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

2018-06-30 05:52时培升
学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创造美鉴赏诵读

时培升

摘 要: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中,诗歌诞生最早,普及最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选入语文教材的篇目均属名篇佳作,文化内涵丰富,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因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诵诗言,入诗境,品诗味,感诗情,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习鉴赏融于一炉,循文、析象、悟理,对古诗词审美教学的理解与评析也会水到渠成,就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受益提高。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诵读;鉴赏;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76

诗是美的艺术,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选入语文教材的篇目均属名篇佳作,文化内涵丰富,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如何从古诗词入手探索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

一、音画助读领悟形象美,享受艺术美

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媒体诵读使静止的诗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可以将学生更快更深地带入诗境,去领略那震撼人心的音乐美、图画美、思想美。反复诵读,于有声去体味无声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走入诗境,撞击出心灵的共鸣。古诗词艺术美的重要方面就是自身的节奏感和韵律产生的音乐美,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是变文字符号为可感视觉和听觉的最有效的方法。要想使学生品得其中真味,就要求教师在指导诵读上下工夫,应让诵读成为古诗词教学渗透审美情趣的主旋律。教师的范读、领读,学生齐读、角色读都应是古诗词教学诵读指导体悟美感的有效手段。例如,古代很多诗词大都是配乐来吟唱的,现代的《明月几时有》等篇目,旋律婉转优美,音乐感极强,此类诗歌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体悟咏唱诵读带来的美感。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披文悟道,挖掘作品中的思想美、道德美、人情美、哲理美等。如陆游因主战而遭贬,寓居山村作《游山西村》,诗中描绘的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色彩绚丽的乡村风光中有“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人情美,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风俗美,有“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俗美,更有凝结在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反映诗人积极向上的心境的哲理之美。

二、反复诵读感受节奏美、韵律美,体验情感美

教学语言本身就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讲授语言是向学生传达美的载体,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就要设身处地地用美的思维、美的语言装点课堂。张弛有致、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在灵动、亲切、激情、幽默,富于智慧和情感的语言引领学生陶醉于课堂时,文学艺术之美也就在学生灵魂深处扎根了。授课语言的美与跟学生由此自然引发的审美观有机相融,便在悄无声息中营造了课堂的和谐之美。循文、析象、悟理,对古诗词审美教学的理解与评析也会水到渠成。于漪老师谈她讲《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的经验是说:“我的那份教案,与其说是用笔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教学时,于漪教师把教材情、教师情和学生情“三情”融为一体,在动人心魄的感情中,将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升华,师生间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不难看出,教师教学语言修养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美感的诱发。

一曲“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以其清新的、动态的、自然的美感,极具童趣的鲜活色彩早已印映在孩提时代的学生的心坎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所以千古流传,百读不厌,又何不是文天祥《过零丁洋》所体现的诗人的凛然正气、爱国激情以身殉国的崇高美。在反复读中寻找情感的交汇点,在情感指导下寻求朗读的切入点,又怎能不神思飞扬,沉浸在与作者的情感的交融与共鸣之中呢!

三、深入研读,鉴赏意象美,领略意境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也说过:“對于我们的眼睛,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体悟诗词语言所蕴含的美学因素,引领学生发现美。

例如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语言简洁洗练,形象性强,描山水画人物,片言只语,却韵味无穷。教学这首小令时,我引导学生,这首小令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意象,让学生认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所构成的画面。析象,悟理,探究,深情诵读,通过点拨,学生初步认知出这些意象里的萧瑟苍凉,清雅安适,悲愁凄苦的情景,进而理解这些意象中: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萧瑟的秋风中的灰暗,一面是夕阳余晖涂抹的金黄所呈现出来的色彩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作品这种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把本来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悲苦之情,借助物象画面表达出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披文者观文以入情”。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让古诗词走进生活,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闻声睹状,能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更为直接地感知诗词中美的意蕴,推进审美想象,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美,创造美。每学期我们通过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从课内到课外,有效拓展学生古诗词学习审美渗透空间。活动中语文教师全体参与,选定诵读内容、制定背诵与诵读的计划,安排各班在规定时间组织指导形式多样的诵读表演活动。集体诵读与背诵、单独诵读与背诵、表演背诵相结合,通过演、唱、诵配上舞蹈、音乐、画面等展现诗词内容,领悟诗词意境和美的意蕴。这对于初步具有自觉审美意识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大大拓展了他们的审美想象空间。

“要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以自己的人文素养把诗词的神韵转化成学生的审美气质,这才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佳境。教学中按照美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深研教材发现美,动之以情传导美,析文悟理创造美。学习鉴赏熔于一炉,就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受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子和.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7(22).

[2] 赵加秀.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7(22).

[责任编辑 张亚欣]

猜你喜欢
创造美鉴赏诵读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