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还原法的利润真实性探析
———以乐视网为例

2018-07-03 06:44李艳红
财政监督 2018年13期
关键词:资本化视网亏损

●李艳红

乐视网自2010年作为网络视频行业全球首家IPO上市的公司以来,一路蓬勃发展,收入、利润均高速增长,至2015年销售收入提升了53.63倍,归母净利润更是连年上涨,与优酷、爱奇艺等同行的普遍连续亏损形成天壤之别。乐视网在巅峰时企业市值达到1526亿元,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亚太 500 强”称号,并获“互联网进步最快企业奖”等一系列奖项与荣誉,成为“互联网+”的神话。

截至2015年年末,乐视网在财务报表上所展现的一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利润也呈现超乎想象的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在2016年几大利润指标均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营业利润-3.37亿,相比上年暴跌4亿,净利润-2.22亿,同比下降202.20%。这突破了人们的认知范围,长江商学院薛云奎曾坦言:“我为自己读不懂乐视网的财报而汗颜。”那么,2016年之前光鲜的利润背后是否存在一些难以察觉的秘密?应该如何拨开利润背后的重重疑云还原其真实面目?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四大怪象”用以揭示乐视网盈利背后存在的问题,接着采取“三大还原法”从相关会计处理的角度探讨利润真实性,利用“两大巧合”揭示归母净利润与少数股东亏损同步增长的玄机,破解利润怪象,并基于此提出遏制利润操纵的相关建议,最后,本文对乐视网采取的一系列“财技”进行总结。

一、文献回顾

2015年以来,关于乐视网盈利能力持续性的质疑声不断。2015年6月,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先后发布 《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和《乐视网分析报告》两文,炮轰贾跃亭减持套现行为,并质疑乐视网 “烧钱式”商业模式。2016年6月,有专业人士发表《乐视财报大剖析》,针对无形资产水分大等七个问题,认为乐视网选择了非常激进的会计估计方法以降低当期成本,对其盈利能力提出质疑。2018年1月,长江商学院薛云奎在其《乐视网的会计“妙手”与“鬼手”》一文中指出乐视网利用“离奇失踪”的研发投入、巨额亏损的少数股东、负值的所得税等“鬼手”操作大大增加了净利润,其资产也多为“泡沫资产”,表示乐视网出于为上市股东谋取利益的目的,存在一系列会计操纵行为。从报表分析的角度来看,对乐视网会计处理的质疑主要围绕研发支出资本化、无形资产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亏损子公司利益输送几个方面。另外,早先有研究发现这些方面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和动机。

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问题,屈文彬、郭强(2007)实例研究表明研发支出发生前后均为企业提供了实施盈余管理的空间,且企业经营业绩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杨春霞(2011)提出新企业会计准则使得企业能够将研发投入资本化计入资产,但划分标准、资本化的具体条件仍需完善。

关于影视版权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问题,杨新春(2010)总结出影视作品项目可以根据产品当期收入占总预期收入的比例来确定当期应予摊销比例。黄庆平(2012)提出网络视频在第一年提高摊销比例更符合谨慎性原则。

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问题,郑可人(2009)指出管理层对企业预期盈利的主观判断给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性。马建威、梁超和余芹(2011)认为企业在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过程中极有可能滥用职业判断,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二、“四大怪象”揭示乐视网盈利的自相矛盾

(一)销售收入上升,而营业利润徘徊不前

营业收入高增长与营业利润飘忽不定对比鲜明。单从销售业绩上乐视网有着惊人的成长速度和成功的经营模式,营业收入一路增长了17.8倍,销售收入增长率也保持高速成长态势并于2014年实现增长高峰,然而,营业利润显得并不理想,尽管偶有些许增长,但总体上其经营业绩的下滑趋势已难以挽回。乐视网销售收入的高速成长主要来源于广告业务和智能终端业务量的大幅度增加,在销售业绩稳定、快速增长下,乐视网的盈利不仅未能呈现同步增长的绩优形象,反而陷入难以逆转的巨额亏损,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费解。如表1所示。

表1 利润表相关项目(万元)

(二)利润总额为正,而所得税费用为负

乐视网在利润总额为正的情况下存在巨额的负所得税费用,使得净利润远远高于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四年内下跌了475.72%,自2014年起更是连续为负,而利润总额虽呈现大幅滑坡趋势,但始终是正的,如表1所示。所得税费用出现负值的原因在于巨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可抵扣亏损占比最高,如表2所示。

