平时教学中时时引导和强化。
(1)区分字体。英语字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形式,学生学写的是“手写体”,课本上的铅字大部分属于印刷体(手写字母讲解部分除外)。目前,手写体流行“斜体”和“直体”两种,小学阶段先学好“斜体”手写字体,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书写,所以力荐老师们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etters and sounds为范本进行字母的书写教学。
(2)保持倾斜。字母的倾斜度有很多种说法,但从教学实际来看,书写时要求学生向右倾斜5°最佳。需要注意提醒学生的是,字母的倾斜度要始终保持一致,即倾斜的角度一致,倾斜的方向一致,这样才能达到“美观”的要求。
(3)注重位置。注意强调字母的书写位置,如大写字母全都占满上两格;小写字母有的占中间一格,有的占上两格,有的占下两格,有的占三个格。
(4)关注笔顺。同汉字一样,字母也有自己的笔顺。如E,F,P都是以竖折或竖起笔,H要先写两竖再写横,所有的点和横都是最后一笔等。掌握好笔顺能让学生在测试中更连贯、快速地书写作答,且整个卷面的书写会看起来更流畅、工整。
(5)注意笔画。明确了笔顺,也就知道了笔画,如大写字母N三笔写成,M和U两笔写成,G一笔写成等。笔画的作用其实在生活中影响不大,但对于初学英语书写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态度,严格要求会促使他们更细心、更规范地做事、做人。因此,只要是我们能发现到的细节,就要求学生注意到。
2.操练形式多样,提倡趣味教学。字母的操练活动很多,如:学习字母时,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先观察老师的示范板书,自己总结字母的书写规则,认识字母的“形”;每学一个字母,都把这个字母放在有趣的单词、句子情景中,一方面体会它的发音,另一方面强化它的“义”;学完字母后,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歌谣引导学生边打节奏边吟唱,从而巩固字母的“音”。课上可以组织找邻居、排排序、按音坐、按形分等趣味性强的字母游戏,注意顺序操练与单个操练相结合,既要避免只会按顺序听、说、读、写,也要防止不会按顺序书写。
字母和语音作为初学者的第一学习内容,有太多细节需要老师注意并强调。因此,这部分教学不求快,只求稳。只有开始的稳扎稳打,才有后面质的飞跃。
(毛丽伟)
词汇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音、义、形”三个要素,并能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级词汇学习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课标中涉及学生必须掌握相关语法内容的词汇有三大类: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教材中出现的形容词以及其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基数词与序数词的用法等等。可见,词汇教学并不单纯只教教、背背单词就好,而是需要结合音和义,把单词放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运用正确的语法规则“说”出来,“用”起来。所以,当大量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书面测试时,平时单背单词毫无问题的学生也会开始出现模棱两可的状态。
【错例】
Look,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看图写词,补全句子。
正确答案:teeth
【诊断】
1.具体规则混淆。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名词变复数的基本规则,就是在词后直接加“s”。可随着词汇的增加,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名词变复数的形式时,有的学生就开始混淆了。因此错例1、3中,学生明显忘记了具体规则,直接加了“s”,而错例2中学生只记得strawberry变复数要复杂一些,但仍不清楚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因此出错。
2.不善归纳总结。学生在名词复数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究其根本还是对规则掌握不牢,不善于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归纳和总结。错例1中类似的名词变复数保持原形的情况,在小学阶段并不是很多,只要稍加归纳就可记清楚;错例2中变y为i再加es的情况也有规律可循;错例3中尾部什么也不加而是变化已有字母的情况更是屈指可数。只要学生肯花一点心思,记忆几种名词变复数的情况完全不在话下。
【对策】
1.调整方法,强化记忆。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的新鲜感保持的长久一些。比如在新授名词教学时一定要取材于生活,利用老歌新唱、自编歌谣、串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从而降低词汇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2.培养能力,活记规则。不管是名词本身,还是名词变复数的规则,都不能脱离语境而单纯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实物、图片或多媒体采用“英英”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组织语言。把名词学活,把规则记活,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不断加固新规则的记忆。如引导学生绘制名词变复数的知识树,又称思维导图(Mind Map),让学生自己收集名词变复数的不同形式,让规则跃然纸上,更加方便记忆和掌握。
【错例】
Finish the sentences.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补全句子。
正确答案:1.five/5 2.nine 3.second 4.eight
