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时代“尬文化”兴起的群体心理与媒介环境研究

2018-06-28 06:42闫春霞
传播与版权 2018年5期
关键词:亚文化文化

闫春霞

尬文化,始于尬舞一词,随后“尬”逐渐转为一个动词,并创造出一系列动宾结构的词语。尬是一种网络流行文化,缘起于2016年的尬舞这个词,随后出现尬聊、尬唱、尬酒等词语,“尬×”,其以解放天性、放飞自我为信条,追求更本真的自我呈现,成为网络传播时代青年亚文化的新缩影。[1]

一、尬文化的界定与发展路径

很多媒体把“尬”字作为2017年年度汉字之一,由最先代表一种情绪的“尴尬”逐渐流变为集窘迫、比较、释放天性三层含义的“尬”。2017年4月,“尬”这个字有了百度数据,并且伴随不同的新闻事件出现高低波动(见图1)①图1源自百度数据。。“尬”确实已经成为2017年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了。

图1:“尬”的百度搜索指数

“尬”作为一个字眼,其脱胎自“尴尬”一词,与自我意识相关,包含他人评价或秩序规范带来的压力感,带有内向拘谨色彩,但在不同场景被频繁使用之后,“尬”已超过了“尴尬”的本意,而逐渐成为放飞自我的“尬”。“尬”作为一种情绪体验,表现为社交中的自我尴尬,以上帝视角替人尴尬,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揭短尴尬,是汇集多种情绪的网络集合体。

“尬”最初的单独使用是在闽南话当中,表示一种攀比方式。“尬舞”最早也是指街舞中的斗舞,后来魔幻剧《舞法天女》里角色动不动就掏出能量棒跳一段“不知所舞”后,大家逐渐跟着《暴走大事件》把这些让人看了觉得尴尬的舞蹈定义成“尬舞”了。2017年2、3月份,郑州人民公园内几位大爷大妈自创的“逆天摇摆抽筋舞”走红网络,并且通过直播获得广泛关注,被网友冠以“尬舞天团”的称呼。

经由《舞法天女》和“抽筋舞”的演绎之后,生活中令人尴尬的种种现象皆用“尬×”来冠名。“尬聊”,由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指的是尴尬的聊天,“这话我没法接”“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等表情包更是经常出现在网络群聊中,“尬聊”便逐渐用来描绘“把天聊死但是情境所需又必须继续聊天”的情况。随后又有“尬唱”“尬酒”等词,各种场面,只要有尴尬的气氛,都可以产生出新的尬词。2017年6月,随着《深夜食堂》的播出,还出现了“尬植”,品牌和剧情的衔接十分牵强,被网友贴上了“尬植”的标签。[2]

“尬”可以指沉默的回避,面对周围人和事不适应的感觉;也可以是无公害的比一比、斗一斗;更多地展现为放飞自我,我开心就好的精神。尬的三层含义看似殊途,其实同归,是当下社会群体面对现实压力,所表现出的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以及解构某种伪饰的正经,追求真实自我的温和反抗。

二、尬文化生成的群体心理

尬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是不同的社会群体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宣泄情绪压力,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而逐渐形成的。任何文化兴起的背后,都有其流行的社会群体因素,尬文化也不例外,拥有其独特的群体心理。

(一)现实压力:社会对自我的负面反馈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解析了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印象管理”过程。指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下会管理自己的形象,使他人在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留下好的印象。

尴尬的产生,源自于外界与自身对自己的定位差异,而且往往是外界对于自己的评价低于自我评价。个人无法左右外界对自己的评判,为了达到二者的平衡,因此只好自行降低自我的定位,便出现了一系列展现自我的形式:“尬舞”“尬唱”“尬聊”……

尬文化的最初主要产生于中低层群体中,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房价、物价飞涨,中低阶层人士的生活压力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又憧憬着拥有富裕稳定的生活和工作,但理想与现状的不平衡使得中低层人士遭受巨大的社会压力,急于寻求一个释放的出口,随着快手、抖音等视频软件以及直播平台、照片等的广泛使用,更多的普通底层人士的生活便得以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平日生活消遣的样子。继而“尬舞”“尬聊”“尬唱”成为社会阀开启的一种有力方式,让更多人找到了释放压力的窗口,以应对现实压力。

