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实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8-06-30 06:54杨治文
学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杨治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触摸感知、讨论探究与总结反思,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实验教学;小学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1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75

在數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使死记硬背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常态,再加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空间。小学生对于动手操作有着由衷的热情,如果教师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经验联系起来,以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数学实验引入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猜想,以创造性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使问题最终得到有效的解决。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让学生亲手触摸,深入感知,激发思维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实验教学的形式也非常简单,有的时候只需要进行一次简单的测量,或是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学习“克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对“克”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师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克数,而是让学生亲自来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对“克”产生亲身感受,在直观的体会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首先,为学生准备了不同质量的砝码,先让学生观察砝码的大小,再让他们用手掂一下,看看各种质量的砝码有什么区别。然后,为他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绿豆、花生、栗子、瓜子等,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称重。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还能使他们充分感受到“1克”的物体有多重。最后,让学生自由活动,先估算自己的铅笔、橡皮、文具盒的重量,再拿天平称一下,记下具体的克数。这样,学生对于“克”的认识就更加完善了。

在本节数学实验课的学习中,学生全都参与到了实验活动中,他们对计量单位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教材中的知识也理解得更为彻底,既延长了学生的记忆时间,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受年龄影响,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利用起来,为学生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再引导他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有一张厚度为0.08的纸,如果将纸对折,它的厚度是多少?对折2次、3次、4次……n次呢?

解答本题时,教师让学生每人都拿出一张A4纸,将纸对折,每对折一次都测量一下纸的厚度,并将折叠的层数和厚度都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折叠、测量完毕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厚度与对折次数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随之得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数学规律,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直观、恰当的实验展示这些数学规律,就能够降低数学规律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多为学生设置一些动手、动脑的实验,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汲取数学知识,玩转数学。数学实验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们都具备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挖掘数学的本质,明白数字变化与发展的原理,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重总结、勤反思,促进学生抽象概念的形成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利用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心理学理论上来看,儿童的认识规律要经历一个由感知到表象最终到概念的过程,实验教学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规律,它能够促使学生改变以往那种被动听课的学习模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能充分调动起来,多方面、全方位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知识的表象就会逐渐形成,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去,通过事物的表象去概括它的本质特征,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测量相关的小实验。这个实验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圆的周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并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圆的周长是指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求圆的周长?”有的学生说要量一下。教师说:“圆的周长是一个曲线,它不可以用直尺测量,应该用其他的什么办法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想一想应该怎样利用资源,找找身边的东西,把自己的思路记下来。10分钟后我们让小组代表来展示本组的测量方法。”时间过去后,小组代表纷纷展示了本组的测量方法,有的说用软尺测量,有的说用绕线的方法测量,有的说用滚动的方法测量。

在本次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实现了由表象感知到概念总结的提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实验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也有了不同的亲身体验,他们的学习经验得到了积累,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总之,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直接呈现知识的模式,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和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种必然,也是与学生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需求相符的,它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教师要合理利用实验教学,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7).

[2] 曾玉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黑河教育,2016(1).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