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

2018-07-04 09:41李海涛刘新宇
颈腰痛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椎间隙孔镜生理盐水

李海涛,刘新宇

(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74000;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 250012)

椎间隙感染是腰椎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低,但临床处理极为棘手。笔者自2012-05-2016-07,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翻修治疗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1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以资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腰椎手术患者,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1-6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6例,腰椎融合术5例;其中4例为本院手术,7例来源于外院手术者。

11例均为术后7-31 d并发椎间隙感染,其临床症状于术后早期均有显著缓解或消失,但其后再度出现典型的腰骶部疼痛,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且伴有或轻或重的下肢放射痛。其中,8例术后有低热表现,2例术后14 d有高热(体温高达39.5℃),1例无发热表现;11例行血常规检查,均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血沉与C-反应蛋白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培养为阴性。11例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其中,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的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感染或椎间隙变窄等异常;MRI的T1WI见椎间隙与邻椎信号减低,T2WI见椎间隙与邻椎信号有增强,感染部位边缘不清征象。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以局部麻醉,取侧卧位,将感染节段的椎间孔和椎间隙定位并标记髂嵴后,以1%浓度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至上关节突。在C臂机透视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至目标位置后,置入导丝,并沿导丝取8 mm左右皮肤切口,逐级置入扩张导管后,用扩孔钻将小关节突磨削并扩大椎间孔,而后置入直径为7.5 mm的工作套管。经C臂机再次透视确认其工作通道建立良好后,连接内镜光源,适时调整工作通道和孔镜的镜头方向,探查椎管,以髓核钳将感染的髓核组织、终板和炎性肉芽组织摘除,将粘连的神经根予以松解。用6000 mL左右的生理盐水对椎间隙予以持续彻底清洗。经再次探查确认硬膜囊及神经根有明显波动、无压迫后,手术完毕,撤出通道系统,留置引流管和冲洗管,缝合切口,术毕。

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生理盐水溶液+庆大霉素持续灌洗4-5 d,直至引流液清亮、细菌培养阴性后,拔出引流管。术后将取出的感染组织送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其中2例培养出大肠杆菌,4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另5例细菌培养阴性),依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直至术后6周。患者疼痛缓解后,鼓励其于床上尽早行下肢及腰背肌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1.3 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观察其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时的VAS评分,并予以血沉、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指标检查;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观察其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改善情况。

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其疗效:优: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已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患者仍有轻微的腰痛、下肢痛症状,但可坚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活动受限,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差:其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甚至症状加重;总满意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有显著缓解,无术中神经损伤发生。其手术时间为47-113 min,平均(65.2±17.1)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7 d,平均(4.7±2.1)d。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顺利愈合(甲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6.5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

2.1 感染指标变化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 d及1、3个月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显著降低(P<0.05),见表 1所示。

表1 椎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前后的感染指标变化(±s)

表1 椎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前后的感染指标变化(±s)

C-反应蛋白(mg/L)手术前 14.52±1.96 87.61±10.34 72.61±19.58 55.82±3.65术后 1 d 11.59±1.68 79.46±8.49 44.59±16.72 37.54±6.13术后 1 个月 5.63±1.17 48.25±2.37 14.27±2.08 5.71±1.54术后 3 个月 5.08±1.24 47.18±4.62 10.61±1.49 3.62±1.08 P值 <0.05 <0.05 <0.05 <0.05观察时间 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血沉(mm/h)

2.2 疗效观察

与术前相比,11例患者术后1 d、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时,其ODI指数亦显著低于术前(P<0.05),提示其手术后的疼痛及腰部功能障碍均有显著性改善。

末次随访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标准评定,其中优9例、良2例,总满意率达到100%。

表2 椎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s)

表2 椎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s)

观察时间 VAS评分 ODI指数手术前 7.82±1.56 78.13±10.25术后1 d 3.27±0.68 /术后1个月 2.15±0.17 /术后3个月 1.68±0.36 14.38±2.61 P值 <0.05 <0.05