【诊断】
1.给词必变,不懂题意。一部分学生出现错例1、2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根本不懂试题本意,自认为给出的单词一定不是最终答案,而必须变化才行,这样的学生多半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分析能力也不够强。
2.基序不分,胡乱填空。基数词和序数词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是混乱的,越是这样集中呈现,越是容易搞不清楚状况。错例3、4明显是把词性弄混了,如果学生能结合句子前后意思稍作分析,就应该能填写出正确答案。
【对策】
1.在语感中记忆用法。有时候在测试中,语感远远比死记用法来的更直接、更强大、正确率更高。错例3中如果填写单词two,不仅two Sunday不符合词法规则、不符合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整个句子读起来也非常不舒服。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大量地听、读教材文本,建立强大的语感,让学生通过语感辅助词法的记忆。比如:课上一定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听原文、模仿读,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尽量设计一些听、读英语原材料的内容。
2.用对比法区分基序。所谓基数词,就是我们常说的1、2、3,英语即one,two,three;而序数词就是第一、第二、第三,英语即first,second,third。基数词本身没有什么规律可言,需要学生记住,而大多数序数词可以在基数词的基础上有规律地记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引导学生整理基序的变化规则,记忆序数词的不同形态。
【错例】
Look,read and choose.看图,选择合适的单词补全句子。
正确答案:C E D B A
【诊断】
1.具体用法不清。英语的物主代词非常明确地分为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两种,而且从单词的形态上就能看出明显的区别,如my和mine都是“我的”的意思,而前者属于形容词性,后者属于名词性。但由于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多中国小学生对英语物主代词的使用比较迷茫,不知如何在句子中使用。如错例1、2因为后面无可修饰词,应该用名词性物主代词,而错例5后面有名词pants,应该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2.细节关注不够。有些学生的错误不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而是没有认真读题,不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填空,导致句意不符而出错。如错例3,认真审题后会发现,这道题和前两道题的叙述形式不一样,前两个小题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而第3小题是以对话形式叙述的。这样一来,问句中的“your你的”在答语中须变成“我的”,这里“我的”因为后面没有要修饰的名词,所以应该填写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首字母大写,写错同样会失分。
【对策】
1.两两对比,从词法上记忆。顾名思义,名词性物主代词本身的词性是名词,因此不能再修饰其他词,但其意为“谁的”;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其词性是形容词,用于表示“谁的某物”。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反复操练外,还可以通过两两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物主代词的用法,比如老师趣说This is my book.The book is mine.My book is mine.让学生边拿着自己的书边表达,在同一句子中体会两个词的不同用法。
2.培养习惯,从细节上突破。要想在测试中拿到高分,做题习惯和注意细节都十分重要。尤其是错例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前后仔细阅读,不能固化思维想当然地见题就答。比如错例4:--Are these _______shoes?--Yes,they are mine.学生要先分析题意,确定要表达的意思是“我的”还是“你的”,然后再具体思考是用名词性的还是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这样填起空来才能万无一失。
【错例】
1.Look,read and write.仔细观察图片,选择合适的方位词完成句子,每词只能使用一次。
(1)--Where is the apple?
--It’snearthe banana.
(2)--Where is the ball?
--It’sbesidethe dog.
(3)--Where is the dog?
--It’s_in front ofthe ball.
(4)--Where are the books?
--They’reonthe bag.
(5)--Where is the bag?
--It’sinthe desk.
正确答案:beside in front of behind in on
2.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理解上下文,用合适的介词填空。
Tom is a good boy.He gets upinsixonthe morning.Then he cooks breakfast.Forbreakfast,he goes to school with Mike.Mike is Tom’s friend.They often play togetheratSaturday.They like to watch TVinnight.
正确答案:at in After on at
3.Read and choose.用合适的介词补全短文。
(1)Timeforhave lunch.Come here quickly.