乐视网近几年都存在大额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母公司各年度所确认的金额仅占集团整体的一小部分,可以推知可抵扣亏损的主要来源是其子公司,其中乐视致新亏损额度最大。分析可知,根源在于乐视网对子公司的巨额亏损每年都大额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考虑子公司的持续亏损状态及对未来盈利的预期,根据确认的一般原则及税法相关规定,乐视网连年大量确认子公司可抵扣亏损的合理性值得探析。

表2 可抵扣亏损与递延所得税资产表(万元)

(三)净利润下降,而资本化比例增长

近年来,乐视网的净利润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6年出现巨额亏损(见表1),而研发支出金额及资本化比例却不断提高(见表3)。乐视网五年内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5亿,而赚取净利润仅5.46亿。通常,企业研发支出的费用化率随着研发过程中风险程度的变大而升高,相反,研发成本资本化率很高则表明公司内部研发不确定性很低,大多数研发成本最终能够产生效益性资产。企业研发资本化比例与内部研发效率成正比,由于乐视网的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很高,说明其研发效率很高,但对于乐视网资本化率增长而净利润不增反减的情况,企业很有可能存在通过过度资本化虚增资产、降低当期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四)归母净利润暴增,而少数股东损益巨亏

在合并报表层面,伴随着归母净利润连年增长的是少数股东的加倍巨亏。从表1可以看出,一直以来,乐视网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且为正,而少数股东损益则持续下跌且为负。由于合并报表净利润等于归属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净利润加上少数股东损益,可见,正是因为少数股东损益发生了巨亏,乐视网的归母净利润才得以大幅增长。

表3 乐视网研发投入金额及占比(万元)

从报表上看,控股股东似乎赚取了子公司的全部盈利,少数股东则持续分担着子公司的巨额亏损,以至于合并报表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之间出现巨大反差。巧合的是,乐视网为数不多的重要非全资子公司全部亏损。其中,乐视致新亏损额度最大,而乐视网并没有在每年的报告中专门披露造成巨亏的原因。因此,乐视网有精心安排控股子公司巨亏从而向母公司 “输血”之嫌。

三、“三大还原法”探析乐视网利润真实性

(一)研发支出划分合理化还原法

1、“全现”费用化研发支出还原法。乐视网存在费用化研发成本不知所踪的问题,导致管理费用偏低从而助增利润总额。开发阶段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成本应予资本化,从研发支出中扣除资本性支出即为应予费用化金额,相应计入管理费用。从年报可以发现,乐视网存在研发费用披露不完善的弊端,几乎没有对管理费用中研发项目进行披露,只有2016年于净利润突然亏损的情况下,在管理费用(总额59,627.35万元)中披露了研发支出这一明细项目为1,992万元,然而该金额与实际应予费用化支出68,147.89万元相差甚远,且对应的上年发生额为0,这不合逻辑。将乐视近几年的管理费用与应予费用化研发成本的金额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管理费用明显过低。如表3所示。

即使考虑到存在其他负值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的抵销,但乐视网对如此金额重大的事项并未在其报告中披露,消失的研发费用无从解释,很难让人不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因此,乐视网很有可能存在少计研发费用的情况,目的在于虚增利润。由于本文难以确定未经确认的费用化支出金额,亦无法获得管理费用明细,难以对少计的费用化支出进行估计。但可以确定的是,面对如此异常的费用化支出,如果进行还原,将对利润额有非常大的影响。

图1 利润总额模拟还原

2、降低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还原法。从行业对比、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乐视网研发投入存在过度资本化的问题。(1)与同行业相比,资本化率偏高。华为、格力等大多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较低,甚至直接将研发投入全部确认为费用,而乐视网将60%左右的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2)与毛利率相比,资本化率偏高。通常情况下,研发投入的费用化比例与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成正比,且只有公司获取较高的研发效益,才能提高资本化程度。由于乐视网的研发资本化率接近60%,意味着研发支出大都能够形成有效的、收益性的无形资产。乐视网研发成果构成其生态体系中的主营业务,但报表数据显示毛利率大幅度下降,这与前述具有较高研发效率相矛盾。

研发投入过度资本化,促增企业当期经营利润。研发支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主观判断,将其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通过逐年摊销、分期计入损益可以美化利润,相反,对其费用化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会降低利润,这就为很多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而操纵利润创造了可能。

