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瑞,郜瑞平
1.包头市第三医院创伤关节一病区,内蒙古包头 14000;2.包头市李德皮肤病医院康复科,内蒙古包头 014000
踝关节损伤多发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部位,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后进尽早进行治疗,如尽早治疗会造成踝关节不稳,这也是引发踝关节骨关节炎和踝关节软骨损伤的主要诱因[1]。踝关节扭伤后经常会产生外踝撕脱性骨折,但由于这部分骨折部位小且复位效果不明显,在临床诊断中不被重视,不针对其进行中专门诊断。外踝撕脱性骨折缺少国内外专业临床研究以及治疗。该文通过对该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的临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从该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的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了42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8~52 岁,年龄均值为(32.6±9.4)岁;发生扭伤 1~15次,平均扭伤(8.3±2.6)次,首次扭伤到治疗前时间为1~24 个月,平均(12.8±9.4)d。 按首次扭伤到治疗前时间把患者进行分组,在在首次扭伤12周内进行治疗的分为A组21例,在首次扭伤12~24周内进行治疗的分为B组25例,在首次扭伤超过24周再进行治疗的分为C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经MRI以及X线检测后均确诊为外踝撕脱性骨折,经踝关节抽屉试验为阳性;但患者患有神经、血管疾病、肌腱损伤疾病等均不在该次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内[2]。
对所有患者进行Brost修复术,修复受损韧带,清除骨块。在患者外踝处做一弧形手术切口,将跟腓韧带与距腓前韧带进行分离,找出撕脱骨块,之后请除撕脱骨块。将腓骨前缘和下缘的骨膜分离,作骨槽,利用1.8 mm的钻头在距离距腓前韧带止点的腓骨前缘做两个5 mm深的骨道[3],两个骨道间分别距离5 mm,每个骨道中放置一枚带线锚钉(1.8 mm),在置入两锚钉的腓骨前缘至距腓前韧带断裂处及进行缝合,在踝关节于轻度外翻中立位将两端缝合韧带拉紧打结并进行固定,之后把缝合线通过腓骨骨膜再拉紧打结固定,把骨膜至于韧带止点上,将剩余缝线减掉,之后再把剩余骨膜至于韧带止点上进行缝合固定。最后清洗创面并将切口逐步闭合[4]。
术后利用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轻度外翻中立位;每2 d进行换药1次,并检查患者创面恢复情况;术后13 d拆线,21天拆石膏,并利用夹板固定,之后进行为期16周的屈伸、轻量、踝关节等各项训练,16周后可进行运动。
所有研究对象术前都进行X线踝关节侧位、正位拍摄和MRI踝关节扫描;术后进行X线踝关节侧位、正位拍摄并对固定状况进行评价。利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周随访情况进行评分[5]。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8例患者术前经X线和MRI检测后,均检测出可能存在外踝撕脱骨折现象,有62例经X线拍摄后确诊为存在外踝撕脱骨折,具有91.18%的检出率;有经X线拍摄后为确诊当经MRI检测后能存在外踝撕脱骨折现象的有6例,具有8.82%的检出率,检测结果在手术过程均与检验结果相符。
3组患者手术前AOF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周AOFAS评分结果与手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踝关节扭伤多是由运动损伤引起的,当踝关节扭伤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距腓前韧带以及跟腓韧带损伤,踝关节外侧分平衡结构被打破,造成踝关节不稳定,使踝关节频繁发生扭伤,形成恶性循环,如不尽早进行治疗,甚至还会合并其他关节损伤。外踝撕脱性骨折,由于骨块体积不大,在前期的临床诊断中检出率不高,因此在进行踝外撕脱性骨折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研究发现,68例患者术前经X线和MRI检测后,均检测出可能存在外踝撕脱骨折现象,有62例经X线拍摄后确诊为存在外踝撕脱骨折,具有91.18%的检出率;有经X线拍摄后为确诊当经MRI检测后能存在外踝撕脱骨折现象的有6例,具有8.82%的检出率,说明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患者使用X线以及MRI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为降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修复受损韧带,清除骨块。该文将研究对象,根据首次扭伤至手术治疗之间将患者进行分组。将三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以及术后24周AOFAS评分情况分析,手术后24周AOFAS评分结果与手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在扭伤后12周至24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恢复情况最佳。
表1 两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以及术后24周AOFAS评分情况分析[(±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以及术后24周AOFAS评分情况分析[(±s),分]
组别 手术前 手术后24周 手术后24周与手术前分值差异A 组(n=21)B 组(n=25)C 组(n=22)51.78±8.38 58.28±6.79 52.12±13.73 91.18±3.86 88.82±4.69 86.95±3.43 39.40±4.52 30.54±2.10 34.83±10.30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患者使用X线以及MRI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1]岳基锋,薛少驰,张自飞,等.252例踝部损伤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7,7(2).
[2]张本武,张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3):118-119,122.
[3]曾效力,董相宇,肖秀云,梁振华,冯有丽,柯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37-140.
[4]李庭,孙旭,李绍良,等.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3):209-213.
[5]田婷婷.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