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美玲
2017年,中国校园市场联盟和微博校园联合发布《2016中国校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方面,微博以61.2%的使用率高居第一,其次为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第一媒介信息源。[1]
《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显示,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2],可见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校园媒体转型的“抓手”,同时也是大势所趋,报告中还指出有91.73%的高校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都在上升,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悉社会动态、关注学校发展、学习交流、发表时代声音的首选。因此,高校也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重视资深新媒体建设,为做好学校宣传窗口,更好的服务师生,不断探索前行。本文就将以武汉理工大学新媒体运营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高校新媒体运营现状及发展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新媒体宣传包含微博、微信、QQ(按开设先后顺序排序)三大板块,最先开通的微博以13万多的粉丝量占据流量基础优势;微信公众号自2013年5月正式运营注册以来,以8万多名订阅用户,并以每日120名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独占“新宠”;于2017年3月开通的QQ公众号成功吸粉近4万。在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移动社群大会上,正如腾讯公司副总裁、即时通信线负责人殷宇谈到的25岁为微信、QQ用户分水岭,在QQ8.29亿的月活跃用户中,90后和00后占到50.3%[3],以长远发展来看,QQ公众号的开设还有利于日后增强新生用户黏性。
总体来说,三大平台发布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除了形式变化以外,内容上更多是互通分享式,针对各类在校师生推出等丰富的内容,与微博、微信、校园新闻网站等保持紧密联动,增加了粉丝的数量与覆盖率。
三个新媒体平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为支撑,为学校紧跟时代步伐,顺应融媒体态势,及时联系师生,开展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工作打开新局面,同时也是学校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多种媒介形式并存的“全媒体”格局已经发展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媒体融合”格局。[4]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更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来推进高校新媒体宣传工作的转型,从而打造校园主流媒体。
整合传播是指运用多种媒体手段传播同一个新闻事件的传播方式。延伸来说,围绕一个公关事件,除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常规的媒体宣传以外,还运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这就是现代整合传播概念。[4]
如表1所示,三大新媒体账号内容互通,但是依据各自传播特色,又稍有差别,但总的来说都是作为学校的宣传窗口,服务师生,让广大学生更加便捷的享受校园服务与接收校园资讯。同时武汉理工大学很多栏目都跟校内的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合作进行,如理工声声慢,是与校内广播台进行合作,还有不定期的话题街头采访,媒体融合趋势明显。
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各个校园媒体的宣传优势,是优化各个校园媒体的资源配置、提高媒体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5]
表1:武汉理工大学新媒体栏目分类
专业分工是提升工作水平与效率的根本,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从事宣传工作的团队来说,不仅是“互联网+”思想观念与意识的转变,敏锐的新闻觉察力、熟练的图像处理能力、版式设计、数据处理等专业素养,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等缺一不可。武汉理工大学现建有专门的微文化工作室负责新媒体的日常运营与维护,工作室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的一名老师总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下设有编辑部(微信、微博、QQ编辑)、设计部、摄影部、资源部、播音部五个部门,各个部门的学生成员均来自本校,同时既发挥了学院专业优势,又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化的平台进行锻炼。
从微博的发展态势来看,微博的粉丝活跃度不及以前,主要还是用户群体年龄层的问题,很多微博活跃用户多已经毕业,而新兴的“95后”、“00后”还尚未建立起使用微博的习惯。今后,对于微博的长足发展,还需要洞悉年轻化群体的新媒体接触习惯,从而增加粉丝活跃度,这将是微博长远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新媒体的宣传还需要更多的深度报道,高校新媒体以其得天独厚的宣传优势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当通过深度报道与典型报道,以作品的思想性与精粹性,使受众得到从其他校内媒体上得不到的启迪、发现与收获。
传统的高校宣传并未形成统一的宣传模式,缺乏预警机制与激励机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团队逐渐壮大,创新管理机制以应对媒体融合态势,在机构上建立统采、统编、统部署、资源整合的工作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新媒体发布审核制度》《新媒体奖惩制度》《新媒体舆情应对机制》等,规范化运营,才能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目前武汉理工大学负责新媒体运营的微文化工作室,基本的部门制度已经建立,但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工作室的人员积极性不高。新媒体的关键在于“新”,即创新,工作室的人员必须要有创新观念与新闻敏捷度,因此在人员积极性调动上,还是需要更加专业与规范,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提升成员的创新性与积极性。
档案是各大高校新媒体发展的重要的成长资料,对于这些档案资料的管理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新媒体运营的发展与成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无法再满足高校新媒体现代化的管理需求,逐渐向数字化信息资料的形式转变。[6]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满足高校新媒体运营的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还充分地体现出了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与时俱进。
作为一个发展日趋成熟的机构,应该逐渐建成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但是也不必太过烦琐,建立数字档案,重要资料保存纸质档案,建立起工作室内部的共享资源库即可,同时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问题,新媒体的档案建立,有利于日后的历史数据梳理,为日后新媒体运营成员提供借鉴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团队文化建设。
[1]中国校园市场联盟,2016中国校园市场发展报告[DB/OL].[2017-12-21].http://www.sohu.com/a/141283149_468636
[2]蔡华丽,季嘉慧,孔德淇,等.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摘录)[N].北京商报.2015-08-17(C03).
[3]张绪旺.QQ走上社群纵深之路[N].北京商报.2015-08-17(C03).
[4]宫宇.关于高校校园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新闻战线,2002(8):51.
[5]申江婴.互联网时代与整合传播[J].网络传播,2009(3):45.
[6]肖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