乐视网抬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率的会计处理大大提高了利润总额,有利润操纵之嫌。本文拟降低资本化程度来还原利润总额,考虑行业平均水平,将资本化率保守估计为20%进行数据模拟,这样经过调整后会导致管理费用增加,进而使得利润总额大幅下降。还原后的利润总额变动很大,在2014年亏损程度尤为明显,且整体呈递减趋势,直至2016年的巨亏。模拟数据如表4所示,模拟曲线如图1所示。

表4 乐视网研发支出还原对利润总额影响表(万元)

表5 加速摊销法还原乐视网利润总额(万元)

表6 递延所得税资产还原净利润(万元)

(二)无形资产加速摊销还原法

影视版权在乐视网无形资产中的占比达80%左右,乐视网采取直线法进行摊销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一,摊销方法。企业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很可能直接影响报表利润产生差异。由于影视剧版权更新迭代快,且网络流量通常会随着开播年限增长而衰减,乐视网直线摊销法下影视版权的收入确认与成本摊销明显不匹配。其二,摊销年限。乐视网年报中披露对使用寿命有限的影视版权按授权期限或10年进行摊销。这符合会计准则,但众所周知,各类影视剧的影响力和观众热情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其预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年限往往低于其授权期限。此外,同行摊销对比。同行业的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对影视版权大都选择加速摊销法,在网络流量大的年度提升摊销额,优酷土豆甚至对购买的影视版权在首年就按50%比例摊销。

因此,从收入费用匹配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角度,可以考虑对乐视网也采取加速计提摊销的会计处理,以提高成本收入关联性、增强行业可比性。将乐视网的影视版权摊销以当期新增的影视版权无形资产为基础 (假设在期中新增),按照 70%、20%、10%的比例分三年加速摊销,以2015年为例,当期模拟计提摊销额=70%/2×W2015+(70%/2+20%/2)×W2014+(20%/2+10%/2)×W2013+10%/2×W2012(其中,W20xx表示20XX年新增的影视版权无形资产金额),依此法对其他年度摊销额及利润总额简单还原,模拟数据见表5,利润总额的变化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如果采取加速摊销的方法,利润会有明显下降,甚至从2012年开始直接扭赢为亏。(见表5)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重新确认还原法

乐视网巧用变“负”为“正”的税务处理,使得净利润远高于利润总额,究其根本在于由可抵扣亏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企业的主观判断作为确认可抵扣亏损的重要依据,其合理性值得商榷。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合并层面子公司持续亏损,未来盈利不可期。由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当以公司持续经营和预期足够盈利作为前提条件。乐视下属的子公司自2013年至2015年可弥补亏损增加值分别为0.8亿元、6.4亿元及9.8亿元。就整个合并报表层面来看,在企业主营业务持续亏损、资金状况未见改观、融资成本亦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应该认为公司极有可能无足够盈利来弥补如此大规模亏损。因此,所谓资产或许只是“泡沫性资产”。 (见表 6)

2、主要亏损子公司乐视致新盈利模式存在问题。乐视网发生巨亏的子公司主要是乐视致新,乐视致新主营终端产品业务,而终端业务也是造成乐视网盈利能力下降的关键所在。2014年乐视网在报告中称其高成本销售乐视TV等终端产品更多的是扩展市场占有率,而非快速创造利润。这种“烧钱式”经营策略不仅对公司当期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等因素,通过烧钱扩大市场的策略很难持续下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子公司利润下降的趋势难以扭转。

故而本文合理怀疑这属于利用非全资子公司可抵扣亏损操纵利润进而粉饰报表的行为。在2013-2015年,乐视下属子公司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弥补亏损分别为0.79亿、7.22亿和16.97亿——这是一个累计数,分年度来看三年各自亏损0.79亿、6.43亿和9.75亿——没有好转的迹象。本文拟采用不确认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来还原净利润的做法,以2015年为例,当期“可抵扣亏损”影响税费的增加额为4.24亿-1.80亿=2.44亿,若从所得税费用中把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扣除并还原回去是-1.43-(-2.44)=1.01亿,净利润相应还原为0.74亿-1.01亿=-0.27亿。也就是说,在可抵扣亏损的影响下,净利润直接从-0.27亿变为2.17亿。依此法对其他年度净利润进行估计还原的模拟数据如表6所示,净利润明显降低,其中2013年下降幅度偏小,随后几年的净利润在还原后均呈现负值。模拟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净利润模拟还原

