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鸣
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脚步隆隆,打破了城镇居民的昔日环境。瞧瞧听听,到处都是闹哄哄的声音。算起来,街道、餐馆、车站、医院,工地甚至居住小区等场合都属于噪音大户。平时在饭馆进餐,客人的耳朵饱受折磨,连“绅士”也被迫由低声交谈变成大喊大叫。再比如邻家有高考生备考,附近建筑工地却昼夜施工,其复习效果可想而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因噪音侵权、施工扰民等而引发的“安宁权”官司见多,有资料证实,目前关于噪声污染的群众举报名列各项污染投诉的首位。噼噼啪啪,乒乒乓乓声中,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追求“静静”的诉求。
应该承认,在对付城市噪音方面,各级政府做了不小的努力。一些城市采取安装临街防噪窗,隔音屏,限制汽车鸣笛,在高考期间严令禁止建筑工地施工等措施。这些都说明:我们正在告别不必要的“热闹”。不过麻烦的是,目前在大多数场合,这种“奢侈品”暂时还没地儿买去。为了对付这个可恶的“噪音鬼”,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在内,众多商家都在热衷打“安宁牌”。从前,人们对家电噪音不够重视。科学证实,这些“家庭成员”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并不小。随着更多的家用电器进入家庭,噪音源不断大量增加,已经开始影响消费者的作息质量。如今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家电产品时,特别强调“这里黎明静悄悄”。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往往就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于是,降噪成为家电企业产品研发的重点,低噪音产品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近两年,厂家对静音家电的投放力度明显增加,很多高端系列都在主打静音牌。当然,这种主打静音牌的产品大多集中在大型家电商。比如在空调生产领域,美的、格力、格兰仕等企业纷纷推出“睡眠空调”,空调睡眠模式噪声值不断走低;而这些静音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售价可能会相差数百甚至上千元。即便如此,它们依旧得到顾客的青睐。而一些新出台的家电噪声新国标,无论是站在技术进步的角度,还是消费者利益的角度,都在刻意强调“声控”。其中对空气净化器、洗碗机、真空吸尘器和吸水式清洁器具、电动厨房器具、食物搅碎器、加湿器这六类小家电产品的噪声限值尤为重视。据悉这六类产品的噪声限值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产品的铭牌或使用说明书上必须标注具体噪声值,而且实测值与明示值之间的偏差不应超过3分贝,且最高不应超过标准的限定值。如真空吸尘器额定输入功率不超过1000W,噪声限定值不能超过84分贝;功率不超过400W的浸入式食物搅碎器,噪声值不能超过90分贝等等。
看似“奢侈”的安宁权背后,还有法律为其撑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生命健康权,这在消费者的诸多权益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我们的消费环境噪音污染严重超标,那么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如果连起码的健康安全保障都没有,幸福感和获得感都无从谈起。据悉,今后修改的相关法律可能会增加有关安宁权的内容。在国外,这个安宁权差不多成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有位叫川原美代子的妇女,被控几乎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立体声系统,以震耳欲聋的摇滚乐,骚扰6米以外的邻居。经医生诊断,那位不幸的邻居因不断受到噪音骚扰而患上失眠症,并且经常头疼。川原美代子女士因此被判一年监禁,最高法院还推翻先前的裁决,将刑期延长至20个月。足见其犯罪性质的严重。
在现代社会,安宁已经被放到如此的高度——消费者获得安宁,社会将长治久安;若长期陷于嘈杂环境,人们就可能变得心绪不宁。因而,彻底杜绝噪音污染,为人民群众创造安静、文明的生存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每个公民都有权利理直气壮地说:我要我的“安宁权”。
应该说,这是一个静悄悄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