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2018-06-26 10:50刘林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修身养性国学经典文化传承

刘林凤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给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

关键词:国学经典 素质教育 文化传承 修身养性

引言

时下流行的文化,譬如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等,对当今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一方面,这些文化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开拓了视野,增强了社会性知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文化、外来文化在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化文化的同時,也给一些边缘文化包括色情、暴力文化提供了一个温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文化既有共生的一面,又具有相互排斥的一面,这就给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

西奥多.罗丝扎克提出:热衷于在闪烁的屏幕前进行假想的毁灭,让自己的闲暇充满好战尚武之举的电子游戏谜,早已将正义感和道德感置之度外。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是导致很多青年面临传统文化素养的“营养缺失”状况。这种文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带来不利影响,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国学经典教育存在问题大致分为两点,一是国民对于国学概念的认识比较浅薄,有的人甚至认为时代在进步,人们应当紧随时代潮流,摒弃传统文化。二是虽然有些地区的老师能够认识到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设定教学方案中,也会提到一点国学典籍方面的知识。但是教师对于国学经典与语文课堂的融合感到迷茫,参与意识不够强烈,过分重形式,轻视教学内容,对国学教育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安排,这种过多注重国学的机械传授,而没有从本质上教授学生深入领悟国学里的智慧,让人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终导致教育结果无法达到我们理想的期望值。而青少年是人生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石,青少年更是国家强盛的潜在力量,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加之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青少年国学教育更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民族融合

国学,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一种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它来自民族,始于意识,陷于情感。泱泱华夏文明五千年,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在其数千载的漫漫发展远途中,璀璨瑰丽,高峰迭起,不计其数的灿若星汉的文学形式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中国传统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传承数千载的重要介质,其内容博深浩淼,形式琦秀蕴美,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多元化社会的进程,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文化的多级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传承本土文化的重大意义。国学经典不仅浓缩了中国古代先贤、先哲们的人文、自然等知识结晶的精华,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了五千年,如此优秀的国学智慧怎可在我辈手中轻易断续。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国学教育迫在眉睫。

“复兴国学,从根本上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五十六个民族齐聚浩瀚疆域,多民族,多文化,多信仰,多语言背景下的中华文化相互交融、源远流长,汉语言的文明经典传奇不朽。所以,开展国学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将“国学”只是少数人的“国学”推广至更加“广义”的青少年的国学教育,既传承民族文明,亦促进各民族的进一步紧密融合,营造良好融洽的少数民族国学教育环境氛围,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完善更加完备的国学教育体系,尊崇爱国之魂,构筑爱国风尚。

2.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素养

推行少数民族地区国学教育,应首先对青少年开展教育。因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他们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素质。弘扬国学经典教育,号召广大少数民族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了解国学经典传颂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启迪智慧,陶冶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思想和行为方式,从根本上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健康成长,从而孕育纯朴的民风,让泱泱华夏传统美德在青少年纯洁的心灵中根深蒂固。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如萤囊,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厚德载物,达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品味这些文化遗产,国学精粹,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们的道德修养,修身治学,处事待人,智慧启迪,品格陶冶,素质提高。为他们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拓宽青少年的知识面,丰富其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爱生命。明是非,辨正误,学会反省。激发民族精神,存留下中华传统浩瀚文化的纯粹血脉,播撒下民族文化的种子。

当今社会,大量粗鄙读物泛滥,信息化过剩,导致很多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进而有扭曲的价值观,如果青少年能够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经典,底蕴深厚的文明资源,进而熏陶青少年,让他们摆脱浮躁傲慢的心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能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青少年们的爱国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赤诚信心,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抱负。国学典籍中的圣贤之语亦是启迪青少年智慧的明灯,让理性之光照亮学子启程的旅途。莘莘学子,前程“路漫漫其修远兮”,让国学精神伴其成长,定将一路旖旎风光。

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国学教育,提升青少年国学素养实施措施

1.国家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的开展和普及

领悟到国学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深远意义,最重要的莫过于将意义以实践的形式付诸行动。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推广国学教育的具体方案,例如,在央视文化节目中加入相关国学精粹学习的比赛等项目,以在国学文化建设中起到大力宣传的作用。国家政策上,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各地区国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偏远山区要实施相关政策扶持,加强国学经典可以走进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保,确保开展国学教育的经济扶持力度不断加强。让国学之花真正的绽放在少数民族大地之上。其次,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各地区学校,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探索、研究、实践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国学典籍的教育体系,为国学经典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顺利开展寻找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

2.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与国学教育的融合

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是中心环节,这便要求学校教育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与国学教育的相融合。而语文学科理念的更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拥有的语文能力,外显为听说读写,内隐为生命本体的理解与认知,文化含义的加深和人生经验的丰富。所以各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本地区教育部门推荐的阅读书目和教学要求,结合自身学校条件,制定相关方案,把优秀国学经典文化加入语文课堂学习中,举办课内外,校内读书节,读书沙龙,读书会,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国画比赛等,以多种形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的兴趣。

时代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如火如荼,教师们利用课下多搜集资料,广泛学习,与同事交流,自我反思,探讨各种疑问,同学生互动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语文学习的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模式,探索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引据经典,激发语文课堂活力,同时肩负起提高青少年国学素养的重任。让青少年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进而用国学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唤起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加强青少年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结语

国之魂,寄于国学,少年之培育,寄于国学教育。上至国家,下至学校,教育工作者,务必将国学经典引据教学实践中,将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转化为极其宝贵的精神情感和思想智慧资源财富,深入到各民族人民的内心,根植于每一个青少年的灵魂中去。让广大少数民族青少年能够从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发扬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徜徉在国学经典中,感受祖国文化的神采魅力,凝聚起中华各族人民的团结之气。

歌颂千古美文,传扬时代经典。无论从历史文明的继承性,促进各民族的密切融合度,还是加强青少年品德教育上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青少年时期的黄金时代与华夏国学精粹的撞击,迸发出的是长戎刺破暗夜弥漫的光芒。让这份奇光异彩起舞蹁跹,凝聚在莘莘学子的黄金岁月,以开放的胸襟和燃烧的激情去承接古人的经典大论与哲思华章,以自豪而不狂妄,执着而不僵化的精神风貌来直面当今社会的竞争与挑战,演绎高尚身心气质,勾勒向善文儒之美,启悟生命深层智能,开拓人生温雅境界。

猜你喜欢
修身养性国学经典文化传承
Chinese calligraphy:the landscape beyond comparison
修身养性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