(2)It’s timetoP.E.class.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正确答案:to for
【诊断】
1.图片观察不够认真,方位介词记忆不准。错例1考查的是方位介词的用法,只要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图片,准确辨认方位,正确选择作答应该没有问题。但很多学生对图中物体的方位不够确定,对众多方位介词的记忆混淆,尤其是图中狗和球的位置,学生大多感觉应该是beside的关系,但其实纵观五道小题,再结合题目要求就会推断出,最合适的选择应该是“前后”的关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对应词in front of和behind。
2.缺少整篇阅读习惯,时间介词用法不清。错例2考查的是介词的用法,题目是以文段的方式呈现的,这就需要学生除了清楚知道介词在时间上的具体用法,还要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析,如文中“____breakfast,he goes to school with Mike.”一句不仅要看空格后一个词,还要根据前一句“Then he cooks breakfast.”来具体分析,最终做出判断,即做完早餐,吃过后才能去上学,因此应填写“After”。
3.个别习惯用法混淆,固定搭配词性不明。错例3考查的是介词to与for在常用句型“It’s time/Time...”中的用法。学生在此出错一半是因为把两个介词的用法正好记反了,一半是因为不清楚to和for后面的单词或短语的词性,正确的表达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前用to,名词或代词前用for。
【对策】
1.教学有法,多元讲解。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介词主要就是时间、地点和位置三种。教学中,我们应围绕这些主要介词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语句中体会其用法。比如方位介词的用法可以用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或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还可以借助板书、简笔画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2.及时归纳,适时巩固。教学后,引导学生对各类介词的用法及时归纳、总结,适时进行强化训练,鼓励学生定时整理笔记,时常复习。还可以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文段,学生在进行整篇阅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上下文的理解与分析,从而体会介词在语篇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阶段的词汇教学应突出词汇教学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而且要特别突出学生在语境中体会和理解词汇的发音、基本意义及用法。单词教学务必依音傍句,营造情景,结合语用,让学生在自然习得的过程中记忆词汇,掌握用法。
(张东辉)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到了高年级,要想写出正确的句子,不仅需要大量的单词积累,还需要语法作为支持。句子看似简单,但涉及的内容繁多复杂,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难免出错,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分析这些错例,及时点拨归纳,学生错误定会越来越少,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错例】
Rearrange the words.连词成句。
正确答案:1.They are too small.
2.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
【诊断】
读句子时,我们要求学生按意群朗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扎实掌握句法结构。而连词成句可以说是考查语感和句法结构的最直接的方式了。
1.语感有误,句子规则一知半解。错例1很多老师可能仅仅以为是学生马虎造成,但细分析马虎背后的原因就会发现,其实是因为学生对句子的书写规则不清楚,审题时也没有看出标点符号在原题中已给出,而是直接凭着初学“Me too.”时积累的语感一路顺了下来。
2.结构不清,汉式思维潜在干扰。错例2在于学生还是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选词造句,对英语的句法结构掌握不牢固,同时也缺少一定的语感。也有个别学生错在因为没有看清结尾句号已给而写出了一般疑问句的形式。
【对策】
1.培养语感,熟知规则。良好的语感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更能有效帮助学生正确整理句子结构,有利于句子规则的掌握。首先,英语语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比如听原文录音时不能只是听一句重复一句,而是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模仿,如语音语调有何变化,在何处变化?从哪里断句找准意群,意群朗读意义何在?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句子的书写规则,比如首字母大写,结尾有恰当的标点符号等。因此在错例1中,带着句号的单词“small.”才是句子的尾部,如果把too放在句子最后自然就不对了,不符合原题的本意。
2.掌握句法,清楚结构。所谓句法就是句子的语法规则,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有趣的活动扎实教学句法知识外,还要注意多学习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多看、多学一些相关视频和书籍,让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句法的掌握保驾护航。
【错例】
Read and write.选择合适的单词补全句子。
1.Peter likes doing kung fu andswim(swim/swims/swimming).
2.Is Maryhas(have/has/having)lunch now?
3.Did you_went(go/went/going)hiking last weekend?
