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曦,常明,周影,荣超*,樊宏,何达,郑文,孙笛枫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家庭趋于核心化,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出现了“4+2+1”的家庭养老模式,即4名老年人、2名成年人(夫妻)、1名子女。但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家庭也面临着高风险,一旦独生子女因为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疾病而不幸伤残或死亡,那么对于只有唯一子女的家庭而言,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2]。因此,对于该类家庭,需要运用多元社会支持手段,以帮助其走出失独事件阴影,重新融入社会。本研究旨在了解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现状,明确其基本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社会支持状况的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其社会支持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我国东部某省辖市抽取失独家庭父母235例。具体抽样方法为:(1)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根据经济水平将该市各区分为高、中、低3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区,共抽取6个区;(2)根据区卫生计生局提供的数据,在每个区中选取失独家庭较多的2个街道进行调研,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取235例失独家庭父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考虑到45~60岁的失独家庭父母多不会选择再生育,将来会成为失独老年人,因此本研究纳入对象的年龄≥45岁;(2)意识清楚,愿意并能够配合调查。排除标准:(1)搬迁至外地居住者;(2)社区计生干部反映,拒绝各种慰问与调查者。
1.2 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教师、大学生、社区计生干部担当调查员,对纳入失独家庭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可以直接接触到的失独家庭父母,由教师或大学生开展调查;对于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的拜访者,由经常慰问并对其较为了解的社区计生干部开展调查。调查地点设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失独家庭的家中或集体到户外场所(如茶馆)。本研究涉及的主要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的健康描述系统[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由调查员客观、真实地询问受试者,并在调研当晚核实问卷有无漏填、笔误、相互矛盾的地方。共发放问卷235份,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剔除社会人口学特征和SSRS量表填写缺失/互相矛盾>50%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7%。
1.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是否有第三代、自评健康状况、患病种数,其中患病种数参考失独家庭父母病历填写。
1.2.2 EQ-5D中的健康描述系统 用于评价失独家庭父母的生命质量,包括移动性、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压抑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没有任何困难”“有些困难”“有极度困难”3个水平。目前我国尚缺乏EQ-5D指数得分的计算方法,因此本研究采用与我国同处亚洲东部地区的日本的积分换算表计算,EQ-5D指数得分为-0.11~1.00分[3]。
1.2.3 SSRS 用于评价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共10个条目,分为主观支持(条目1、3~5)、客观支持(条目2、6~7)、对支持的利用度(条目8~10)3个维度。条目1~4、8~10分别计为1~4分;条目5按A~D选项的支持程度,各选项分别计为1~4分;条目6~7根据支持来源分别计为0~9分。量表总得分为3个维度得分之和,分数越高表明社会支持程度越高。一般以总分≤20分,为获得社会支持较少;以总分21~30分,为具有一般社会支持程度;以总分>30分,为具有满意的社会支持程度[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将SSRS得分进行对数转换后,其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失独家庭父母的基本情况 192例失独家庭父母中,男91例(47.4%)、女101例(52.6%),年龄≥60岁151例(78.6%),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15例(59.9%),婚姻状况为在婚129例(67.2%),月收入<3 500元142例(74.0%),无第三代144例(75.0%),自评健康状况为好94例(49.0%),未患病70例(36.5%),平均EQ-5D指数得分(0.80±0.10)分。该地区失独家庭父母的退休金为70~10 000元/月,平均金额为(3 744±1 692)元/月;政府补助金为0~1 860元/月,平均金额为(701±354)元/月。
2.2 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 192例失独家庭父母的SSRS总得分为19.0~46.0分,中位得分为34.3(12.9)分。其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分别为 8.0~28.0、3.0~8.0、3.0~12.0分,各维度中位得分分别为20.0(8.0)、7.0(3.0)、7.0(3.0)分。不同婚姻状况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者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第三代者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评健康状况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失独家庭父母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SSRS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为因变量(赋值:经对数转换后以实际值纳入),以社会人口学特征、EQ-5D指数得分为自变量(赋值:性别,男=1、女=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高中/中专=2、大专及以上=3;婚姻状况,在婚=1、非在婚=2;是否有第三代,否=1、是=2;自评健康状况,好=1,中=2,差=3;其他指标均以实际值纳入),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是失独家庭父母主观支持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EQ-5D指数得分是失独家庭父母客观支持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EQ-5D指数得分是失独家庭父母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EQ-5D指数得分是失独家庭父母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失独家庭父母的SSRS得分比较〔M(QR),分〕Table 1 Total SSRS score,subjective support score,objective support score 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 score among Chinese people bereaved of their only child by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2.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SSRS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P<0.06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赋值情况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是失独家庭父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是失独家庭父母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本研究纳入失独家庭父母的SSRS总得分为19.0~46.0分,中位得分为34.3(12.9)分,虽然中位得分较好,但不同情况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程度差异较大。其中,不同婚姻状况、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第三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均有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和月收入是失独家庭父母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因素。失独家庭父母由于丧失唯一子女,家庭支持不可逆性降低,因此其社会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以及失独家庭父母自身。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失独家庭父母获得更加有效的社会支持,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因此,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结合本研究结果,提出完善失独家庭父母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和对策如下。
