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新作
——《天人之际:中国传统思想》读后

2018-07-04 09:17刘洁琼
华夏文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子目思想史学派

□刘洁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先贤智慧的结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成为国人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之根与魂,渗透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中国思想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认识国情都是不可或缺的”(张岂之《五十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载《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纵观近世学界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与普及方面的成果,既有大部头通史类著作和富有个人特色的论著,也有兼顾研究性与通俗性的中国传统思想史论著。就后者而论,张岂之主编的《中国思想史》教材、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方克立主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哲学小史》、杨海文著《心灵之邀——中国古典哲学漫笔》等,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是可读性较强的上乘之作,但较之浩繁如星的研究性著作而言,在数量上相对少些,特别是能够兼顾各方、突出重点、深入普及中国传统思想者,更是少之又少。

三十多年前,张岂之先生在为其主编的《中国思想史》作序言时,高屋建瓴地指陈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方向,认为“既可以作分门别类的研究,例如分别研究哲学思想、法律思想、美学思想等等;也可以是综合研究。在综合研究中,应以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为主要内容。按此要求,在中国思想史的综合研究中,更多是关于道德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内容”(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原序”,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三十多年过去了,很多的研究或普及性成果基本循此理路而成,但在某些方面似乎做得仍旧不够好,如当今某些学者撰文疾呼“中国古代社会思潮研究应引起重视”“不要脱离社会实践讨论思想变迁”(见《“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笔谈(三),《史学月刊》2018年第1期)。可见张先生当年所论对于眼下乃至未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普及等仍有很大的指导与启示作用。近读巩宝平先生编著的《天人之际:中国传统思想》一书(以下简称《中国传统思想》),与上述前辈所示和呼吁颇多暗合。该书以时间为线索,以专题为篇章,分门别类地介绍先秦至近代思想史中的学派观点、代表人物、典故思潮等,梳理中国传统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纲举目张,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失为一部在新时代下深度普及、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力作。

《中国传统思想》是由山东大学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马新教授主编、“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资助的《中国文化四季》系列丛书之一。丛书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传统农耕、商贸、匠作、工艺、服饰、饮食、建筑、交通、文学、艺术、戏曲、信仰、思想、科技、教育、兵学的源流、内涵、特色、价值等,为读者展示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就《中国传统思想》而论,其书具有丰富的主体内容、清晰的结构体例、精彩的图文编排、新颖的学术见解,特色鲜明,兹述如次。

在主体内容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一书首先在整体上以时间为线索,以哲学思想为主线,选取该时段下最具特色的文化事象来勾勒、概括中国传统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由此形成先秦诸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教、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近代思潮七章。其次在各章之下,作者以流派思潮、代表人物、重要事件等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论述,并对其又有所扩充,形成了看似独立却又彼此相连的90个子目,完成了对其世、其学、其人、其书、其事等多方面的整体贯通和有机联系。以第一章“先秦诸家”为例,作者设立了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名家学派、兵家学派、墨家学派、法家学派、阴阳家学派、杂家学派、孔老相会、儒墨之争、儒法之争、儒道之争、稷下学宫共13个子目,基本涵盖了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学派和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有鉴于先秦某位思想家的主张并非个人之作而是师徒集体结晶这一史实与特点,本章不对某位思想家作专门介绍,而是将人物糅合至某学派的论述中,在每个子目里对该学派起源、思想主张、代表人物和著作、代表事件、历史地位等加以介绍和评述,特别注重以例证的方式将其串联起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如此安排,一方面可以如实地还原和描述思想史,使其不失学术的严谨态度;另一方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枯燥的论述,较为通俗易懂。此外,《中国传统思想》一书在梳理论述前人思想成果和介绍各个时段中国思想的同时,也在努力引导读者探寻、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如概述中指出“中国传统思想史的根本任务是探究天人之道,明晰古今事物之理,弘扬世间真善美德,谋求生民万世太平。即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明德’‘止于至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概述》),并将之贯穿于全书诸章内容的论述中,点明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格外引人注目,促人深省。

在结构体例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一书首先在结构安排上是由总序、绪论、正文、后记和主要参考书目组成,框架设置严谨,在书和某章正文之前,都有数千字的概述性文字,大致介绍该书或某章所涉文化事象的思路、内容、特色等,使该书或某章的内容清晰可观。其次,在书的目录和内容上分篇章和二级子目。章题是以时间为线索,并选取该时间段下最鲜明的思想特色组成,二级子目标题则是在该章题范围选取典型的学派思潮、代表人物和历史事件等,使其层层串联,引出哲学思想主线,并完成该主线的整体贯通。本书设有七章,以第三章“魏晋玄学”为例,其二级子目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玄学雅会、永和玄言、玄道互动、玄佛互动、何晏、王弼、嵇康、向秀、郭象、裴頠、张湛、僧肇。前三个子目属于魏晋时期典型的学派思潮,子目四至七则属于魏晋思想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后八个子目属于魏晋玄学典型的代表人物,而这些子目串联起来即共同反映了魏晋时期玄学的鲜明思想主线。作者这样归类整理使其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描述更加清晰,而对于读者来说,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中国思想史各个时期的内容和特点。

在图文编排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一书的阅读对象主要是面向青少年,所以该书在编写排版的时候注重图文并茂,版面设置精美,且能够使文字和配图对应起来,让读者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美的享受。首先,在文字编写上,作者坚持少引证、少论证、少使用史料原文的原则,以轻松流畅、活泼生动的文字介绍中国传统思想史,使语言表述基本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失雅正。对于其中的人物、事件的介绍文字充满故事性,或与成语典故相对应,如在“宋明理学”一章中对于程颐的介绍,就提到了“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这样的描述更加适应青少年的阅读兴趣点。其次,该书的配图十分丰富,几乎具体到每一个子目,在介绍人物或学派时会配有人物的画像、雕塑或者其著作书影;在介绍历史事件的时候会配有遗址照片或相关绘图等。如在“近代思潮”一章中讲到张之洞的《劝学篇》时,旁边配有张之洞的照片,让读者感觉像是张之洞从历史中走出来一样活灵活现。这些图片能体现信息传达的直观性,使其能够恰到好处地补充说明文字描写上的不足。这样的排列组合让《中国传统思想》这本书有了知识性和观赏性的双重魅力。

在学术创新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一书对于某些传统思想事象、事件、思潮等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在“先秦诸家”一章中介绍“儒道之争”时,作者结合《孟子》《庄子》《荀子》《礼记》等书,分别从人性论、仁义观、道德终极关怀、政治观念、等级观念、理想人格、阶级角度八个方面对儒道两家的争论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末尾指出“儒、道二家在人生与治世等方面秉持的观点多有不同,争论不已,但彼此之间又不乏相同、相通之处,二者在相争中互补,在相通中互融,从而形成中华传统文化儒道互补的模式,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修身与治世理念”,明其异同及影响,体现了作者缜密、辩证的思维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而对于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而言,该书为他们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同时又起到很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当然,由于时间、篇幅和学养所限,《中国传统思想》一书难于集众人之智,全面透彻地介绍、分析诸多传统文化思想范畴、人物、思潮、事件,有些地方前后文风不一、个别之处偶现错别字,殊为遗憾。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引导后学入门、普及传统思想的作品,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紧凑、体例严谨、图文并茂、不乏创新,是一部新时代下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思想的佳作。

猜你喜欢
子目思想史学派
浅谈陕西省2004 年消耗量定额中的换算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通风空调工程造价控制实务分析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中国文学思想史专栏·汉代经学与文学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
浅谈历史教学中子目的过渡
论浙江学派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的奠基之作
《军事哲学思想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