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养殖鳜鱼核心技术突破者
吴遵霖 吴 凡 万 星 陈 里 李 蓓 广东基地团队
鳜鱼品种丰富,分布广泛,但主养品种翘嘴鳜,多年来因其特殊狭食性,天然繁殖多靠活饵鱼相对丰富的大江大河及相通的湖泊,与家鱼同步进行。显然长江中下游的两湖、江西、苏皖是其数量不多的鱼苗的主要产区,向鳜鱼养殖与市场较集中的广东运送,总的养殖规模难以扩大。随着鳜鱼及其饵料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国内外市场对珍品名鳜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长期近亲繁殖引发遗传多样化与免疫力下降病害日益严重,大大阻碍了鳜鱼养殖快速增长。笔者早年首次取得鳜鱼饲料养殖核心技术历史性突破,到如今已到推广普及大发展的前夜,使鳜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成为新兴鳜鱼产业必需的种质基础。
1.鳜亲鱼的收集与培育:亲鱼是人工繁殖鳜鱼苗种的母体,鳜亲鱼的收集与培育质量和数量是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核心,一定程度上决定人工繁殖的成败与效率。鳜亲鱼最好是来自江河湖库等大水面野生或人工放养而成。性成熟年龄一般在2冬龄以上;体重在1~1.5kg以上;雌雄性比例1.5∶1;种质纯正,品质优良,健康活泼,无病无伤。用合适渔具捕捞,安全运输至繁殖地。亦可购自国家或省级原、良种场、站。严格按鳜亲鱼标准选择池塘或水库网箱养殖鳜亲鱼。当然条件优越的资深鳜鱼养殖单位多年系统按种质标准选育鳜亲鱼适应性会更好,人工繁殖效果也更好。
鳜亲鱼的培育可用接近原产处池塘养殖方式,常见面积3~5亩,水深2~3m,水底淤泥较浅,如有微流水的池塘、工厂化大型水泥池或大水面网箱,要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溶氧经常保持在3~4mg/L以上。池塘放养鳜亲鱼密度比商品鱼要稀,每亩以放养80~100kg;在大中型水库采取鳜鱼与多种饵料鱼及商品鱼混养,待鳜鱼达到成熟年龄捕作亲鱼,也不乏可行的培育途径。
鳜亲鱼常规采用适口活饵鱼养殖。生产中专门安排池塘养殖活饵鱼供给鳜亲鱼塘,常用2~3亩以上养活饵鱼塘供1亩鳜亲鱼塘;除养殖生长较快的常规家鱼商品鱼如鲢鳙鲩鲤外、现在多养鲮鱼〔土鲮、露斯塔野鲮(野鲮)、麦加拉鲮(麦鲮)〕不过土鲮在北方不能越冬,须调整养殖时段。为保证鳜亲鱼塘的水质良好,亲鱼塘一般不施肥与饲料,控制饵鱼投放后不久即被吃掉再补充。为防止池中浮游动物过度繁殖,可搭配10尾以下较大鳙鱼。对于进行饲料驯化养鳜的养殖场,已驯化鳜亲鱼也可投喂饲料,可能以后繁殖的鳜鱼苗还容易驯化一些(因没有已驯化鳜亲鱼经过试验,此暂为推测)。因亲鳜较大所喂饲料要适口,建议日投饲率为亲鱼体重的3%~5%,若摄饲正常,定时定量隔一天喂一次。在越冬与人工繁殖前期为促进亲鱼性腺发育除加强冲换水(1周至半月左右一次)改善水质、提高溶氧外,要加强强化培育,适当提高饲料鱼油脂肪添加量1%~2%,并且在繁殖前期加喂小杂鱼或冰鲜鱼浆拌料(但也要防止已驯化亲鳜回潮)。有些针对初产亲鱼性腺发育差、慢,可在人工繁殖前1周至半月前,注射很少量鲤垂体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LRH-A),但一定要控制剂量,防止流产;也要防止拉网受侵扰或受伤。
