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研究
——以梧州学院为例

2018-07-04 11:14肖艳玲唐峰陵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地单位旅游

肖艳玲, 黄 河, 唐峰陵

(1.2.3.梧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是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把学生在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进行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1]。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大势所趋,旅游管理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校外实习,对于学生增加行业感性认识、强化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意识和树立未来职业愿景,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少,类型单一,积极性不高,学习实习计划不科学不系统等具体问题,企业经营目标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需求很难完全一致,实习岗位与学生技能培养不匹配,实习缺乏有效规划和科学管理,实习效果不佳,让校外实习环节流于形式或迫于压力,未能真正起到实习应有的效果[2]。因此了解学生校外实习的需求、优化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探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新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对象与调研结果分析

(一)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广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0)、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1)和自治区重点学科(2013),在同类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属于开办较早的,有一定办学基础的优势学科。近年来,已先后在梧州市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人家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苏州颐舍温泉、厦门艾美酒店集团等16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本研究以梧州学院2013-2017届旅游管理学生为研究对象,历时4年、5届毕业生,对416名毕业生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360名(其中男生123人,女生22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分,收回有效问卷344份,有效回收率为95.56%,走访校外实习基地2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50余名管理人员。

(二)主要调研内容及调研结果分析

1.校外实习地点的选择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16个,其中梧州市区内1个,梧州市外、广西区内2个,广西区外13个,2013年-2017年期间从学生选择的实习基地的地点来看,94.19%的学生选择广西区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说明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学生实习地点分布表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学生的校外实习主要由学校负责统一安排,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区外,更为重要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处于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实习基地更容易受到旅游管理实习学生的青睐。

2.实地单位性质的选择

在单位性质的选择问题上,连锁酒店和连锁餐饮集团学生实习意愿更为强烈。原因是酒店、餐饮企业是学院长期、稳定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也与学生专业对口。选择旅行社、旅游景区或其他单位的学生较少(见表2)。

表2 学生选择实习对象单位性质分布表

主要原因是旅游社一般接待实习学生人数有限,实习学生扎推,另外学生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内心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能力尚且不够,最后连锁酒店、餐饮集团自身实力较强,品牌效应明显,在管理、薪酬待遇、人才素质等方面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强,给学生提供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更多。

3.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动机分析

通过设置问题“从校外实习你最期望收获什么?”,对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基地的动机进行调查,78.19%的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动机是为了将来工作积累经验,明确未来就业方向,63.37%的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动机是为了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技能。20.63%的学生是通过校外实习赚取工资,减轻家庭经济负担,9.01%的学生是为了获取实习学分(见表3)。

表3 学生实习动机调查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参加校外实习主要动机是为了将来工作积累经验和提高专业技能,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制定的“通过专业技能的提高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两者基本是吻合的。

4.学生选择校外实习单位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考察学生选择校外实习单位的主要考虑因素时,把可能的影响因素分解为8个小项,采用里克特的五点量表进行打分,要求学生考虑因素按重要性分为5个等级打分(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对应的分值为(5,4,3,2,1),从统计结果来看,8个选项的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职业发展前景、个人兴趣、实习内容、实习环境、他人意见、实习报酬、管理制度、实习地点(见下页表4)。

表4 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主要考虑因素均值

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已经把校外实习单位作为自己将来职业生涯的起点和平台,因此对实习单位的职业发展前景极为看重。排在第二位的是“个人兴趣的价值”表明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学生把个人兴趣和价值看得极其重要,这也是新一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追求自我抱负、自我价值的典型特征。传统“报酬待遇”已不是学生的首要考虑因素了,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单位的选择时日趋务实和理性,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比较起来,短期薪酬待遇已显得不重要。

5.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是一种较为模糊的心理状态,学生对实习基地的满意度评价可能涉及的因素很多,为了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里克特量表法对学生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

表5 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满意度均值为3.243,说明学生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满意度整体一般,非常不满意的比例较低,仅占3.7%,但非常满意的比例也仅有0.87%,说明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你对校外实习基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了解学生对实习单位不满意的原因有助于对实习内容及整体规划的重新设计,有利于改善实习提供方向和依据,吸引和留住更多专业人才在旅游领域内发展。学生对实习效果不满意原因如表6所示。