3.1 夯实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内容,主动维护和改善失独家庭父母的健康状况 2014年该市政府发布“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签约对象主要为具有该市户籍的参保居民,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主,居民可与社区内1名全科医生签约,在签约期限内,社区全科医生为其提供健康管理、基本医疗、双向转诊、家庭病床、健康教育等个性化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本研究中,不同自评健康状况失独家庭父母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存在差异。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影响了失独家庭父母获得支持的能力,降低了其自身的社会支持程度。由于失独家庭父母缺乏就诊陪同人员,如健康状况不好,会给其生活造成更多困难。因此,应将失独家庭父母纳入社区签约的重点人群,由全科医生为其提供定期和预约上门服务,为其建立长期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检查、三级预防、中医“治未病”、基本医疗及双向转诊等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并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切实维护和改善其健康状况[5-6]。
表2 失独家庭父母社会支持状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ocial support of the Chinese people bereaved of their only child
表3 失独家庭父母社会支持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ocial support of the Chinese people bereaved of their only child
3.2 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失独家庭父母进行评估,为有需求者提供群体化或个体化服务 失独家庭父母主观支持维度的中位得分为20.0(8.0)分,与其他维度相比,得分较不稳定,这可能是由主观因素波动导致。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每天经历的生活事件都是应激源,可以引起情绪波动,通过下丘脑-垂体-激素轴的作用可以影响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引起躯体健康的变化[7]。当慢性应激源持续存在,引发的负面情绪未能消除,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失独家庭父母由于受到不幸事件的重大打击,必然会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加之年龄的日益增长,对健康极为不利。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婚失独家庭父母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均高于非在婚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是失独家庭父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婚姻状况好的失独家庭父母在婚姻中受到配偶的尊重、帮助与理解;而非在婚的失独家庭父母,由于失去了唯一的独生子女,同时也失去了配偶的支持与关心,严重影响了其社会支持程度。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单元,是一个具有密切情感接触的团体,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一个家庭中和谐的环境、合理的营养、良好的睡眠以及正常的情感交流,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基于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丧偶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较大,丧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配偶健在者[8]。失独事件发生后,也会给失独家庭父母巨大的心理打击,不仅使其失去了日后生活的乐趣、经济支持及精神寄托,也增加了其对日后养老的顾虑。失独事件发生后,失独家庭父母间的关系可能会产生危机,夫妻间渐渐失去对彼此的关心、问候及支持,进而导致家庭这一重要支持来源缺失。
本次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的失独家庭父母,在遭受失独事件后,所遭受的打击和日后的康复过程、结果可能不一样,对于心理咨询师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建议建立完善的心理援助机制,由社区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师为失独家庭父母进行评估,为有需求者提供群体化或个体化的心理咨询(治疗)服务,组织团体辅导活动,及时为其提供心理援助,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其精神安慰,帮助其摆脱失独事件的心理阴影,传达社会关怀[9]。同时,也可以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为其提供定期的上门慰问、家政服务、烘焙蛋糕、聚会活动等,丰富其业余生活。
3.3 筑牢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是失独家庭父母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影响因素。月收入高者拥有和可以支配的资源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社会支持水平;相反,月收入低者,社会支持状况较差[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第三代的失独家庭父母SSRS总得分低于无第三代者。这可能是因为多数第三代属于未成年人,抚养负担较重,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失独家庭父母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低的失独家庭父母,其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越高。随着年龄的升高,失独家庭父母的语言表达能力减弱、生理功能衰退、生活行动不便,导致其参与社会活动的可能性降低。研究表明:愿意接受他人帮助、自愿融入社会者,参加社交活动越多,交际越广,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越高;这有利于缓解失独家庭父母的悲伤情绪,促进失独家庭父母重新融入社会,提高其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增加其收入来源[13-14]。
因此,建议:(1)有关部门完善失独家庭相应补偿制度,建立专项扶助基金,有针对性地制定补偿标准。需要抚养年龄较小或学龄期第三代的失独家庭,应依具体情况给予其上学或生活方面的经济支持。(2)积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失独家庭父母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行失独家庭父母的分类帮扶机制,如在就业、购房、税收等方面给予其优惠或部分减免。(3)针对失独家庭父母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为失独家庭父母的生活提供保障。调研过程中发现,社区会给失独家庭发放家政券,由杭网义工为失独家庭提供上门家政服务;民政部门购买了“麦田圈”等社会组织服务,为失独家庭父母提供户外活动、上门慰问等服务,以增加其生活乐趣。(4)应加强社区志愿者的队伍建设,提高其服务的专业性,发挥其在失独家庭父母帮扶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虽然外界的多种社会支持服务会以各种形式提供给失独家庭,但失独家庭父母自身由于失去唯一子女而丧失了生存与融入社会的意志,具有逆反和敏感心理,对外来的一切支持与帮助会表现出拒绝情绪。因此,建议帮助失独家庭父母学会自我纾解和互相帮扶,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失独家庭父母同辈群体,构建失独家庭父母社会关系的同辈互助网络,促使其相互鼓励、相互救助[15];建议构建“劳务储蓄”等形式的互助机制,动员各类人群到社区为其提供服务,鼓励低龄和健康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以建立、壮大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服务队伍;提倡居家养老、老年人互助、社区补贴、基层组织购买养老服务等,以保障失独家庭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16]。