图3 净利润关系曲线

四、“两个巧合”揭示归母净利润反常

如图3所示。乐视网“飘红”业绩的背后是少数股东损益的巨亏,且亏损幅度节节攀升,尤其是近两年尤为明显。分析发现,乐视网“归母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巨亏”同步增长并非偶然,非全资子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输血袋”,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高速利润增长,是通过众多子公司自身的亏损来实现的。其中存在“两个巧合”,即盈亏巧合和控制巧合,对其具有重大影响。

(一)巨亏巧合:非全资子公司全部巨亏

乐视网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中,非全资子公司全部持续巨亏,其中乐视致新亏损尤为明显。如表7所示。

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特意设计,乐视网利润表呈现出母公司攫取利润而少数股东承担亏损的异常情形。影响途径主要包括:其一,承担小部分子公司亏损。乐视网用最少的股权比例获取非全资子公司控制权,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譬如乐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虽然2015年乐视网对其达到了控制,但实际上只占有该公司30%的股份,即母公司仅需承担小部分亏损,其余则归子公司少数股东。其二,非全资子公司利益输送。乐视网为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商业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多元化业务扩张,而大部分业务难以与老本行产生协同效应,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乐视致新等通过“烧钱”、关联交易产生亏损,向母公司输送利益,使得少数股东承担亏损,而母公司的营业收入不断提升,获得利润。其三,全资子公司盈利。乐视网将盈利的子公司全资纳入合并范围,合并报表时,大盈利、小亏损相抵销,母公司股东仍盈利;而少数股东在其中扮演“背锅者”的角色,承担大多数亏损。

(二)控制巧合:大小股东幕后同源

乐视网控股股东和亏损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幕后控制人实际上相同。归母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巨亏”同步增长的关键在于安置非全资子公司亏损,如果少数股东是独立的第三方而拒绝当 “背锅者”,这一安排便会落空。表面看其他少数股东无辜承担了亏损,但事实是这些所谓小股东的幕后控制人都是贾跃亭。以最大的亏损子公司乐视致新为例,乐视控股是乐视致新最大的少数股东 (持股比例约为21.67%),而据乐视网在年报中披露实际控制人产权及控制关系显示,贾跃亭是乐视网大股东,同时又握有乐视控股的绝对控制能力。乐视网通过子公司少数股东巨额亏损向母公司 “输血”,从而美化报表业绩,使股价不断上涨。

表7 重要的非全资子公司信息表

五、遏制利润“四大怪象”的建议

乐视网通过利润操纵来掩饰经营和财务危机,但终究“纸包不住火”,对其他公司和监管机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上市公司很可能因内部因素(如资金需要、避免摘牌退市)或外部因素(如地方经济发展)而美化利润、粉饰报表,或利用会计准则漏洞进而利润操纵,本文从以下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一)合理实施盈余管理

企业应当把握盈余管理的限度,合理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会计政策在会计环境差异下提供的可选择空间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上市公司在合理限度内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实施盈余管理有利于实现修正财报、规避风险、创造价值等合法目的,但过度盈余管理就会造成利润操纵的问题,由于盈余管理本身并不改变企业经营状况,还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过度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不仅严重违背财务人员职业规范,还会导致报表失真,误导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作出错误决策。企业必须杜绝过度资本化、关联交易扭曲收入、故意托管经营、虚增利润等会计造假或利润操纵行为,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二)恰当运用职业判断

针对企业会计准则未详细规定的方面,企业财务人员需客观、公允地运用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的本质是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均衡,有研究发现,出于避免被退市的行为动机,上市公司中会计职业判断相比会计准则更容易造成利润项目差异。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比如研发阶段的划分、折旧摊销方法的选择、资产减值认定、可抵扣亏损的确认等,相关职业判断就尤为重要,会计人员必须减少主观性,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以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操守为前提,以会计准则规定为限制,以客观公允反映为原则,在均衡成本效益的同时综合考虑适用性,结合企业实际状况恰当作出职业判断。

(三)规范披露会计信息

企业应当尽量全面充分地披露会计信息,缩小利润操纵的空间。目前国家相应法规并未对企业报表信息的披露作出严格规定,给企业借以实施利润操纵行为提供了机会。在信息披露方面,部分企业存在披露不全面、不客观、不准确和不及时的缺陷,甚至扭曲真实信息,导致报表数据失真,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企业应强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客观、及时、准确地对外披露相关信息,公允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规范执行强制性信息披露。此外,企业还应自觉增强信息披露的责任意识,主动披露自愿性信息及预测性信息,对法律法规未强制规定披露的重要事项也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如研发支出划分标准、折旧摊销计提依据、预期经济利益实现方式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监管准则执行