2.鳜亲鱼雌雄鉴别与性腺发育检查:这是鳜鱼人工繁殖的基本技术。
鳜亲鱼雌雄鉴别主要体现在头部、泄殖腔与腹部三方面。雌雄鳜亲鱼头部的下颌面区别比较明显:
雌鳜亲鱼的下颌短,前端较圆,超过上颌不多;雄鳜亲鱼下颌长,前端较尖,超过上颌很多;
雄鳜亲鱼的泄殖腔较圆,前后有两个孔即前为肛门后为生殖孔(含输精尿孔)。
雌鳜亲鱼的泄殖腔较扁,前后有三个孔即前为肛门中为输卵生殖孔后为尿孔。
在性腺接近成熟季节,雌鳜亲鱼的腹部逐渐膨大,柔软而富有弹性,两侧卵巢轮廓逐步显现。鉴别是否完全成熟主要根据轻压后腹部感到柔软而稍有弹性,若软而松懈或有黄色卵及黏液流出而并未催产,则有过熟或流产之嫌;若是经催产剂催产后即表明可立即进行人工授精操作了。以前对人工繁殖前夕判别雌亲鱼性腺成熟程度是一种类似挖耳勺(铜质)称“挖卵器”直接从泄殖孔伸入挖出几粒鱼卵,若卵小而扁或尚未从卵巢上分离即表示还不成熟,相反若卵大而饱满且已分离表示成熟度较高,即性腺分期已进入“Ⅳ期”可用于催产,达到“Ⅳ期中到末”就已进入产卵了。鉴别雄鳜亲鱼精巢成熟度比雌鳜亲鱼简单多了,就是轻压雄鳜后腹部在泄殖腔就有白色精液流出或不用压就见到有白色精液,入水后能自然散开。即表示雄鳜亲鱼性腺已发育成熟,可选进行人工繁殖。不过若精液松懈色淡发黄或水中成团不散,则表示性腺过熟或不熟,即使能受精,受精率也不会高。
鉴别雌雄鳜亲鱼及成熟度检查对鳜亲鱼培育,提高鳜鱼人工繁殖称为的 “三率”(催产成功率、受精率与孵化率)都很重要。主要在掌握繁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靠刻苦实践,多观察、多体会、获得可靠“手感”方可成功。
3.催产剂与常用剂量
鱼用催产剂是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另一核心技术,是鱼类生理生化科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人工繁殖技术的重要创新和发明。尽管在实践中仍然还能不断改进与创新,但笔者在这里推荐的还是效果较稳定的常用经典方法。
鱼用催产剂分天然的与生物制剂两类。
天然鱼用催产剂主要指鲤、鲫鱼脑下垂体(PG)或繁殖鱼类本种垂体;
鱼用催产剂生物制剂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鳜鱼催产除有条件使用PG催熟外,常可用LRH-A2和DOM,也有用HCG。有单用、合用、注射次数、雌雄、性腺发育程度、催产水温、季节,配制剂量各有不同。可参考催产生物制剂使用说明书标出剂量,及参考使用成功经验进行调配。笔者把常见鳜鱼春季催产剂及剂量,列举如下:
两次注射用于初产水温不高,性腺发育一般,使用效果较好,雌鳜第一次注射用于催熟;雌鳜用LRH-A2剂量为0.1~1 μg/kg鱼;雄鳜不注射。第二次注射正式用于催产,剂量加大;雌鳜用LRH-A2剂量为3~5μg/kg鱼、HCG100~300国际单位,或者加DOM4~5 μg/kg鱼;雄鳜剂量减半。
在产卵盛期,水温较合适22~26℃,鳜亲鱼性腺发育很好一般用一次注射。雌鳜用LRH-A2剂量为3~5μg/kg鱼,加DOM2.5~3.5 μg/kg鱼;雄鳜剂量全部减半。相反在水温较低,性腺发育稍差,可复合几种催产剂,并剂量适当增高。第一次注射与第二次注射时间一般为8~12小时,但在水温较低时,考虑性腺发育,相隔时间可适当延长2~4小时,并且剂量适当增高。
4.催产药物配制方法