正确答案:swimming having go
【诊断】
1.固定用法不明。错例1中like doing sth.是一种固定用法,用来表示喜欢做某事。学生出错的原因除了这种固定用法不明确,还有可能是没有关注到单词and,因为and前后的语法结构肯定是一致的,如果前面已经给出了动词的ing形式,那么and之后一定也是ing形式。
2.时态规则混淆。错例2、3涉及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把时态的具体规则弄乱了。英语中,问句和陈述句中的动词是需要变化的。如错例3,陈述句是I went hiking last weekend.但当变成一般疑问句时did作为助动词放在句首,已经表明了过去时的身份,那么后面的动词须恢复原形,因此应该是Did you go hiking last weekend?而错例2是学生把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两个时态搞混了。
【对策】
1.固定用法,熟背熟记。英语和汉语一样,有很多固定用法,这些用法是约定俗成的,没什么道理可言,只能要求学生在不断练习中记忆、掌握。比如: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stop to do sth.表示停止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开始做另一件事情,而stop doing sth.则表示停止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等等。
2.四种时态,常说常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四种时态的意义和用法。教学中我们除了学一个时态就引导学生记牢一个时态之外,不妨在复习阶段将四个时态放在一起对比教学,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各个时态的不同点和变化时的要点,最后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出各个时态的具体规则,如一般过去时的标志性词汇有yesterday,last Sunday,last year等。
【错例】
Read and choose.选择合适的特殊疑问词或词组完成对话。
1.--_Ho_ware you?
--I’m five.
2.--_How ol_dare you?
--I’m fine.
3.--_How tallare you?
--I’m 150cm.
4.--_How man_yare they?
--They are five yuan.
5.--_How muc_hsheep do you have?
--I have five.
正确答案:How old How How tallHow muchHow many
【诊断】
1.常用语意义模糊。除了第3小题学生明显知道How tall的意义之外,其他四个小题完全是乱成一片。乱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这几个疑问词和词组的意义不明确。比如错例5,学生看到sheep,自作聪明地选择了How much来问多少,那么错例4自然不假思考地选择了How many,结果是一错再错。
2.对答语分析不够。造成错误的原因除了学生对特殊疑问词或词组的意义模糊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答语的分析不够仔细,或者对部分答语如fine和five两个单词的混淆。错例1和2就是这种情况。
【对策】
1.强化巩固,用在生活。5道小题考查的都是英语常用语,也是英语中的固定表达。除了熟练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常说常用,从而练就脱口而出的绝对语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会在合适的场合说出合适的语言,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大胆使用这些常用语。
2.站位全局,统筹分析。类似这样选择性的试题,我们是可以运用一些答题技巧的。因为五个选项正好对应五个小题,题目中也没有特别说明,很明显就是一个选项对应一个小题。因此,看到这样的试题后,要嘱咐学生不要忙着上来就答,而是应该先整体看一看,做好初步分析,心中有数之后再逐一作答,最大限度地避免一错全错的连锁错误发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句法知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句法知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比如在句法操练环节,我们不要脱离语境进行单纯的句型训练,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从语音、语调、语气、情感等方方面面指导学生爱说、会用,把句法的学习当成是某种全新的体验积累,把句法的巩固当成是某天生活片段的再现,让学生快乐学用,正确作答。
(王红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级语言技能目标关于阅读的叙述是: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小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好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可见,阅读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集中表现,应注重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学生通过阅读能准确找出所需信息,完成一定的读写任务。下面以两篇典型的阅读短文为例,对学生常见的错误进行具体剖析、解读。
【错例】
Look,read and number.根据图片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为短文重新排序。
Mike’s Monday at School
正确答案:4 6 1 3 5 2
【诊断】
试题通过Mike介绍自己周一上课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和科目名称的掌握情况。
1.断章取义,分析片面。学生拿到题后,经常会出现还没有完全读完所有已给材料就急于落笔的情况,导致第一空就出错,最终造成大面积的连带错误。错例中,学生看到了第一幅图中有单词Monday,马上就断定最后一句中首词组包含Monday的句子为第一句,因此失分。如果学生能读完整个阅读材料,就会发现文章首句并非此句。
2.文不对图,不合逻辑。有的学生不注意图片的表意功能,不假思索,见题就做,也容易排序失误而丢分。如果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第一幅图除了明显的Monday提示词外,还有Mike头顶上出现的大小两颗心,结合所给各句,就会发现最合图意的是第三句“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My favourite day is Monday.”,这句话中单词favourite就是图中两颗心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一来,第一空的错误就不会发生了。
【对策】
1.整篇阅读,全面分析。不管是何种阅读题,都要求学生读完全篇再进行作答,争取理解全文大意,而不要先忙着图文逐一对应,立刻选择。这就像我们平时教学阅读课一样,一般采用“总—分—总”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先全文通读,知道粗浅的文章脉络,再通过各种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具体内容,最终理解文章主旨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复述出来。这与阅读题的做题方式如出一辙,如果老师能在平时教学中时刻留意这一点,那么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也会事半功倍!
