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疗效比较

2018-07-04 09:35陈小林刘好源简国坚陈峰嵘黄哲元陈瑞松熊墨梁
颈腰痛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后路前路髓内

陈小林,刘好源,简国坚,陈峰嵘,黄哲元,陈瑞松,熊墨梁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解放军第174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指损伤暴力造成脊髓损伤且临床上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而影像学检查无可见的脊柱骨折、脱位等。本研究对2013-01-2016-01采用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62例CSCIWFD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前路、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3-01-2016-01医院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CSCIWFD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前路组(34例)和后路组(28例)。前路组中,男21例,女 13例,年龄 32~65岁,平均(42.96±3.5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7例。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14例,C级11例,D级8例。后路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41.57±4.0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9例,摔伤5例。术前ASIA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9例,D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前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前路组:单结节椎间盘突出、髓内信号改变较局限时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全麻后取仰卧位,颈前右外侧取横行切口,沿内脏鞘和血管鞘之间分离直至显露病变节段,切除病变椎间盘,刮除软骨终板,椎间融合器填塞于椎间隙,前方钛板固定。两节段受压、髓内高信号的长度≤1节椎体长度、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全麻后取仰卧位,颈前外侧入路,分离后充分显露病变节段,次全切除目标椎体,合并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去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和后缘增生骨赘,取合适长度钛网,将自体碎骨填塞于骨质缺损部位,前方钛板固定。

后路组:受压节段≥3、发育性椎管狭窄、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内信号长度>1个椎体长度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颈后路正中取手术切口,沿项韧带及棘突骨膜下分离,充分显露后方骨质节,以症状较重侧为开门侧,于小关节突内侧缘2 mm处开槽,开门侧磨透椎板全层,门轴侧保留内层骨皮质,切断残端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剥开椎板间黄韧带,并沿门轴掀开椎板,修整关节突内侧边缘,适当扩大开门宽度后,取合适长度螺钉及钛板内固定。受压节段≥3个、发育性椎管狭窄、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内信号长度>1个椎体长度、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患者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显露后方骨质结构后,于侧块位置拧入侧块螺钉4-5对,根据颈椎生理曲度对顶棒塑形后双侧链接固定,去除棘突、棘间韧带、椎板,使得脊髓向后“漂移”,以硬膜膨胀为宜。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②术后采用门诊、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3~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术前、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颈脊髓损伤情况,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随访得分-术前得分)/(17-术前得分)×100%;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前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

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明显上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ASIA分级比较

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疗的最佳选择。

本研究中,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前路固定相比,后路固定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缺点,考虑与入路固定复杂情况、受损节段不同、脊髓受压情况等有关。分析两组患者的

表2 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

表3 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比较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目前,减压内固定术主要包括前路减压和后路减压两种入路方式。前路减压的适应证为局限性颈脊髓前方压迫,如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该入路方式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达到真正彻底的减压,且对颈椎其他节段的影响相对较小。然而,该入路方式受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可能造成融合节段增加,增加相邻节段退变风险[1]。后路固定适应证包括多节段脊髓受压或椎间盘突出、节段性或广泛性后韧带固化等,可通过扩大椎管缓解后方脊髓受压情况,再使脊髓后方移动解除前方压迫,降低血管张力,促使血供恢复。T2加权像上的髓内高信号是脊髓反应性水肿、出血及坏死的一种信号,髓内高信号长度可反映病变累及范围。赵鹏等[2]发现,CSCIWFD在MRI上表现为T2加权高信号改变较常见;王晓明等[3]得出相同结论。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应根据针对CSCIWFD患者影像学资料显示的致压源方向、脊髓损伤情况、髓内高信号长度,决定入路方式,在解除压迫的基础上解决脊柱不稳的情况,是治随访情况,发现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ASIA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路、后路内固定治疗CSCIWFD可取得同等的效果。伍海斌等[4]研究中对比前路固定、后路固定治疗CSCIWFD的效果,发现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脊髓受压情况、髓内高信号长度、患者自身情况个性化选择入路方案和手术方案,可获得同等远期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ASIA分级,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1]李强,陈向阳,冯虎,等.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防治探讨[J].颈腰痛杂志,2013,34(2):124-126.

[2]赵鹏,陈学明,刘亚东,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7):838-840.

[3]王晓明,陈丽娟,贾永庚,等.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MRI表现和损伤部位表观弥散系数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4):394-396.

[4]伍海斌,孙小聪,黄河,等.合并颈椎疾病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4(2):83-86.

猜你喜欢
后路前路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前路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逐梦记·马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