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朕廷
摘要:翻转课堂是针对当今社会的创新型人才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学习后,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答疑。在我国,翻转课堂模式实行呈现出一些弊端。本文基于交往-灌输式教育理念,针对翻转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视频学习过程抽查、教师讲授与翻转课堂交替进行、教师考核制度建立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校教育;翻转课堂;交往-灌输式教育
1 引言
当前,国内的中小学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灌输式教育方式,即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而这种模式会使学生缺乏思维思考,出现“学”“用”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于是,翻转课堂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学习后,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答疑。它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提升了课堂互动的机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课堂,并且为老师提供了更新以及创新课堂活动的机会和平台,也让学生可以获得更优质,范围更广的教学资源。
但实践显示,翻转课堂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觉性。既然想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那么如何知道学生回家后是否有按要求复习总结今天所讨论的知识点?是否观看了老师事先准备的视频来学习新知识?另外,视频学习更适用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他们拓展思维,而自觉性较差的同学更需要的则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梳理知识框架逐步掌握知识。正所谓“因材施教”,过于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目标不明确。因此,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改进空间。本研究从交往-灌输式教育理论出发,探讨如何将师生平等且重视学生自主思考的理念融入到翻转课堂之中,为翻转课堂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2 翻转课堂的模式及特点
2.1发展及模式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由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在为几名落课同学补课时提出的。起初翻转课堂是由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EricMazur)教授提出并由美国迈阿密大学莫里·拉吉(MaureenLage)和格兰(Glenn Platt)介绍,2007年杰里米在博士论文《翻转课堂在学习环境中的效果》中具体地描述了这种课堂是如何翻轉的,例如:课下老师不再布置家庭作业,而是让学生自主观看提前准备好的视频,以此让学生提前接受新知识、独立思考。这可以说是一种更深入的“课前预习”,改变了以往“老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课上则改为同学之间进行小组讨论,老师由主动群体变为被动群体去融入每个小组。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一项研究热点,被越来越多老师和学生所知晓,并开拓了一种全球教育的新模式。因此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被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改变了教育原有的时空样态和存在方式。如电子书包、云课程、微视频、慕课和iPad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教育由平面、单向转变为立体、双向。
我国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开始于2011年。虽然我国应用翻转课堂的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江苏省部分学校将传统的课堂桌椅变成了咖啡厅式的圆桌以及沙发,让周围的环境不再是棱棱角角,单一的几何图形,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更舒适的学习、讨论、创新环境;老师也由粉笔授课改为使用平板电脑,使上课变得便捷、高效。
2.2翻转课堂的特点及现行问题
通过对以往研究及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
翻转课堂一直秉持着以交往、互动、合作以及探究为重点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课堂。
(2)可实行分层教学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尽快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匹配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效且高效的教学。
(3)与新兴技术密切相关
既然要进行视频授课,那么与新兴技术设备自然是密切相关。翻转课堂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快速传播,打破了教育原有的时空限制。
但从国内各中小学的实践效果来看,目前的翻转课堂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老师无法了解及控制学生回家后是否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学生观看视频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那么可以说,这位学生在第二天的课上,知识的获取量是微乎其微的,并且会影响今后相关知识的学习。
其次,部分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无法适应翻转课堂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
再来,翻转课堂的效率也有待验证。它是一种发现式学习,在很多时候会出现课题不明确、整体框架结构不完善、总结的知识点不全面、拓展的知识点散乱的情况,这样反而会使课堂效率降低,老师难以控制课程进度。
最后,对于教师来说,由于上课讲解基础知识点的机会减少,自身的基础教学能力可能会减弱,甚至少数教师会出现偷懒的现象。而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可能导致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的情况发生。
3 交往-灌输式教育的理念及特征
交往-灌输式教育是指强调教育即生长、师生关系平等但老师占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的一种教育理念。不同于灌输式教育以老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理念,或是交往式教育强调师生平等的兴趣培养理念,交往-灌输式教育是两种模式的中和形式。
交往-灌输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的“静态知识观”,即反对没有创新性的东西。当今世界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创新性,而交往-灌输式教育认为教育即生长,所以后者更符合这一趋势。交往—灌输式教育倾向于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其侧重于教育过程中“经验的不断改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对真理探求的渴望。在强调交往这种行为的同时,也要重视灌输的过程。而对于师生关系,在人格上追求师生平等,但无论从传授知识还是从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角度看,教师都应当是“平等中的首席”。让教师既不要逊位于无权,又不要因为“地位”单方面灌输。
交往-灌输式教育理念中对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中和正好能够弥补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当前翻转课堂无法掌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吸收效率无法保证的问题。因此,我们基于交往-灌输式理念,对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了思考和规划,提出我们的建议。
4 翻转课堂模式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翻转课堂以及交往-灌输式教育的分析,针对其中翻转课堂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
(1)在视频学习过程中要进行抽查
因为有许多学生会看视频这一块出现懒惰的情况,比如只将视频打开,却开小差不认真观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随时提问的方法,在视频某个时间点提出一个问题,题目来源于之前的视频内容。问题难度不需太大,保证学生只要仔细观看之前的内容,就一定能回答上来。如果答对,则可以继续观看视频;如果答错,视频就会跳回到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那一部分。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关注到的知识点并且弥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三个固定时间段中的一个来观看视频,方便老师系统管理、随时登陆网站抽查学生们的观看情况。但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时间分配,也会大量耗费老师的精力,因此第一种方法可能更佳。
(2)以教师讲授为主和翻转课堂交替进行
由于翻轉课堂是近年来新引进的一种课堂模式,若完全改成该种模式上课,难免会有部分学生出现脱轨现象。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教师讲授与翻转课堂交替进行的方法。首先可以在完成一天的翻转课堂后,进行1-2天的教师讲授,来总结以及拓展知识点,查漏补缺。有效的避免知识点总结不全面以及拓展散乱等问题。其次可以让老师先讲授一个较为基本的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讨论一个相关问题。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老师先带领学生温习相关的知识,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给学生留下“梯形面积如何求?”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研究讨论,有效率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3)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在采用翻转课堂后,老师的讲课时间将大大减少,这可能会使教师基础教学能力弱化。所以要定期对老师的教案进行抽查,也可以举办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能力的比赛,提高老师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可以检查老师备课时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重点知识点敏感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老师讲课的熟练度、对课堂的把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这也强调了老师现场授课的重要性。
5 总结与讨论
当今时代,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潜质、自主、自律、自信的人才。而交往-灌输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培养方向,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目前它还没有被完全应用于世界各地,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教学模式一定会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领域。可能这种理念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一些瑕疵,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修改,追随时代发展变迁的脚步,形成具有时代适应性、发展前瞻性的发掘人才的先进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卓.交往与灌输:三种教育类型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05):185-191.
[2]陈卓.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灌输:三种教学类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2):87-92.
[3]白宇杰.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6.
[4]卜彩丽,孔素真.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02):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