2.知图善用,逻辑推理。读图能力作为阅读能力的一种,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在阅读理解试题中合理读图是确保正确作答的一种技巧。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搜集有效信息的阅读策略,要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怎样找到的?”而不仅仅是“订正答案”。比如错例中的图一和图二明显都含有单词Monday,其对应句同样有两句,如果学生稍微仔细一点就会发现两句话的区别,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错例】
Read and answer.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Robin and the Ant
It is a sunny morning.Robin is going to sit on the grass when he hears,“Wait!”It is a little ant.He is afraid.“Please don’t sit on me.One day I can help you.”“Don’t worry,little ant.I won’t sit on you,”says Robin.
The next day,it is raining.Robin is in the park.He is stuck in the mud.He is worried.Then he hears,“Let us help you!”It is the ant and all of his friends.They are strong.They pull Robin out of the mud.
Everyone is happy!
1.How’s the weather like next day?It is sunny.
2.What happened to Robin in the park?Robin is in the park.
3.How does Robin feel at last?He is worried.
正确答案:1.It is raining.2.He is stuck in the mud.3.He is happy.
【诊断】
1.英语基础不扎实,基本句意读不懂。错例1的答案明显是因为学生对问题一知半解,知道在问天气,却没有读懂问的是哪天的天气情况。这类错误明显出现在那些英语知识不太扎实的学生身上,他们一方面不能正确理解所给短文的意思,经常出现分析错误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读不懂问题而不能准确作答的情况。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马虎,没有读完题目就急于作答而失分的。
2.答题方式模式化,固有思维失误多。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回答问题”的试题时,经常会抱着这样的想法“答案就在原文中”,所以爱把问题中的词、句直接带回短文中查询,只要看到相似的,先选出来答了再说。比如错例2,看见了短语in the park出现在问句中,马上就从原文中选了一个带有in the park的句子作为答案而导致出错。
3.问啥答啥不变通,理解问题单一化。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最怕出现转意的问题,也就是有的内容需要学生完全理解转变成自己的想法后才能准确作答的问题。比如错例3,文中并没有单独描述最后Robin的感觉,而是用的Everyone is happy!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确定这里的“Everyone”当然也包括得救的Robin自己,所以Robin应该也是“happy”才对。
【对策】
1.夯实语言基础,牢握阅读资本。短文读不懂,问题不明白,完全是因为词句、语法等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而造成的。可见,前面我们讲到的音、词、句等知识学生必须先掌握好。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知识有个整体规划,对哪个阶段应该教学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英语,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牢牢握住阅读的资本。
2.巧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有效的阅读策略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集中表现。在小学阶段,阅读一般为目的性阅读,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策略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1)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一般指的是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在指导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时,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巧妙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人物、时间、顺序等信息,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2)词汇理解和推理判断。以语篇为单位的阅读有赖于词汇作支撑,阅读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词汇的积累和对词义的正确理解。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文本的语篇和问题,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泛读掌握或认识更多的课外词汇。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深层含义的推断和理解,真正做到“读懂”文章。
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我们一定要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入手,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其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同时要兼顾阅读技巧的渗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与听、说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刘秋玲)
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外,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必不可少。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应对写作题,完成高质量的英语作文呢?下面就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制订相关策略。
【错例】
题目:My Diary about...
