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京
摘 要:人才培养与就业以及社会供需关系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英语专业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增加就业以及完善相关部门就业指导和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英语专业;就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0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03
面对新时代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局面,面对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形势,经济和文化活动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我省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就成为了影响开放强省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凸显的英语人才和英语就业的双重危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增加就业,服务河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一、河北省英语专业人才就业及供需现状
英语专业一度是就业率高的热门专业。随着高校英语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英语专业曾连续六年(2008-2013)位列红牌专业。近几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趋于缓和,但英语专业人才就业的形势并未根本好转。
据调查,我省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对于单纯掌握英语语言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减少,对“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或者掌握英语和一两门其他语种的复语型人才则有着较大的需求,而这部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大型“会务商机”日益频繁,对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等高端英语人才也存在一定需求。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所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结构性过剩,即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一)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够深入
近几年,我省许多高校开始逐步向“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的综合培养目标迈进。但综合比较不同种类高校的培养方式之后就会发现,无论是综合院校、理工院校还是师范院校,办学模式基本雷同,开办的专业和方向相差无几,培养类型趋同。就英语本科来说,多所院校都在2007年至2009年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方向,但实际培养却缺乏鲜明的特色。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并没有利用好自有的学科优势,未能实现有效地学科交叉和文理渗透。整体上,我省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尚未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部分院校在寻求英语专业特色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最佳结合点上,在处理英语语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之间合适的比例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个别院校英语专业在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特色上盲目学习国内重点大学,使得学生不但没能深入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还损伤了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课程设置方面,我省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显然尚未形成服务于河北的“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导致合格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数量匮乏。
(三)复合型英语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后备力量不足
目前,我省的英语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纯语言文学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不能适应全新教学模式的要求。我省现有教授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英语专业出身,自身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另一类教师则是相关专业的教师,英语授课水平有限。师资力量是教育的根本,我省英语专业的师资现状,无疑从源头上制约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英语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我省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大部分院校对师范类学生组织集中实习,其他专业方向很多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部分院校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能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的机会较少,并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容易使实习流于形式。这些状况致使学生在语言交际能力、隨机应变能力的实践收获甚微,创新型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五)政府、高校及相关组织的统筹管理和就业指导不能满足需要
调查发现,学校的就业指导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社会的相关渠道也没能有效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需加强。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就业创业,但对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题的研究与解决,相关部门和协会并未起到凝聚力量、组织协调各方共商统筹发展计划的作用。
三、提高我省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考虑我省英语专业的生源水平和经济发展需要,河北省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主要采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大胆尝试,也要因地制宜重实践。各高校应本着“本土性”“多元性”“发展性”的原则,探索我省高校按地域及传统优势分别进行“学科间复合型”及“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应进行个案实证研究探讨多种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从实践层面为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提供支持。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实现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作保证。构建课程体系模块应以人才培养观和市场定位为前提,课程的设置应突出专业特色,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选择性和适应性原则。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如何复合都要始终坚持以英语专业课程为主干课程。课程设置既要加强英语基础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知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够一专多能。各种具体模式应从简单的课程层面的组合上升到学科层面的融合。
(三)加强教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人物,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横向联合,内培外引”能够有效促进培养复合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横向联合”是指高校各个学院之间在师资建设上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内培外引”则指各个学院将培养内部教师与引进外部教师结合起来。要拟定新的教师培养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现有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引进人才主要引进具有丰富的其他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或具有其他专业背景、外语水平较高的人才。同时,应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机制,以此推动教师主动更新知识,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关注学科新领域,以尽快适应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要建立奖励机制,保持较高水平教师的稳定性,减少人才外流。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各高校应根据用人单位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和英语专业发展需要,开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项目,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制定符合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践内容,将基本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性和整体优化。要有效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按照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和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与各类用人单位沟通合作,力争建立更多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拓宽学生英语专业技能实践的方式和渠道,增强办学实力。
(五)政府及相关组织统筹优化英语专业发展,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应加强各部门配合,统筹规划英语专业办学。应在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学会的指导及配合下,尽快建立我省外语人才需求及预测机制,立足全省各高校英语专业实际,制定符合我省经济文化建設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对全省高校外语院系资源进行客观分类及统筹,协助省内各高校外语院系确立合理的办学目标及特色,避免省内高校之间因盲目学习或竞争造成功能重叠以及资源浪费。建立河北省英语专业人才信息库,可在构建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的同时,实现我省英语专业毕业生动态跟踪,有利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掌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为我省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提供可信数据。在就业指导方面,可联合我省各高校,成立由英语专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及高校英语专业负责人组成的英语专业建设与就业指导委员会,负责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指导、咨询、服务工作。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应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省高校英语教育和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和外语学术团体应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以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创新并优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为我省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为我省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付馨慧.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5(35).
[2] 彭萍.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