第一步因所有催产剂药物都必需溶于注射用“生理盐水”,而市售医用氯化钠盐水(0.7%氯化钠)需经稀释盐浓度才能成为售淡水鱼注射用“生理盐水”(0.3%~0.4%氯化钠简称淡盐水)。常用方法是把市售医用氯化钠盐水加蒸馏纯净水50% 即可。
第二步是按照催产方案计算催产剂药量与淡盐水量。
笔者在多年催产中总结一个简单而实用的“计算式”:
计算式为:A=B÷C或C=B÷A
A-每毫升注射液所含的药量;B-计划剂量即每公斤亲鱼的药量;C-预计每公斤鱼注射多少毫升药水;
举例说明:3kg雌鳜,每公斤注射LRH-A2剂量为4μg,则每尾雌鳜应注射3×4=12μg药;若每公斤雌鳜注射0.8mL,那么每尾雌鳜就应该注射3×0.8=2.4mL药水。
计算式:
按上例:预先估算重,若有4雌3雄总称重为18kg(雄鳜减半)
总药量72(雌)+36(雄鳜减半)= 108(μg)(LRH-A2剂量)
溶入淡盐水总量18kg×0.8mL/kg=14.4mL(此处视鳜鱼均重,每尾约注射2~4mL)。
催产注射前需秤称每尾鳜实重,据此用心算可算出注射的药水毫升数,若雌鳜一尾2.5kg乘以0.8心算可算出注射的配好药水2mL。
若用两种甚至三种药也同样按剂量把几种药加在一起加淡盐水溶合;照上述计算。
5.催产注射:即把上述已溶入催产剂的药水注射到鳜亲鱼体内。
(1)催产时间:影响因素:主要有鳜亲鱼性腺发育水平(性腺发育到Ⅲ-Ⅳ期);
季节水温,一般长江流域,在春季4月上中旬-5月中旬,两广偏早,并且两广有秋季即七、八月第二、三次繁殖的报道;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时间是催熟,可提前一周左右。注射时水温为22~26℃较为适宜;另有决定催产时间的因素;
就是要考虑有充足的“开口饵鱼苗”配套。实际操作视“开口饵鱼苗”种类与繁殖速度,可与鳜亲鱼催产注射提前或推后1~2天催产,要赶在鳜鱼苗孵化脱膜后2.5~3天“卵黄囊”消失后能开口吃到刚孵出活饵鱼苗(后述)。
(2)催产注射:注射用具是用医用5~10mL注射器,5#~8#注射针头。注射前用酒精棉球、酒精灯消毒。注射部位一般在胸鳍基部,针头朝向腹部呈30°角注入胸腔,注意深浅适当,切勿伤及内脏。
6.效应时间:从催产注射到亲鱼开始发情、产卵的时间称效应时间。效应时间随注射次数、水温、鳜鱼品种、亲鱼性腺成熟程度相关,与催产剂量、催产设备与操作技术也有一定关系。观察准确适时冲水刺激,对适时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产卵有一定作用。采用一次注射,水温18~19℃时,效应时间为38~40小时,水温24~27℃时,效应时间为23~28小时;采用两次注射,水温22~26℃时,效应时间为16~20小时,水温27~29℃时,效应时间为10~12小时。冲水刺激,水流在15~20cm/s时效果较好。效应时间影响因素较多,还要在注射5、6小时后,注意跟踪观察鳜亲鱼在水中动态,若发现鳜亲鱼开始活跃游动,甚至雄鳜与雌鳜出现伴游、追逐动作(此时称为“发情”),准确判断发情对人工授精成败十分重要;一般发情过程是先个别后多对,先缓慢后激烈,先池中间,后任意位置,先怕人干扰,后不顾……发情激烈,表明已经发情高潮,稍持续一段,就及时进行人工授精了。
雌鳜排卵与产卵是先后两个生理过程。雌鳜性腺成熟,就要先从卵巢上分离下来,就是排卵或离巢;只有在环境合适,有雄鳜发情、体内激素刺激,雌鳜才自然产卵体外,这就是产卵,再与雄鳜授精;若是催产注射激素促进卵成熟再经人工授精,同样达到受精卵发育的目的。
7.鳜鱼人工授精:
鳜鱼经第一次催熟注射后,经流水刺激只要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是可以进行自然产卵的,自然产卵适应于雌鳜尤其是多尾雌鳜陆续成熟产卵,雄鳜及时排精,使受精率高、产苗率也高,并且受伤机会少。但人工授精便于进行人工杂交;养殖者对亲鱼性腺发育没有把握时,或因雄鳜少,水温及设备条件不理想,养殖者多采用人工授精,直接让雌鳜产出的卵授精,其副作用多或因操作不熟练,并不一定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人工授精参加者要技术熟练,且配合好,尽量不使鱼受伤,影响产后成活率。
鳜鱼催产注射与人工授精至少要四人参加,多在圆型或椭圆型催产池中进行,便于冲水刺激和收集天然产出的鳜受精卵。雌雄亲鱼一般1♀:1+1♂称为一组,6~8m2催产池可放3~4组鳜亲鱼,在运送、催产注射或人工授精操作时都少不了要若干个自制的鳜亲“鱼担架”宽约50~70cm,高约2cm×40cm两边各安一根竹杆缝在担架边上,中间留空当提手,担架外层用胶丝网布,接触鱼的内层用光滑的塑料薄膜,担架的头端缝一块档住鱼头,并漏积水,尾端直接夹住鱼尾。对专用于雌鳜亲鱼人工授精的担架底部大致位置在鱼泄殖腔部位,剪开一个10多cm的开口,便于鱼卵流或挤出,进行人工授精(见图)。催产注射与人工授精首先需要准备工具拉网,一边两人,分别拉上下纲,拉起后四人下水分别把亲鱼放进担架。若注射一人操作三人协助秤鱼,协助递递注射器。人工授精时,一人检查雌鱼成熟如何,若后腹软轻压腹部,鱼卵从泄殖孔涌出,另一人迅速拿出备用的盆皿等接住卵流,另一人同步压雄鳜泄殖孔挤出精液,洒在鱼卵上,晃动卵盆,若停止流卵后,洒精液的人拿出备用的羽毛笔或软毛笔轻搅精卵拌匀,三、五秒钟后把精卵盆拿到水管处,淘洗二、三次后,转入孵化器中孵化,此为“干法授精”。“湿法授精”是预先把装精卵的盒中放些水以便放入精卵后更容易混合均匀。实践表明干湿两法,只要精卵成熟性好,同时放入混匀效果差别不大,不过精子遇淡水短期会失活,所以精卵成熟好能同步放入才是授精成功的关键。
8.鳜鱼的人工孵化:孵化设施或器具常见的有孵化桶、孵化缸、孵化槽、冲气(氧)滤头组合与形形色色孵化环道(见后图)。这些孵化器均适应鳜鱼卵的特性即类似家鱼卵,在一定流速下呈悬浮状态,流速太小或静水时则沉积;并且浮性比家鱼卵小,所以需要的流速比家鱼要略大。鳜鱼受精卵比家鱼受精卵耗氧量要大,所以不管何种孵化器其工作原理都要适合鳜鱼受精卵在富氧水中悬浮流动勿沉积的特性。孵化桶、孵化缸、孵化槽结构简便易行,是早期适合小规模使用的孵化器,开始把桶、缸或槽滤水作用的纱窗改成全过滤式的纱网,增加了水过滤面积,提高了孵化水的溶氧;现在全用纱网做成,数个桶、缸或槽一起,放入能进出水的水泥池或大塑料池中,总管分多支管进水,孵化后桶、缸或槽过滤污水都滤出到大池排出。这样不仅扩大了孵化规模,且改善了孵化水质。孵化环道也把滤水作用的一个个纱窗改成全过滤式的纱网;还有增加古老木制的水冲式水轮车,带动轮轴上两、三叶浆叶,推动各环水流速度。增加了水过滤面积,也提高了孵化水的速度和溶氧。鳜卵孵化时间与温度(水温及气温)有直接关系,适宜水温为26℃±1~1.5℃;水温高孵化时间短,否则长。鳜鱼卵吸水后,卵黄浮在中间上方为青灰色为“动物极”是胚细胞所在;下方呈卵黄色,后变成卵黄囊,主要是供给胚发育营养的。胚细胞不断分裂,分成两胞、四胞、八胞……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等二十多期。受精卵与未受精卵区别在于未受精卵早期也有卵裂但发育到原肠期就停滞了,我们把发育到原肠中期不见胚细胞成为空泡、或呈白色、污黄溃败物,就判断为未受精卵。继续向前发育肯定就是受精卵了。