2.3 典型案例

患者,女,51岁,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致严重腰腿痛症状,3个月前于外院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3个月出现腰腿痛并伴发热,有典型的腰骶部压痛和叩击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影像学检查,X线和CT提示腰椎融合术后改变(图a、b),T1WI提示L5-S1椎间隙及其邻椎信号减低、界限模糊不清(图c),T2WI提示椎间隙与邻椎混杂信号。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治疗,术中见融合器周围有神经根粘连、大量的炎性肉芽组织存在(图d),并伴侧隐窝狭窄;术后腰腿痛显著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呈阴性。

3 讨论

腰椎间隙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其中,继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是腰椎手术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手术后[3],术前症状虽显著改善,但术后早期再次出现腰背痛,体位稍加改变或受震动即明显加重,尤其惧怕震动和翻身,且卧床休息难以有效缓解。

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传统上多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制动、长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等措施。例如,张旭等[7]对7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者予以此方案治疗,其中3例加用石膏床固定,7例均予以大剂量头孢类抗生素(先锋Ⅴ)静脉滴注治疗4-6周以上,而后予以口服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取得较好疗效;刘玉军等[8]应用病灶清除联合持续的闭式抗生素灌洗治疗1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但传统保守治疗的用药时间长,且抗生素的选择及其疗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近年来,有学者主张予以手术治疗,以期将感染的髓核、软组织等结构彻底清理,改善血运[9,10]。但开放手术创伤较大,可能对脊柱稳定性产生破坏,且术中易损伤神经根和脊髓,增加患者痛苦。随着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脊柱外科的推广应用,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已成为可能。该技术仅需小切口,在孔镜下将病灶组织清除干净,创伤小,同时避免了对神经根和硬脊膜的损伤(本组无一例发生此类损伤);同时,术中可采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病灶部位反复冲洗,术后依据病理组织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保证了可靠的疗效。本组11例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总满意率亦达100%,证实了该术式的良好疗效。

笔者体会其治疗经验,总结有如下:(1)术中应注意调整工作通道和孔镜的镜头方向,探查椎管,确保将感染的髓核组织、终板和炎性肉芽组织摘除清除彻底,同时需以大量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足量冲洗,本组均使用6000 ml以上的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2)术中将粘连的神经根予以松解,并经再次探查,确认硬膜囊及神经根有明显波动、无明显压迫后,方可准备结束手术;(3)术后的严格抗感染治疗不容忽视。应清醒地认识到,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只是手段,抗感染治疗才是避免复发的根本[11]。术后,可依据术中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本组术后均予以生理盐水溶液+庆大霉素持续灌洗4-5 d,并采用敏感抗生素持续治疗至术后6周。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一例再次复发。

[1]Jasper GP,Francisco GM,Telfei an AE.Clinical success of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foraminotomy:a retrospectire evaluation[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3,115(10):1961-1965.

[2]Ferroni A,Al Khoury H,Dana C,et al.Prospective survey of acute osteoarticular infections in a French paediatric orthopedic surgery unit[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3,19(9):822-828.

[3]钟沃权,曾岩,齐强,等.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1):977-983.

[4]朱小龙,徐卫星,刘杰,等.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2016,29(9):870-874.

[5]李颂,彭源祥,张衍敬,等.不伴病灶清除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J].江西医药,2016,51(11):1199-1201.

[6]纪新梅,贾冰,仇思武,等.C反应蛋白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椎间隙感染鉴别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2752-2753.

[7]张旭,张春和,高金伟,等.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3):232-233.

[8]刘玉军,李学民,朱瑜琪,等.闭式抗生素灌洗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效果[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7):554-556.

[9]李龙,盛伟斌,杨森,等.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联合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3):2063-2068.

[10]徐勇,李锋,熊伟,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9):827-832.

[11]Tian NF,Wu YS,Zhang XL,et al.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 meta-analysisbased onthe current evidence[J].EurSpineJ,2013,22(8):1741-1749.

猜你喜欢
椎间隙孔镜生理盐水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Physiological Saline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生理盐水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自制生理盐水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