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昕 吕小辉
摘要:《设计结合自然》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其作者麦克哈格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设计师和教育家。本书没有高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教条的论断,是一本拯救自然价值观的著作。文章以《设计结合自然》为背景依据,以《绿色城市主义》作对比,分析了景观设计在人与环境认知关系中的定位,从生态人类学的整体论出发,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从生态学、社会学对建设绿色生态城市进行分析。
关键词:结合自然 城市规划 人本主义 生态学
1.《设计结合自然》的概述及社会贡献
1.1《设计结合自然》的背景及概括
上世纪60年代,在二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城市化及环境与生态破坏愈演愈烈。麦克哈格将当时有限的生态学知识和自然环境学科引入景观与区域规划,从而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
《设计结合自然》主要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态度”——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麦克哈格提出自然是进化的、具有规律的,他推崇在自然万物间要合作进化而非竞争;二是“价值”——综合的社会价值和评价研究的方法。麦克哈格通过对自身设计案例的研究,从对自然规律的分析解读,到场地周边的调研分析,再到人文地理的调查,得出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最优解”;三是逻辑关系——关于适应、创造和形式。麦克哈格在叙述生物中所蕴藏的能量与活力时,认为生命在不断进化,并且争取着动态的平衡。
1.2《设计结合自然》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正如麦克哈格所说,“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他通过许多实例,将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有人认为其“千层饼模型”试图定量测量生态环境异常困难的等等。但总的来看此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一次承认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更准确的了解自然,尊重它、保护它。
2.对《设计结合自然》的评析
2.1 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
在本书的前两章,作者以自身經历、感受为起点,首先说明了自然对于人的重要作用——“恢复”和“保护”并提出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麦克哈格在关心气象、水文、土壤、动物等环境因子的同时,把人类从统治者定义为管理者。然而,人类只是自然的子集。
对此麦克哈格进行了反思,正如他在书中提到,“自然是一个单一的相互作用的体系,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过程。”因此,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要考虑到自然因素,因为自然因素也会反过来又影响人类。景观设计所运用的生态规划应该包括物质的、生态的和社会过程的三个方而的综合。景观生态规划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而人类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以人的可持续生存为终极目标,这代表着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扩展到了人类生态学范畴。
2.2 关于“结合”
十八世纪前,在科技的帮助下,人的力量远远超出了过去,工业化的城市无限扩张,而悲剧似乎在中国重演。在书中麦克哈格指出了科学主义的幻灭并且提倡用自然的方式去塑造人的栖居之所,这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总是具有普遍性的争论。在《困境》中麦克哈格这样写道:“一种是喧哗一时的以人为中心的主义,强调人的绝对神圣,支配和征服作用。另一种是人淹没在自然中的东方的观点。”麦克哈格试图挖掘两种价值观中积极的一面。“结合自然”则表示着顺应自然规律,建筑防灾设计、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均属这种努力。自环境保护成为普受关注的焦点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并在重新调整人们的传统概念。
2.3 关于评价研究方法
从书中看到,“自然价值”在麦克哈德的书中多次被强调。作者批判了经济价值论,提出设计应当结合资源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公路的选择为例说明设计应满足“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最小的社会损失”,从而提出了经典的“千层饼”模式。即分析土地利用的时候,强调了八个自然要素和由其自然价值所共同决定的土地的内在适合度。
3.对比《绿色城市主义》中案例的分析
对比主要谈及书面上的理论、价值和方法的《设计结合自然》,《绿色城市主义》更多地通过实例介绍生态城市建设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书中提到在哥本哈根,高密度开发区簇拥着交通路线,在它们之间留有大量绿色楔形地带;阿姆斯特丹也于1935年提出紧凑发展计划等等。这是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措施——紧凑型城市。紧凑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设计原则,在每个城市设立禁止开发区,一般表现为大型绿色楔形地带与城市建成区相嵌的城市形态。从这些事例中表明,城市紧凑发展也有助于提供经济上可行的市政设施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来自《设计结合自然》的启示
作为作者,麦克哈格往往站在一个非常高的角度来看待间题,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本书使我认识到形式不再只是艺术作品或者景观的外在表现,而是随着宇宙诞生就出现的事物特有属性。设计结合自然不仅关乎设计师,甚至关乎所有和设计不相关的普通大众。最困难做到的是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对人类和生态发展景观形态,我想这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命题。就像麦克哈格给出的那个答案:“将它作为漫长等待中的心智磨练。”
作者简介:李宁昕,性别:女,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