(二)自我重构:追求真实自我的温和反抗

心理学家戈夫曼曾提出,人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用来向他人展示自己,为了获得好的印象,前台的自我会极力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以及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行为,因此,自我在前台是表演者,受到约束与控制。而后台是最真实的自我,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不用刻意表演,但最真实的自我是最孤独的。[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意识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个人比较注重外界对于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公共场合个体会尽量表现得谈吐得体,举止优雅。比如:人们会避免在公开场合讲话,以免说错,避免尴尬;开会过程中人们会注重着装得体、讲究谈吐,而不像在家随心所欲。而后台的自我追求随心所欲,随着个别群体毫不顾自己形象地自嗨,通过一系列肢体不协调、毫无美感可言的夸张的舞蹈、歌唱以及聊天形式等进行自我陶醉,解放天性的同时,也博得社会大众一笑。“正是由于情感被过度包装、精心传递,使得商业化、廉价的,甚至虚假的情感泛滥,人们不能体会到真诚的情感,开始回避、抵制和反对包含了这类情感的活动。”[4]放飞自我的表演正好填补了主流文化所欠缺的,也是戴着面具生活的人所不敢尝试且又羡慕的。

放飞自我的尬文化一时激起了当下年轻人追求真实自我的心理,唤起了自我重构意识的觉醒。追求自我、追求个性已经慢慢成了一种趋势,年轻一代追求更真实的存在,解构某种伪饰的正经,打破外在给定的规范和束缚,实现一种温和的反抗。

(三)话语权争夺:从精英向草根阶层的转变

前苏联的思想家巴赫金在“狂欢化”理论中说到:“中世纪的狂欢节是没有边界的,不受限制,全民都可参加,统治者也在其中,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狂欢节使人摆脱了一切等级关系,特权、禁令,所有的人都暂时超越官方的思想观念,置身于原有的生活制度之外。”

网络亚文化作为伴随互联网兴盛的新生代文化,开放、自由是其自身特有的优势,也使得草根群体逐渐拥有了话语权。“尬舞”“尬聊”与“尬唱”作为一种开启社会阀的有力方式,让更多的草根阶层找到正确的渠道来释放本真的自我,也为他们构建和打造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各大短视频软件、直播软件、社交媒体等的兴起,公众不再只是观看电视机里遥不可及的明星八卦,而是主动参与其中,录制视频、开设直播间,加入这场全民大狂欢中。MC天佑喊麦《一人我饮酒醉》,几乎毫无技术含量的念经白话文,一种尴尬的表达方式,却一时响遍街头巷尾,跻身主流音乐,成为大众娱乐的宠儿。

三、尬文化兴起的媒介环境

尬文化的兴起除去社会大环境下群体心理的转变外,还与媒介发展所带来的媒介环境有关,社交媒体、网络视频软件、广告营销都对尬文化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社交媒体——表情包生产与部落化社交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①数据来自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微信发布了《2017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微信日活跃用户达到9亿②数据来自腾讯全球合作伙伴会议上的《2017 微信数据报告》。。百度贴吧目前拥有6亿注册用户,800万贴吧。截至2017年2月,知乎注册用户数量已达6900万。

如今,尬文化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中的一股流行趋势。如在知乎、豆瓣等知识分享类社群,微博、百度贴吧等综合类社交媒体上,关于“尬舞”“尬聊”“尬唱”等话题热度不减。在知乎、贴吧、论坛等社交媒体上,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特定的话题,原来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聚集成群的、有着特定文化趣味和社会属性的个体或个案,可以在特定的主题下汇聚讨论,形成特定的文化部落,参与讨论。在知乎上,输入“尴尬”二字,会出现一系列话题,各个话题会有特定人群关注,并有与此相关问题的讨论与评论,形成一个关于尬文化的小部落,部落内的人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因为兴趣相投,因此主动结为部落,进行部落内的交往(见图2)。

图2:知乎关于“尴尬”话题讨论统计

约翰·杜威提出“传播是一个符号交换过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符号的生成与交换起到了推动作用,以此更好地进行传播。近年来,在微信、QQ上被广泛使用的表情包发展迅猛,在与人聊天不知该说什么时,发送一个调皮可爱的表情包成为缓解“尬聊”的有力武器,甚至一些关于“尬聊”的表情包也日渐涌现(见图3)。