作者贡献:常明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孙笛枫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周影进行统计学处理;何达、郑文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朱晨曦撰写论文;樊宏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荣超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1]周平双.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对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J].现 代 营 销,2017,15(4):164.DOI:10.3969/j.issn.1009-2994.2017.04.133.ZHOU P S.The study on the elderly's pension problem based on social support theory[J].Modern Marketing,2017,15(4):164.DOI:10.3969/j.issn.1009-2994.2017.04.133.
[2]孙红远.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论的视角[J].科教导刊,2017,9(2):154-155.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74.SUN H Y.A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home care for the elderly who lost the only chil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pport theory[J].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2017,9(2):154-155.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74.
[3]李明晖,罗南.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应用介绍[J].中 国 药 物 经 济 学,2009,4(1):49-57.DOI:10.3969/j.issn.1673-5846.2009.01.007.LI M H,LUO N.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uropean Five-dimensional Health Scale(EQ-5D)[J].Chinese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2009,4(1):49-57.DOI:10.3969/j.issn.1673-5846.2009.01.007.
[4]李佳,郑安云.老年人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3):440-443.DOI:10.13342/j.cnki.cjhp.2018.03.034.LI J,ZHENG A 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mental resili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8,26(3):440-443.DOI:10.13342/j.cnki.cjhp.2018.03.034.
[5]刘盼盼.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管向梅.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探讨——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6(8):24-30,35.GUAN X M.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family pension——based on family life cycle[J].China Social Welfare(Theoretical Edition),2014,6(8):24-30,35.
[7]陶裕春,申昱.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4,35(3):3-14.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3.001.TAO Y C,SHEN Y.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rural elderly[J].Population &Economics,2014,35(3):3-14.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3.001.
[8]晁霞,高春凤.城市社区失独老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 业 与 科 技 论 坛,2014,13(6):11-13.DOI:10.3969/j.issn.1673-5641.2014.06.003.CHAO X,GAO C F.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y[J].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4,13(6):11-13.DOI:10.3969/j.issn.1673-5641.2014.06.003.
[9]方曙光.社会断裂与社会支持:失独老人社会关系的重建[J].人口与发展,2013,19(5):89-94,109.FANG S G.Social fracture and social support:reconstruction of lost only old man of social relations[J].Population & Development,2013,19(5):89-94,109.
[10]杨君宁,凌涵宇.失独老人心理援助的公共支持体系研究[J].管 理 观 察,2016,36(23):45-47.DOI:10.3969/j.issn.1674-2877.2016.23.014.YANG J N,LING H Y.Study on the public support system for the psychological aid of the elderly[J].Management Observer,2016,36(23):45-47.DOI:10.3969/j.issn.1674-2877.2016.23.014.
[11]郑轶.“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商,2016,6(21):39,56.ZHENG Y.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of "lost independence"[J].Business,2016,6(21):39,56.
[12]李妍,马丽萍.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重建调查研究——基于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的调研[J].学理论,2016,58(4):88-89.LI Y,MA L P.Research on the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lderly——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to Streets in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J].Theory Research,2016,58(4):88-89.
[13]江萍.社会支持视角下城市失独老人的社会关系重建[D].合肥:安徽大学,2016.
[14]陈莹.失独老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网络建构[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50-56.DOI:10.16007/j.cnki.issn2095-7114.2015.04.009.CHEN Y.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network in spiritual support of the aged bereaved parents[J].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2015,29(4):50-56.DOI:10.16007/j.cnki.issn2095-7114.2015.04.009.
[15]方曙光.断裂、社会支持与社区融合: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5):105-112.FANG S G.Fracture,social support and community integration:reconstruction of the childless old men's social life[J].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13,45(5):105-112.
[16]戴悦.台南市和福州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比较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