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毅
摘 要 目的:分析影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的患者453例,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453例中有2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主要表现为皮肤(43.5%)、消化系统(21.7%)和神经系统(13.1%)受损。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过敏史、用药性质(单独或联合用药)和患者自身状况相关。结论:在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要注意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0-0019-03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Levofloxacin injection
SHI Yi
(Pharmacy Department of Pengpuxinc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Levofloxacin inj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53 patients who were injected with Levofloxacin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to count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sults: Of the 453 cases, 23 had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incidence was 5.08%.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were the skin(43.5%), the digestive system(21.7%) and the nervous system(13.1%) damages.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allergy, the nature of the medication(administratio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nd the patients own condition. Conclusion: In clinical use of Levofloxacin injec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adverse reactions, safe, effectiv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 Levofloxacin; influencing factors
按四代氟基諾酮分类系统,左氧氟沙星被归为第三代[1]。与二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左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99年,由于严重的肝脏损伤,只有第四代制剂曲伐沙星被撤回,对其使用施加了严格的限制[2]。左氧氟沙星于1993首次应用,已惠及全世界上亿患者,由于其优良的抗菌谱、高浸染部位和药代动力学特征而成为临床医生使用最广泛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3]。自上市以来,左氧氟沙星已被广泛用于治疗一系列的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急性鼻窦炎、呼出性炭疽(暴露后)、医院和社区获得性肺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尿路感染等,但其主要用途仍在呼吸系统[4]。大多数与左氧氟沙星有关的不良事件都是轻微的,几乎不会影响治疗效果,与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一样,最常见的事件是与胃肠道有关(恶心、腹泻)或中枢神经系统事件(头痛失眠)[5]。引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分析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以降低ADR发生率,达到合理安全用药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治疗患者453例,男性262例,女性191例,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
1.2 方法
收集所有注射该药出现ADR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史、所患疾病、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流速、用药性质(单独或联合用药)、药物注入时间、既往史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统计分析发生ADR的影响因素。
ADR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不良反应病历分析及标准评估[6],将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及可疑4级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3例中23例出现ADR,其中肯定15例,很可能5例,可能3例,可疑0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ADR发生率为5.08%。ADR的受累器官及临床表现见表1,皮肤、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分别占43.5%、21.7%和13.1%。
2.1 ADR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ADR与性别、年龄、用药剂量、流速、既往史、药物注入时间等无关(P>0.05),与过敏史、用药次数、患者自身状况、用药性质(单独或联合用药)等有关(P< 0.05),见表2。
为了进一步分析ADR的发生与用药频次的关系,统计了当日剂量为0.4 g时,用药频次(1日1次或2次)与ADR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无关,见表3。
2.2 ADR的多因素分析
将性别、年龄、过敏史、剂量、次数、流速、单独或联合用药、药物注入时间、既往史和患者自身情况等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ADR的发生与用药性质、过敏史和患者自身情況相关,见表4。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3年中,中心共有453例患者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其中2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5.08%,略高于Kahn等[7]的1.13%~4.92%,可能是患者用药情况复杂,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与之类似,难以判断,出现不良反应后,给予适当的措施,不良反应的现象均消失。
有报道,左氧氟沙星的ADR主要是恶心、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失眠[8-10],本研究中主要表现为皮肤、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分别占43.5%、21.7%和13.1%,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风团、瘙痒、腹痛、恶心、头痛、输液部位疼痛等,INR值升高为比较严重的现象,未见死亡、休克等严重症状。
ADR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的ADR与过敏史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用药剂量、流速、既往史无关,超过60岁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者,老年人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11-12],药物更容易进入中枢系统,诱导出现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使用该药时要注意调整剂量,从患者健康全面考虑。多因素分析显示,有过敏史者的发生率是无过敏史者的2.145倍。有调查显示,有过敏史患者ADR的发生率是无过敏史患者的4~10倍[13],因此,对有过敏史者,在临床输液期间要提高警惕,以防严重ADR的发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说明书中指出,日使用的极量为0.6 g,本次调查没有出现超剂量使用,日使用剂量≥0.4 g者的ADR发生率大于日使用剂量<0.4 g者,ADR发生率与用药次数有关,左氧氟沙星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血药浓度越大毒性也越大,使用时不建议每日1次用药,与相关研究相似[14]。
联合协同用药可以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联合用药都有这样的效果。有文献报道,多数情况下联合用药种类增多,发生ADR的概率也随之上升[15]。本研究中,联合用药者的ADR发生率为5.26%,高于单独用药的3.70%,与梁雁等的研究一致[16]。因此,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总之,在临床中使用该药时,要全面考虑患者自身情况,个性化给药,达到安全、高效、合理的使用药物。
参考文献
[1] King DE, Malone R, Lilley SH. New classification and update on the quinolone antibiotics[J]. Am Fam Physician, 2000, 61(9): 2741-2748.
[2] 胡大强. 曲伐沙星和阿拉曲沙星的不良反应[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2, 14(4): 237-238.
[3] 郑秀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J]. 中国医疗前沿, 2007, 2(20): 89-91.
[4] 邓燕. 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进展[J]. 北方药学, 2013, 10(7): 62-63.
[5] 余春芳, 肖秀兰, 田建平, 等. 左氧氟沙星的毒副反应及其防范[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4): 13-15.
[6] 颜敏, 兰奋, 叶国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修订要点和释义[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 20(6): 273-274.
[7] Kahn, JB. Latest industry information on the safety profile of levofloxacin in the US[J]. Chemotherapy, 2001, 47(Suppl 3): 32-37; discussion 44-48-0.
[8] 梁凯琴.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诱因及防范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8): 25.
[9] 叶慧林, 郭志晨, 杨菊芝, 等.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6, 25(1): 20-22.
[10] 袁春美, 蒋映. 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建议[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 23(16): 86.
[11] 高萍. 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谈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其合理用药[J]. 医学信息, 2010, 23(5): 1294-1295.
[12] 蹇在金. 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22(8): 510-512.
[13] 顾瑞金. 药物变态反应[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4] 叶巧玲, 项方芳, 陈敏.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 河北医学, 2010, 16(12): 1432-1434.
[15] 黄洪波.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4):57-58.
[16] 梁雁, 鲁云兰.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2):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