图3:“尬聊”表情包

表情包由原先的靠技术人员开发与供给变为现在的用户生产内容,一系列软件可以让受众轻松制作属于自己的表情包,可以是纯文字的,也可以是纯图片的,还可以用户拍摄自己的表情配上文字发送给好友,甚至还有影视剧中演员截图被加上文字发展为表情包,表情包成为情绪的放大器,放大了隐藏在文字交流、语音交流背后的人的心理,甚至发展为“斗图”模式。

(二)网络视频——碎片化表达与自我丑化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获取越拉越便捷,而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受众所接触到的只是事件的一些碎片,渐渐地大众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而没有耐心去看冗长繁杂的长篇信息。“尬文化”的兴起也起源于碎片化的表达,成为当前媒介信息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依据。“这话我没法接”“好尴尬呀”“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别说话,让他一个人尴尬”等的碎片化表达更易于情感的表达,也更易于在传播的过程中加入新的元素发展为新的尬文化。

网络视频软件快手、抖音等的风靡,是尬文化生长的温床。抖音上受众可以添加有趣音效、添加表情贴纸,进行丑化,并配有自己的夸张表演,肢体夸张,博人一笑,在放飞自我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人气。

(三)广告营销——尬广与尬植

有注意力的地方就有经济,在信息过量的今天,为了吸引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注意,广告人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大力发展借势营销。在一个个尬文化发展下,广告也开始利用尬文化来为自己的商品进行包装,便出现了尬广与尬植。

最先遭到网友吐槽的便是《深夜食堂》里各种广告植入,广告不仅出现在画面中,而且出现在台词里,让原本充满人性与温暖的深夜食堂变得尴尬无比,观众无法进入情境。还有一些综艺节目中,尴尬地广告植入更是铺天盖地,节目进行中嘉宾突然口播一条广告,还生搬硬套到节目主题中,让观众非常尴尬与反感。如《我想和你唱》中的花式广告植入,主持人汪涵经常会说出一段有哲理性的点评,紧接着寇乃馨一段口播广告“鸡汤撒的跟东鹏特饮一样,要让你不累不困”将东鹏特饮尴尬植入,同样的植入手法还适用于夸赞现场女明星皮肤方面,鉴客团先是夸耀女明星皮肤又透又白,紧接着便开始了“高姿大白水,又透又白”护肤品的植入,将节目与广告强行嫁接,尴尬无比。

同样的,尬文化也运用到广告创意中。心相印超迷你湿巾推出的广告片,三个小场景里分别是壮汉、领导、御姐形象,通过使用湿巾后,变身萝莉,加上二次元以及魔性的舞蹈,产生巨大的反差,尴尬的同时带来了超高人气,推出两周就已经有63万播放量,微信的播放量更是在一周突破了1000万。薛之谦联手膜法世家自导自演的一支创意广告片《薛式黑膜法之:三打干道夫》,用6个角色3段故事分别宣传膜法世家的大米酵素黑面膜、红酒酵素黑面膜和水果酵素黑面膜,用尴尬的情节浮夸地宣传广告效果,搞笑无厘头的同时也带来了商业利益。

四、结语

赫伯迪格认为,“亚文化意味着‘噪声’:它干扰了从真实事件与现象到它们在媒体再现这一井然有序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应该低估了惊世骇俗的亚文化的表意力量,亚文化不仅作为一种隐喻,象征潜在的、‘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真实的语意紊乱的机制:再现系统中的一种暂时堵塞”[5]。尬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于主流文化的消解,带来了大众的狂欢与低俗趣味。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差异源自阶级与文化的差异,虽然对主流仪式存在挑战,但尬文化作为一种渠道,建构了个人与社会的关联。

[1]互动百科.尬文化[EB/OL].http://www.baike.com/wiki/%E5%B0%AC%E6%96%87%E5%8C%96?prd=shouye_wap_inlist.

[2]梅花网.“尬文化”已经成为2017年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EB/OL].http://www.meihua.info/a/70110?source=todayemail.

[3]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4]王俊秀,杨宜音.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0.

[5]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2.

猜你喜欢
亚文化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谁远谁近?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