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中职青年专业教师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7-04 11:39何艳军刘阳明
西部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何艳军 刘阳明

摘要:由于青年教师本身具备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与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之尽快成长为成熟合格的专任教师,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托校内名师大师工作室,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师徒制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迅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实现学校长远规划目标,对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校内工作室运作模式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师工作室 青年教师培养 现代师徒制 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注重培养专业(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加强公共课教师、实验、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此指导下,依托校内名师大师工作室,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师徒制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迅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实现学校长远规划,对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校内工作室运作模式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以解决教学实际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关于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当前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成长需求,可以采用座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前期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并结合青年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意愿,为他们量身定做个人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应立足于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为根本,贯穿于教案编写、教学组织、课堂管理、学生沟通、教改教研等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逐一梳理落实。培养目标要具体化,如二年过关达标,三年成熟,加强对教法、学法的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二、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特色及性格特点,确定导师人选。

青年教师分配到校后,学校根据青年教师所学的专业及部门需要综合考虑,确定这名老师的基本专业方向,然后选配导师。选择导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应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特色及性格特点,在充分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导师人选。在选择上出现偏差及分歧时学校教学部门要及时纠正并给出指导意见,然后报学校审批,由学校颁发正式文件及导师聘书,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及考核方案,作为导师在今后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方面的正式依据,充分调动导师们在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的积极性,保证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发展。此外学校要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合理公平的考评体系,给导师们在工作量、奖金和年度考核中给予适当的倾斜,对进步快、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也要给予表彰鼓励,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导师不上心,青年教师不用心等老大难问题。

三、依托职教名师工作室,构建青年教师理论培养平台

学校要重视教学、科研“双优型”青年教师的培养,借助职教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职教名师的引领及榜样作用,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的优势,从最基本的教学计划及教案编写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教学教研水平,在工作室内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以论文发表、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青年教师自主学习专业理论,写心得体会,走研究之路,使每位老师都能在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教学科研。并通过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实现优秀教学成果共享,为青年教师专业健康、快速成长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带领学校教师共同发展。

四、通过教学实践磨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名师、技能大师与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定点的帮扶,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言传身教,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使他们快速成长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制定自身发展路线图,制定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方向;让青年教师明白自己所承担课程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并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展示,有计划地观摩指导青年教师授课过程,通过“传、帮、带”,达到增强青年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效果;打造优质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教学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指导青年教师尽快熟悉科研项目申报流程,确立研究目标与方向;关心青年教师课余生活,与青年教师定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切实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五、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师们个个身怀绝学,技艺超群,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技能大赛经历。学校要充分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工作室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及特点,分别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现代师徒式的训练及辅导,并通过大师讲座、菜品研发、校企大师交流、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及荣誉感,促进学校专业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打造学校良好的专业品牌形象。学校在工作室的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比如研发、训练经费、开放时间等,鼓励教师们利用工作室资源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技能大师对青年教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共同的学习训练和专业配合中,大师们的一招一式以及优秀的职业素养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年教师们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卫生意识及职业理想,这对于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

六、校企共建,增强青年教师双师型素质

与合作企业充分沟通协调,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共同制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养目标。可以每年寒暑假定期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合作餐饮企业,带领学生到厨房和餐厅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学部为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创造条件,选择一些知名的品牌餐饮企业,并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激励和考核政策,以保证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践中能学到东西,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学校定期聘请行业大师、企业管理人员来工作室讲学、交流,介绍行业最新动态及企业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听课学习做笔记,及时消化吸收来自行业前沿的最新资讯。也采用公采用派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培训,多渠道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假期自发学习进修的学校可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以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通过社会资源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总之,工作室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个性化教育和一般性教育模式之间的冲突,是两种教育模式的平衡和统一。现代职业教育要勇于打破常规的束缚,更新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进行教学教育的探索与改革,有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这种模式也好有许多问题 亟待解决,一些工作措施制度有待改进和完善,我们将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让大师名师工作室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杰.依托名师工作室 探索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D].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2] 黄益群.关于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

[3] 周昆. 試析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几个问题[J]. 职业教育研究. 2016(04)

作者简介:何艳军,广西桂林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餐烹调工艺。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