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邓官屯小学 徐淑霞
近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里面的一句话“让人们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我深受触动。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过这样的“存在”。
那是2013年,我响应上级号召,有幸成为沧州市新华区第一批去边远地区支教的教师中的一员,到盐山县杨集乡最偏僻的一所农村小学——石湾小学支教。
那里,交通很是不方便,离我们这里很远,坐车得需3个半小时。我们只能一星期回家一趟。记得那是第三次返校,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我们三个人从沧州坐车到杨集,可车不通支教小学,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前去。我们每人都背着大小行李,艰难地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从杨集到石湾小学大概有20多里路,这可怎么办呀?我们只好走一阵,歇一阵。时而有车从身旁开过,尘土飞扬,一路走下去,浑身上下都是土,好狼狈呀!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有一辆拖拉机从我们身边“突突突”驶过,突然拖拉机停了下来,司机是一位老大爷,他看到我们提着、背着这么多东西,就问:你们去哪儿?当知道我们是沧州市来石湾小学支教的老师时,大爷马上下了车。他用袖子擦了擦车帮,又用嘴吹了吹车帮上的土,让我们上车。因车上装了满满的一车斗东西,所以让我们坐在车帮上,用一根绳子拽到他的驾驶后背上,让我们拽着绳子,背靠着背坐着。因乡间小路崎岖不平,颠簸的很,路上老人还不时回头看看我们。就这样,他一直把我们送到石湾小学。我们甚是感动,当向大爷表示感谢时,他老人家却说,这里的孩子由沧州市来的老师教,是孩子们最大的幸福!老人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们,无形中给我们增添了力量,面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对我们这些支教老师的敬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完成支教任务呢?
在这所学校,我教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还担任班主任。经了解,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面对一群这样的孩子,我下定决心,要尽我所能,让孩子们在我支教的一年里,感受到最体贴、最温暖的母爱。
这里的教学条件极差,除了语文、数学课之外,什么课也没有上。于是,我从沧州给孩子们买了4个篮球、三本图画书、一个转笔刀,还有《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故事书》。课下,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篮球;美术课上,孩子们专注地一笔一划地画画;自习课上,孩子们入神地倾听我给他们讲故事……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开心的笑容,我由衷地感觉到了一种被需要的价值。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班上的孩子们不知不觉走进了我的心里。芸芸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女孩,经过不断地交流沟通,她开始甩掉任性、执拗的毛病,变得自信、乐观;志是一个智障的孩子,经常到垃圾桶里捡孩子们吃剩的零食,在我的呵护关心下,改变了不少的不良习惯;建是一个丢三落四的毛小子,天天像我的孩子一样跟着我,我们一起游戏、聊天,他变得做事用心多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孩子们和我之间,有了真挚的感情。
在我即将结束支教生活的时候,我收到了班上孩子们的祝福,但更多的是不舍。面对分离,孩子们含着泪,抱着我的腿对我说:“老师你能留下来吗?老师你还能回来再教我们吗?”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留下来!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分别的那一刻,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前不久,我们三个老师还说起,何时要再回去看看那里的孩子们……
这次经历如此珍贵,它使我真正体会到“让人们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