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2018-07-04 09:44:38王艺伟黄承蒋毅
颈腰痛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曲度椎板后路

王艺伟,黄承,蒋毅

(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北京 海淀 100080)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elopathy,CSM)典型特征为颈椎内突出物对脊髓压迫,多累及多个节段,病情较为严重,致残率较高,本研究主要比较分析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CMS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源于我院2013-10-2015-07收治的老年CSM患者160例,依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平均(65.24±5.03)岁;MRI显示双节段病变16例,三节段40例,四节段24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平均(64.75±5.26)岁;MRI显示双节段病12例,三节段48例,四节段20例。对比两组性别构成、年龄、累及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择期行后路手术,均选择全麻,取俯卧位;成功麻醉后从颈椎后方正中入路,逐层剥离切开深层组织,将棘突、双侧椎板、小关节突关节充分暴露。观察组选择症状严重一侧作为开门侧,随后在开门侧经由磨钻磨透椎板全层,接着于门轴侧打磨到内层骨皮质,掀起椎板(距离约1.4 cm);于掀起的椎板处应用微型钢板支撑且固定,侧块、椎板上根据情况用1~2枚螺钉固定。对照组则根据情况对相应节段减压,于相应侧块植入螺钉,以侧块中心偏内侧0.1cm为进钉点,与关节面平行,往外侧成10°角。经由测深器观察螺钉长度(1.4~1.6 cm左右)满意后将侧块螺钉置入并固定;将拟减压节段之棘突咬除,对双侧椎板外缘、关节突内缘经由磨钻开槽,之后借助椎板钳咬透椎板,接着逐一掀起切除椎板。所有患者减压后显示硬脊膜良好搏动,创面冲洗后有效止血,于硬脊膜上覆盖明胶海绵,常规置管,逐一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2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通过JO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通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统计两组术后2年颈椎轴性症状。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112.10±20.19)min,术中出血量(323.68±24.16)mL;对照组手术时间(120.15±30.38)min,术中出血量(335.40±50.56)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 1.974、1.871,均 P>0.05)。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脑脊液漏1例。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 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4 JOA评分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年 JOA 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术后2年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 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2年颈椎曲度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 2年颈椎曲度与对照组术后2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6 术后2年NDI评分情况 观察组术后2年疼痛程度、工作、上举能力、反应评分及DN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7 轴性症状 观察组术后2年轴性症状发生率12.50%,较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张术在多节段CSM治疗中应用较多,有研究表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1]。但既往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多采取缝线固定门轴侧,易出现缝线断裂现象,可能导致门轴侧不愈合,影响颈椎稳定性。同时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由于无支撑稳定,易引发颈部慢性疼痛等症状,即轴性症状。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对传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进行改良,将微型钢板应用到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其强度、生物相容性均较好,且操作便捷,能有效支撑固定开门侧,避免再关门,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本研究以颈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为对照,结果显示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在改善CSM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之类似,分析其原因:椎板切除依据脊髓受压情况确定切除范围,目的在于减压脊髓压迫,促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且术后应用侧块螺钉固定有利于减少颈椎不稳等并发症发生。而在颈椎疼痛方面,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且在疼痛程度、工作、上举能力、反应评分上显著比椎板切除低,这可能与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板成形术能有效维持颈椎稳定度,可保留节段运动功能等有关。在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发生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相比椎板切除术后2年颈椎疼痛显著减轻,颈椎曲度丢失较少,分析其原因:微型钢板可有效维持开门角度、椎管容积,促脊髓减压的同时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其颈椎后伸群肌肉及时恢复,维持颈椎正常前凸。而椎板切除可能对颈后肌肉韧带损伤,影响后柱结构载荷颈椎的功能,进而导致颈椎生理曲度丢失。同时本研究发现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相比椎板切除术后2年轴性症状发生率更低,与马亮等[2]研究结果相符,其原因与颈椎曲度丢失类似。另外,有研究[3]表明椎板开门角度可能影响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及临床实践经验,建议控制椎板开门角度 15°~30°,且要预防关门。

表1 两组术前、术后2年VAS评分比较(n=80)

表2 两组术前、术后2年JOA评分比较(n=80)

表3 两组术前、术后2年颈椎曲度比较(n=80)

表 4 两组术后 2 年 NDI评分比较(±s,分,n=80)

表 4 两组术后 2 年 NDI评分比较(±s,分,n=80)

组别 疼痛程度 工作 上举能力 驾车 个人关心度 读书能力 头痛程度 睡眠 注意力集中度 反应 总分观察组 0.86±0.72 0.76±0.70 1.16±1.09 1.14±0.89 0.12±0.10 0.94±0.91 0.48±0.43 0.90±0.86 0.46±0.41 1.25±1.12 8.06±7.29对照组 1.50±1.13 1.46±1.35 2.00±1.78 1.10±1.00 0.11±0.09 0.98±0.95 0.56±0.51 1.12±1.03 0.59±0.56 2.01±1.85 11.43±10.23 t 4.272 4.117 3.600 0.267 0.665 0.272 1.073 1.466 1.675 3.143 2.399 P <0.001 <0.001 <0.001 0.790 0.507 0.786 0.285 0.144 0.096 0.002 0.018

[1]仲伟涛,匡正达,叶启彬,等.颈椎后路单开门leverage钛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J].军事医学,2016,40(7):579-582.

[2]马亮,许永涛,佘远举,等.单开门与全椎板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1):975-978.

[3]孙天威,张杭,卢守亮,等.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开门角度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8-13.

猜你喜欢
曲度椎板后路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颈椎不宜太直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2 17:07:38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