表6 学生实习效果不满意原因调查表

调查表明,学生对校外实习基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49.13%的学生选择“目标与实习内容不吻合”,分析其原因是校外实习单位的企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首先把利益放在首位,大多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基本情况和实习运作流程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对实习工作也缺乏计划性和全局性,从而导致学生实习目标跟实习内容不吻合。30.81%的同学认为“校外指导老师缺乏有效指导”,校外实习基地大多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对校外指导老师的选择也比较随意,临时性指派比较多,大多没有相关的培训资历,指导老师的整体素质难以保证。有11.05%的同学反映“管理制度太严格”,也说明相比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企业往往把实习生与普通员工同等对待,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生对“实习待遇与期望有距离”不满意相对较少,说明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变得越来越理性,实习主要关注阅历的增长与技能的增加,待遇不是关注的主要要素。

三、结论及建议

(一)学校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规划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有效管理

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学校在对校外实习单位的类型、档次选择、接待人数分布等关键建设指标上,普遍存在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设计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只能是依靠学校老师、校友的人脉资源。就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一般以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为主,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之前,通常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对实习基地的建设标准、流程与目标缺乏通盘考虑,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处于被动与配合地位,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临时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合作计划,并对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校企合作缺乏计划性导致实习教学管理的混乱,学生的难以适应和配合,因此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明显不足。

建议学校广开渠道,主动出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多方合作机会,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一是“请进来”战略。通过学校聘请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兼任学校的客座教授,把行业中的前沿理论、最新业态、新问题、新趋势等带进课程中,让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课堂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外实习实训大纲,让实习环节更有科学依据。二是“走出去”战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通过短期挂职等形式,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和实际运作模式,根据企业需求,重新规划教学环节,把企业部分场景通过虚拟手段搬入课堂,预先演练,减少实习过程中的适应时间,把教学部分内容植入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本领[3]。

(二)校外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流动性较强

在实际实习过程中,虽然学校会事先与实训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约束校外实习单位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好的实习条件。但企业毕竟是以营利为首要目的,留给实习学生的实习空间很小,实习单位招收在校实习生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人才储备,通过实习期对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考察,能有效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超过半数的企业接受实习生是出于企业工作性质需要,对于接收学生到单位实习缺乏经验,他们也普遍担心企业实习能力不足妨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担心引起劳动保护或法律纠纷和担心企业核心机密外泄、害怕打扰他们既有的管理秩序和工作流程等,因此对于接受实习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不高。只有极少数企业把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实习生一般只需提供少量的实习补贴)和实践社会责任作为选项。部分企业虽然有积极性,如餐饮类企业,但工作内容简单单调,他们更多希望在旅游旺季利用学生这种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弥补企业自身人手不足。

建议校企双方建立长久的互利双赢机制。一方面,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旅游管理项目规划、旅游市场调查、从业人员培训等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接受学生实习,节约劳动力资源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同感。通过这些服务,加强双方定期沟通和信息反馈,促进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最终能构建实习基地学习的长效机制,学校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场景和平台,企业能获得优质人才的补充,让学校和企业都能从内在需求的角度各取所需[4]。

(三)学校、学生和企业对于实习目标存在根本差异,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到校外进行实习,一般会有较高的期望值,学生希望校外实习是完全脱离枯燥的课堂理论讲授,老师应该都有生动有趣的实际动手操作与演示,对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充满期待而跃跃欲试。在经过了最初的兴奋期后,逐渐开始对实习有了客观的感知体验,从而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5]。旅游企业对实习目的认识也不够到位。企业以经营利益最大化追求为首要目标,由于旅游企业本身特殊经营体质,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异,企业往往把学生实习当成了廉价劳动力,派往比较辛苦又没有机会运用专业知识的岗位,对实习学生缺乏耐心和专业指导,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学生就劝退。学生与企业立场上的不同导致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很难保持持续稳定,稳定的实习计划也难以落实,导致个别校外实习基地变得名存实亡。

建议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候,把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去,分批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在校期间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职业与心理教育等课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观。二是可以通过聘请旅游行业优秀从业人员、优秀校友返校等为学生举行职业素养和职业经历主题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通过旅游协会等学生社团、班建等活动,开展职业情景模拟、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磨炼学生的职业心智成长。

[1] 罗清德.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学刊,2003(12):146-149.

[2] 祁颖.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基本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6):90-93.

[3] 李自更.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10):32-36.

[4] 罗楠.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绿色科技,2017(17):215-216.

[5] 韦瑾.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 2012(10):30-31.

猜你喜欢
基地单位旅游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协办单位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