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秀
一、前言
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地提升了教学水平。特别是小学数学,改变了以往“死板”“僵硬”的教学印象,让更多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但是,对比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本文就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探索有关应对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二、小数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常见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是开拓小学生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让小学生理解立体空间、数学应用的基础教学。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应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1.执着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地区学校及老师仍然存在唯成绩论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常用分数成绩作为优劣学生的标准,并以此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甚至不少小学生都认为“100分是人才,不及格是蠢材”。因此,小学数学也面临着“分数至上”的成绩论,这一观念导致数学教学中出现快速提高分数的“量变”教学方法,而忽略质量教学。
2.不及时“刷新”教案
教案是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方式的最直接表现。一个好的教案能顺利地完成课程任务,能辅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的教案本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按新课改的要求“刷新”教案。然而,仍有部分的教师仍以“经验”为主,一直用“老教案”教“新学生”,停留在以死记硬背、僵硬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目标,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若老师没有做好鲜活的教案准备,新时代的小学生面对着互联网等各种新鲜事物,对比起枯燥的数字,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沉闷的课堂氛围,影响数学学习效果。
3.缺乏互动
小学生处于年龄小和智力开发的初段,较难理解及快速学习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和逻辑性数学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生动教学,首先让小学生喜欢这样的数学。教师通过在课堂组织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利用沟通互助的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不少教师仍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通过单调的提问方式,直接强硬灌输小学生数学知识。由于缺乏互动及老师的及时引导,让部分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疑惑,这样容易形成明显的教学效果差异化。
三、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一直以来对人才的培养问题都备受关注。我国推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的教学理念理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有效教学为目的,培养出祖国的栋梁之材。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更应突破局限,改变旧思想与观念,锐意创新,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1.立足实际应用,活跃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立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开拓思维,转变教学方式,用一个鲜活、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好奇心浓重的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情景教学法,通过列举与现实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应用数学的例子,引导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遇到学生注意力减退时,要及时借用小学生的兴趣话题,立足于实际应用,让数学生动起来。
2.与时俱进,提升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学校要及时组织各学科的教学培训,传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悟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自我充电学习,改变以往落后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采取多向性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借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图片、小影片和录制数学生活小故事等方式,直观地让小学生享受数学独有的魅力,从而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爱上数学。
3.科学合理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目的就是更加科学地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地基。学校和教师须意识到数学教学是客观、理性为主的,要以科学、灵活方式让小学数学生动起来,不能单纯地按照数学文本教学,脱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在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为本,结合现有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接受程度等因素,合理地安排课程。不能直接照搬教科书教学,这会让小学生产生数学晦涩难懂、更加“深不可测”的错觉。在课堂外,教师也可多主动接触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在课堂上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拉近师生的关系,让学生更易接受教师的教学理念并配合课堂的安排。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灵活应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达到小数数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浦城县石陂中心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