推动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需要企业内外部协同督促。一方面,“机构+制度”双重完善,巩固内部治理。企业建立内部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求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制度,由公司治理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监管查处,对会计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估,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积极防范利润操纵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双管齐进,强化外部监督。注册会计师应保证独立性,提高利润操纵风险意识,并由政府严格要求企业披露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重点加大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处罚力度。政府、审计强化对企业行为的督查审核,合力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五)合理制定发展战略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讲求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乐视在战略上追求多元化显得过于盲目,乐视的多元化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很先进的战略理念,但战略扩张的快速推进与实际运营中资金循环管理“脱节”,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压力、财务危机,而这些经营、战略弊端依靠“财技”的遮掩是无法消除的。企业应在多元化扩张的同时注重产业黏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证产业战略协同,当出现过度扩张问题,企业应调节动态能力,做出战略调整。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乐视网超额的报表利润背后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研发阶段的划分条件不明确资本化了大量研发支出;二是使用会计估计选择依据模糊的漏洞降低了当期费用;三是借用子公司亏损累积了大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四是巧用合并范围纳入了亏损非全资子公司和盈利全资子公司。

三者从理论上而言,均涉及到会计职业判断,且未违反相关会计准则,但均有利润操纵之嫌。第一点存在着高估资产的情况。乐视网判定大量的研发支出都能形成有效资产而对其资本化,但数据表明企业并不具备如此高的研发效率,有虚增无形资产之嫌。此外,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过高也导致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降低,从而成为利润表中利润总额失真的重要诱因。第二点存在着低估损益及成本的情况。乐视网对影视版权按授权期限或10年采取直线摊销,但影视版权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随年限呈下降趋势,即前期多后期少,企业选择成本后延的方法进行摊销,明显收入费用不匹配,这与会计谨慎性背道而驰。第三点存在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嫌疑。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对未来利润无根据的乐观,将子公司亏损认定为可抵扣亏损,预期在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并在连续会计年度计提了巨额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达到所得税费用减少、净利润相应增加以调节盈余的效果。第四点则是利用合并范围。实际控制人通过合并范围内复杂的股权安排,利用少数的资本投入获取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报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乐视网通过让少数股东巨亏方式,使得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飙升,从而实现利益输送。

乐视网在上市后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极端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利用会计准则缺陷竭力降低当期损益、营造巨额盈利的表象以吸引投资者。但过度的盈余管理给后期盈利带来巨大压力,企业必须要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才能减轻滞后的成本费用的压力,这也是乐视网在2016年难以持续前几年的利润攀升,各大盈利指标均出现暴跌的原因所在。■

[1]范春芳.对企业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J].经济论坛,2005,(07).

[2]冯涛.乐视2015年报透视:高增长光环下的六大会计隐忧[J].国际商务财会,2016,(10).

[3]高熙浓.影视作品版权的会计问题探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

[4]黄庆平.乐视网年报分析:关注无形资产核算[J].财会月刊,2012,(10).

[5]柯洪,王美华,邹仲涛,韩亦凡.EPC总承包商利润最大化途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7,(05).

[6]刘峰,王兵.什么决定了利润差异:会计准则还是职业判断?——来自中国A、B股市场的初步证据[J].会计研究,2006,(03).

[7]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09).

[8]刘胜强,王予尧.对我国新无形资产准则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0,(09).

[9]马广奇,张芹,邢战雷.乐视资金链断裂: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7,31(5).

[10]马建威,梁超,余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探讨[J].商业会计,2011,(18).

[11]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会计研究[J],2004,(09).

[12]屈文彬,郭强.研发支出会计政策与企业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07,(36).

[13]宋瑞.新准则下文化传媒企业会计核算探析——以乐视网为例[J].财会通讯,2016,720(28).

[14]辛姝怡,刘艳萍.影视版权摊销方式的选择——基于乐视网无形资产摊销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

[15]郑可人.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计量中利润操纵的可能性[J].会计之友,2009,(15).

[16]曾银娥.多元化经营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会计处理探讨——以乐视网为例[J].财会通讯,2017,(04).

猜你喜欢
资本化视网亏损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乐视网、贾跃亭 被处“天价罚单”
乐视网因财务造假被罚2.4亿
无印良品: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 4年内起死回生就靠这7招
探究关联交易背后的乐视网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