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有效开展

2018-06-28 16:46叶春霞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叶春霞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实行了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教育事业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研究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于初中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互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互动并不是一个新兴词汇,自古都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讲坛中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一定程度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侧重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互动教学模式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当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仍是灌输式的教育,为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上升。

一、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

只有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主动地捕捉教师的期待,并主动地配合教师,通过解答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探讨等形式实现有效互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心理特征、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就地取材,对现有的教材,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补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法,确定课堂教学中的最优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目标,师生们就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地进行师生互动,否则就会漫无边际、漫无目的,难以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采用提问等形式让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例如,在讲《陋室铭》时,针对“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个目标,就可以用如下几个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1)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2)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3)文中是怎樣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4)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从哪里看出来的?(5)作者一方面写自己的心静体闲,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华、兼济天下,是否矛盾?为什么?(6)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二、调节气氛,鼓励学生发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听命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气氛不可谓不严肃,学生思维不可谓不固化。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型的师生关系也被不断提出。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比起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以往的权威代表,而是一个引路人。只有做到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自主权,重视他们的思想交流,才能建立适合学生发言,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责任由教授更多地偏向于引导。因此,学会活跃气氛,巧设情境,就成了教师教学预设方案中的主体。

课堂教学有时候需要以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基本环节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互动方式,调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以“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科学评价”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按照教师和教材上的要求,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进行的一种对知识和信息地理解和吸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且产生疑问。这样,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时候就有了侧重点。自主学习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适时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适时利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意识地设置符合学生不同层次的疑点,并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创设高一层次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可采取悬念式、直观式、矛盾式、开放式等。

1.悬念式情境。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悬念式情境可设于课程开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求知欲望;也可设于课程结尾,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激起继续学习的热情。

2.直观式情境。这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形象的直观问题,学生易于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认真思考激起兴趣。因此,教师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素材,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接近于生活实际问题情境。

3.矛盾式情境。教师在教学中,从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矛盾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过程,学生对事物产生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4.开放式情境。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探索某些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能提出多种问题,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总之,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以上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多读、精读、巧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大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林丹.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中互动探究课堂的有效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8(28):53.

[2]于海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05):12-13.

[3]方舒.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课堂的有效开展[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11):46.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