要求:
1.观察图片,补全题目,根据所给范文仿写一篇有关节日的日记,可适当想象。
2.提示词:China’s National Day,th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3.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没有语法错误,标点符号准确,不少于40词。
范文
Sunday
Dear Diary,
Tomorrow is Mid-Autumn Festival.My family are going to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My aunt is going to make mooncakes.My grandma will tell us a story about Chang’e.We will be happy.
学生作文
My Diary about Christmas
Thursday
Dear Diary,
Tomorrow is Christmas.My family are going to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My aunt is going to make mooncakes.My grandma will tell us a story about Chang’e.We will be happy.
【诊断】
1.仿写概念很模糊,汉语迁移负面多。仿写就是仿照指定的语段、短文等进行的模仿写作,小学生因为受汉语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会不自然地套用汉语的感觉进行写作,错例中学生以为所有节日都和我们的节日差不多,因此只把开头的节日单词换了了事,其他地方丝毫未动,失分是必然的了。
2.言之无物错选文,背景缺失仿变抄。错例中,学生从题目要求的三个节日中选了一个看上去最简单的题目——Christmas圣诞节,以为会很好写,但实际上对于欧美国家的圣诞节,如果学生没有过多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只是凭一时兴起而写作的话,那么想要写出地道的圣诞节作文是十分困难的。
【对策】
1.认真观察示范文,抓住三个关键句。小学阶段的节日描写大多离不开三个内容的描述——什么节日、(和谁)干什么以及节日中的心情如何。这样一分析,所给范文的主体框架就有了,即Tomorrow is...My family are going to...We are...学生可以根据主体框架进行细致描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节日文章来。
2.策略抉择很重要,选择熟文再动笔。范文以一般将来时态描述了要过的节日,那么学生写作时完全可以延用这一时态。如果学生真的对西方的节日不甚熟悉,还不如选择自己所熟知的the Spring Festival来写更有把握一些,比如:Tomorrow is the Spring Festival.My family are going to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My mother is going to make jiaozi for us.My grandma will tell us a story about a big monster,Nian.We will be happy.画线部分是需要变动的地方,这样写起来就轻松多了。
【错例】
看图读会话,按要求写作。
题目:The cartoon about a cat
要求:
1.根据所给题目,将对话改写成一篇小文章,可参考你看过的原动画片适当展开想象。
2.要求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没有语法错误,表述完整,标点符号准确,不少于40词。
范文
The cartoon about a cat
This cartoon is from China.It’s about a cat.The cat is a police officer.He is very cool.He chases the mice.They are afraid of him.Because they are bad.They hurt people.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The cartoon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famous.I like it very much.
学生作文
The cartoon about a cat
It’s about a cat.The cat is a police officer.He chases the mice.They’re afraid of him.Because the mice are bad.They hurt people.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Maybe our cat is chasing a mouse now!
【诊断】
1.读题不认真,细节未关注。大多数学生在写作前读题都存在一扫而过的情况,因此造成一些细节要求关注不够,造成作文失分。比如,错例中的写作要求明确指出“可参考你看过的原动画片适当展开想象”“表述完整”等。可是学生在改写前完全忽视了这一点,无明确的开头,也没有一个恰当的结尾。
2.改写无特色,摘抄成主打。错例中的文章还无特色可言,完全丢掉了改写的初衷,语言叙述不完整,不难看出此改写其实就是直接把对话中的部分语句摘抄过来,按顺序罗列在此而已。这样的改写是肯定无法得高分的!
【对策】
1.培养学生严格按要求写作的习惯。对于写作而言,题目中的一些细节要求至关重要。平时写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每次写作训练前大声读出写作要求,并让学生谈谈“你注意到了要求中的哪些细节?围绕这些细节你打算怎么写?”等等,之后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然后再动笔写一写。
2.培养学生进行有特色改写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改写会话时,要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尽量多的用已有知识进行特色写作。比如教师范文中的第一句This cartoon is from China.首先点明了动画片的背景,让人觉得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如果学生在改写过程中能说出这样的语句,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英语写作是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课外信息于一体的综合体现,不仅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无论是哪种作文,都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开头——紧贴主题,开门见山;二是主干——叙述清楚,内容丰满;三是结尾——画龙点睛,有所升华。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写作的意识,会写作的能力,让英语写作变得轻松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