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贵金
1.饲养方面防治
1.1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在肉牛饲养中,通风因素会对肉牛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使肉牛生活环境处于干燥状态中,能夠有效防止相关细菌的产生。特别是在夏季,由于天气温度很高,并且空气相对比较潮湿,因此更要防止滋生细菌病毒。一般情况下,每天要保证肉牛一到两个小时的舍外活动时间,但在炎热的夏天就要将其在外活动时间相应减少。
1.2需要保障肉牛饮食的健康
在肉牛的常见疾病中,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合理而产生的。饲养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应选择正规商家的饲料产品,以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与质量标准。同时,饲养人员还应为肉牛持续提供足够的饮用水源,以促进肉牛消化和排泄的顺利进行。若存在肉牛没有食用完的饲料,应在第一时间内处理掉,尽可能选择没有污染或相关药品存在的地方,以防止肉牛因误食这些变质后的食物而产生相关疾病。
2.疾病传播防治
在养牛场选址时,应尽量远离交通要道、工厂以及居民区等地,并在养牛场四周建筑防护墙。同时在牛舍入口处和生产区域要设有消毒池,储存牛粪的场所以及兽医室等相关设施应设在距离牛舍的较远距离。饲养人员应根据自身养殖规划在固定养牛场内饲养肉牛,尽量不要随意将外来牲畜引进来,并不要将带病牲畜放入养牛场。
在必须引进牛类的情况下,应在非疫区谨慎选择购买,并在购买时应严格查看本地兽医部门所签发的相关检疫证书。对于购买的牛类,应先对其进行驱虫作业,之后再对其全身进行消毒,并要将其与自家牛群隔离,隔离距离应控制在300米左右。在对引进牛类进行一个月的观察后,才能将其真正并入自家牛群内养殖。对于育肥牛的引进,必须要严格检查其是否携带口蹄疫和结核病等相关传染性疾病。
3.消毒防治
3.1日常消毒
在日常消毒方面,饲养人员应对肉牛的生活习性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才能对肉牛的身体及其生活环境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日常消毒工作的内容有清洗牛舍、牛圈以及食槽等,并对肉牛的食草定时改换。同时,针对肉牛的成长状况,采用喷洒消毒药液的方式,对其进行体表消毒,以防止滋生寄生虫。
3.2季节性消毒
在肉牛疾病防止过程中,季节更替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消毒时期,饲养人员应按照季节情况对肉牛进行合理的消毒工作。例如,在春秋两季需要对肉牛进行整体驱虫,对于犊牛应在其一月龄和六月龄进行驱虫工作。冬春季节交替阶段,应重新设置牛舍并进行消毒工作。另外,饲养人员还应对肉牛所用稻草及食物等方面进行补充,以防止季节更替引起相关疾病的出现。
3.3特定消毒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肉牛生病或死亡的状况,这时饲养人员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消毒工作,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而如果肉牛流行疾病有扩散现象时,就应提前进行预防性消毒,以防止肉牛被感染到。
4.免疫接种防治
饲养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在不同地区、不同牛场之间可能会存在不止一种传染疾病,但接种的免疫疫苗不可能对所有病原体都能起到抵抗效果。这时就应对病菌的特殊区域性进行重点分析,同时采用多种疫苗综合使用的方式来防止不同疾病的发生。
在对肉牛进行防疫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应对疫苗的性能进行充分了解,并结合肉牛发病季节及其免疫周期,对免疫接种时间进行科学安排,还应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相关免疫经验,以不断完善牛场的免疫流程。养牛场常用传染病疫苗通常有口蹄疫灭火疫苗、狂犬病疫苗以及牛轮状病毒疫苗等。饲养人员在对肉牛接种过程中,应认真、细致操作,避免出现疫苗免疫失败的现象。
5.常见疾病防治
5.1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防治
饲养人员应及时对患有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肉牛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的检验,并混合使用抗菌药物、收敛剂等。而对于病情严重的肉牛,应及时屠宰或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肉牛。另外,饲养人员应事先对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对肉牛群全面注射弱毒冻干疫苗,能够使肉牛在接种安全后产生660天左右的免疫力。
5.2败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先用碱性美蓝染色,然后检查肉牛群的具体情况,在特定情况下,饲养人员可以通过细菌分离实验来鉴定相关疾病。当确定肉牛患有败血性巴氏杆菌病后,应采用抗菌药物搭配多价血清对其实施药物治疗。对于患病严重的肉牛,饲养人员应根据肉牛的体重采用50—100mg/kg的四环素搭配生理盐水进行点滴注射。同时,要对患病肉牛采取隔离措施,并采用5%的漂白粉搭配3%的氢氧化钠对隔离牛舍进行消毒工作。
5.3对于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要对患有钩端螺旋体病的肉牛采取隔离措施,并采用土霉素、四环素以及链霉素等对其实施合理的药物注射。其次,还应对患病肉牛注射补充体液,以促进其免疫能力的增加。最后,饲养人员应严格监督和管理肉牛群的生长,并做好预防工作,这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患有钩端螺旋体病的肉牛。另外,要定期对肉牛群进行接种工作,以促使其抵抗钩端螺旋体病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122500辽宁省凌源市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