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广西少数民族沿海城市居民消费价值观调查研究

2018-06-30 04:56韦曼莉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新时代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沿海城市居民消费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了解居民的消费价值观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引导居民树立绿色消费观,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价值观;绿色生活方式

1 前言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消费价值观即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属性的重要性的评价[2],在决定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中起着行为导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3]。而对于消费价值观概念的解释,一是指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对消费的根本看法,强调的是个人的心理、文化及社会等因素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二是强调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这两种解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解释了消费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此相应的,人们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甚至一直以来被视作资本主义价值观产物的“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甚至是“拜金主义”也在不断的出现。由于部分消费者拥有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不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导致奢侈浪费、冲动性购买、不合理消费等行为,这些行为与新时代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相违背,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新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诸多社会现实问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新时代下少数民族沿海城市居民消费价值观存在问题

调查对象是广西北海市的居民,采用蔡铁成,秦琴,张进辅[5]编制的《少数民族消费价值观问卷》,通过随机抽样法,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有效的问卷是186份,无效问卷14份,有效率为93%。其中,少数民族154人,非少数民族32人;男性73人,女性113人;样本的总体年龄是18-50岁。该问卷有三个公共因素(1)炫耀性(2)勤俭性(3)享受性。炫耀性主要内容为消费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成功、与众不同等,与之相反的是实际性;勤俭性主要内容为消费中节省的程度,与之相反的是浪费性;享受性主要内容是消费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提高生活质量,与之相反是克制性,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生活质量差。根据数据统计进一步分析,该市居民消费价值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2.1 居民消费价值观多元化,勤俭性占主导,部分人有享受性倾向

我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對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国学者赵东坡[4]指出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有不同的类型,并且从生存型、温饱型、发展型、可持续型依次变化。根据(表1)居民的享受性因素得分可知,分数越高,表明消费时,越会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尽量享受生活。该城市居民在享受性上占8.1%,勤俭性占主导,部分人有享受性倾向。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时期,国内传统消费观念也不断受国际消费观念冲击和影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受到多元价值观的挑战,并逐步被个性化的消费价值取向代替。如果不继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消费价值观上部分人的享受性倾向会逐渐扩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重视新的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2 青年群体消费价值观炫耀性突出,中年群体消费价值观享受性突出,消费环境亟待优化

通过方差检验分析结果(表2)可知,不同年龄组城市居民在消费价值观的炫耀性、享受性上有显著性差异。

在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成功、与众不同,18-30岁居民的炫耀性大于30-40岁;消费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提高生活质量,注重生活的品质,30-40岁的享受性大于18-30岁居民。这说明了青年群体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显示自己身份、地位、能力、财富、成功的消费价值观;而中年注重生活的品质,愿意选择享受性的消费价值观。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物质丰富,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发展的现状。因此,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3 高收入群体倾向于选择炫耀性和享受性的消费价值观

为了分析月收入与消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消费价值观中的3个因子(炫耀性、勤俭性、享受性)与月收入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消费价值观三因子与月收入显著相关,月收入与炫耀性、享受性因子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勤俭性因子显著负相关,即月收入得分越高,勤俭性水平越低。也就是说,虽然在以上分析结果中得出大部分居民的消费价值倾向为勤俭性,但从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月收入越高的人群,越不会选择勤俭性作为消费的倾向。

也因为该地区是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在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以往落后的产业全部被沿海经济新兴产业代替。根据居民在问卷各个维度上回答数值频数分布发现,只有少数的人在消费的时候,存在炫耀心理和节俭心理,其余的多为享受心理。这说明,经济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享受,注重生活的品质。

3 新时代下少数民族沿海城市居民消费价值观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教育引导,提倡合理消费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调查显示,青年的炫耀性和中年的享受性倾向明显,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为了倡导合理消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首先,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公民,特别是青少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突出培育公民勤谨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之风,结合传统节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倡导“光盘行动”,努力使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合理消费观浸入公民的生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制约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最后,借助网络力量,营造舆论氛围,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社会合理消费环境

个人的道德品质与社会的道德风气都需要长期引导、精心培育,个人的价值观,特别是消费价值观更需要社会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一是以个人为主体,以身作则。从身边小事事做起,自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把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道德实践。二是以社会为主导,积极推动。积极推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活动,培育崇尚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社会风尚和道德风尚。三要摒弃不良消费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多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弱化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价值观。四要节日为载体,丰富合理消费的主题活动形式。利用国际性节日及民间传统节日举行形式多样、丰富多才的群众性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使人们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公民道德修养,逐渐摒弃不良的消费观念,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

3.3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所谓绿色生活方式,主要是倡导绿色消费,强调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与以往传统的衣、食、住、行、游不同,以达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人类世世代代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一要理解绿色生活理念,培养积极健康生活习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根植于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制自身对物质的过度欲望,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行为。二要转变消费方式,绿色消费。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遏制攀比性、炫耀性、浪费性行为,将铺张浪费、炫耀、享受的观念转变为绿色、健康、和谐、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推广共享理念,为绿色生活提供更多的空间、场所和设施。例如:通过共享单车提高公众的绿色出行率,提高城市中心區的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四要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协助的作用,推动绿色生活。通过加强环保宣传、监督,强化“禁塑令”,回收废旧物品如:旧手机、电动车电池等并妥善处理等,通过这些方式,促使公众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五要发挥典型、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以正面的形象树立榜样,共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和普及,调动大众践行绿色生活的积极性,引领生活绿色化潮流。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消费行为是公民最普遍的日常行为,是消费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践行到位的缩影,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们从理念上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同时需要从个人、社会、政府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因此,应从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开始抓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价值观,形成充分尊重生态环境,重视环境卫生的绿色生活方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树立社会新风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2]Tse DK, Wong JK, Tan CT. Toward some standardized cross- cultural consumption value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88, 5:387-395.

[3]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4.

[4]赵东坡.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9,第10期(10):20-21.

[5] 蔡铁成, 秦琴, 张进辅. 西双版纳勐腊县少数民族消费价值观调查[J]. 凯里学院学报, 2009, 27(2):42-46.

作者简介

韦曼莉,女,教育硕士,中共百色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消费心理与行为。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新时代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