鳜鱼受精卵经历各个发育阶段,最后发育到孵化脱膜,成为鳜稚鱼;各个发育期对环境要求与自身抗逆性或称敏感度是有区别的。在鳜鱼人工繁殖中只有多观察多实践逐步摸索其规律性,才能提高鳜鱼人工繁殖效率。有关人工繁殖效率计算式汇总如下:
因鳜鱼人工繁殖的普及,广东等养殖区结束了从长江流域湖北等地引进天然繁苗的历史,而成为鳜苗的主产区,并且多年的近亲繁殖引起鳜鱼一定程度种质退化,免疫力下降,加之高密富养,环境恶化和饵鱼增添带毒途径,使鳜鱼病害加剧,尤其是近年来鳜鱼虹彩病毒等病毒病的流行,严重破坏鳜鱼产业化进程。鳜鱼原良种人工繁殖鳜鱼苗,在尚未突破“开口期”饲料以前,仍用传统活饵鱼培育鳜鱼种(业内俗称“标粗”)后改用人工饲料驯化鳜鱼养殖,是解决和振兴鳜鱼养殖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驯饲前鳜鱼种养殖模式:
鳜鱼种养殖“标粗”模式并无特殊要求,用池塘、水泥池、工厂化养殖设施、环道流水池及网箱,也有专池套养等都行,只不过鳜鱼种更娇嫩,环境质量要求高。要求水质更优良,溶氧更高,体内外环境无有害病毒(驯化前必需检测病毒)、病菌、寄生虫;水深随鱼苗长大而增加,水体扩大。预先清塘,养殖后定期消毒除害;安装增氧机,适时增氧;增加补充新水,最好有微流水与排污设施。数据参考前讲座讲述:常见的池塘养殖面积可0.8~3.0亩,水深0.4~1.5m,放养全长1~2cm鳜每平方米水泥池1000~2000尾;小池塘每平方米150~300尾;饲料养鳜放养全长6~8cm鳜苗每亩池塘2000~3000尾。
2.鳜苗“开口期”活饵鱼养殖
( 图片出自网络)
刚脱膜的鳜苗,全长只有4cm左右,卵黄囊大占全苗重50%,鱼苗仍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靠自身卵黄、油球营养生活;当脱膜2~3天,鳜苗逐渐发育到混合营养阶段,消化器官逐渐发育,卵黄囊变小。继而慢慢消失,鳜苗慢慢达到外源性营养阶段约在脱膜后3~4天,进入所谓“开口期”,即必须开口摄取适口活鱼或虾,据笔者观察开口期约仅一天,若此天摄食不到一尾活饵鱼,要么体力衰败,第二天有鱼吃不动,最后饿死;要么拚死一搏,摄食弱小同类,勉强支撑。所以养殖者要预测算准鳜苗的“开口期”提前或推后进行活饵鱼人工繁殖(或购买)使鳜苗在开口期有适口的活饵鱼可食。每日每尾鳜苗需要2~4尾活饵鱼。一般隔1~2天喂一次,检查摄食情况补充。
驯化前活饵鱼养殖,池塘鳜苗“开口期”至驯化前“标粗”现均为活饵养殖。一般在鳜鱼种原池培育活饵鱼,可解决鳜苗种驯化前活饵鱼“标粗”。方法是在放养鳜苗种前10~15天,先分批放入鲂、鲢、鳙、鲩与鲮等鱼苗,每亩放养20~30万尾,肥水发溏,即每天泼洒豆浆,活饵鱼逐渐长大被放养的鳜苗种也摄食而长大。一般驯饲鳜鱼苗种规格尾长有3~4cm、4~6cm、6~8cm、8~10cm至11cm以上。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且不易摄饲退化,对驯饲成功率无显著影响。鳜鱼达到合适规格,就可投入驯饲专池(箱)按步驯饲了。
活饵鱼“标粗”养殖太大就要捕大留小及时分专塘或与主养家鱼种池混养殖。一般用活饵鱼养鳜,1亩鳜鱼塘需要3~5亩专养活饵鱼塘与之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