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锋,张云宁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兴 225400
临床上,贫血是因各个因素共同影响下造成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大量降低,使得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值的一种典型的血液疾病[1]。据临床实践总结出,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是临床常见贫血类型[2]。该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7年11月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5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了血液检验中各参数的联合应用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从而为贫血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抽取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5例贫血患者,均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积极配合检查与治疗,且同意参与该次研究。按照不同的贫血类型将其划分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组(60例)和缺铁性贫血患者(6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0名为对照组。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范围为 16~83 岁,平均年龄(46.4±3.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1±2.2)年。缺铁性贫血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为17~82岁,平均年龄(47.3±3.6)岁;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4.0±1.7)年。据临床统计,3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会影响该次统计数据。
早上空腹状态下抽取3组患者静脉血,均采用EDTA-K2抗凝的血常规真空采血管抽取2 mL血液,均匀混合后待测。该研究选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S-500i型号)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严格遵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检测过程中应如实记录3组红血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同时总结分析血液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与符合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据临床检验结果得知,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BC水平、HGB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DW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BC、RBC/MCV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详见表 1、表 2。
表1 3 组 MCV、MCH、RBC 水平对比(±s)
表1 3 组 MCV、MCH、RBC 水平对比(±s)
组别 MCV(f1) MCH(pg) RBC(×1012/L)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对照组63.54±2.57 65.55±3.21 92.24±4.25 25.87±1.35 21.02±1.17 32.78±1.74 8.26±0.45 4.32±0.31 5.42±0.41
表2 3 组 HGB、ROW、RBC/MCV 水平对比(±s)
表2 3 组 HGB、ROW、RBC/MCV 水平对比(±s)
组别 HGB(g/L) RDW(%) RBC/MCV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对照组99.35±5.58 84.15±6.24 119.2±9.27 17.54±2.88 23.78±3.40 15.23±2.47 6.87±1.25 4.32±0.31 5.42±0.41
据统计得知,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检验灵敏性、特异性、符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符合率对比(%)
临床上,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迅速降低,且远远低于正常范围最小值的一种疾病,吸收不良、偏食、厌食是贫血常见诱发因素。同时,基于不同临床特征,贫血也存在不同类型,例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如果患者患上不同类型的贫血疾病,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而且严重威胁到其身心健康。
据临床研究[3]得知,铁元素合成过程中生成降低是诱发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因素。生成降低是因人体中珠蛋白的减少,导致患者长期缺铁,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有所削弱,以此造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症状的出现。另外,如果人体长期铁元素供应不稳定,改变了缺铁程度,并直接改变了红细胞充盈情况。在这一情况下患者人体中的红细胞体积也有所变化,临床检验便会发现患者红细胞体积不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因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致。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里的幼稚红细胞量多,红细胞核发育不良,成为特殊的巨幼红细胞[4]。
铁是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贫血患者往往出现代谢功能的障碍问题[5]。临床研究[6-8]发现,巨幼细胞性贫患者幼红细胞铁利用较差,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则是缺少铁元素,基于此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代谢能力差异较大。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BC水平(4.32±0.31))×1012/L、HGB 水平(84.15±6.24)g/L 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 RDW 水平(23.78±3.40)%高于其他两组(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 RBC(8.26±0.45)×1012/L、RBC/MCV(6.87±1.25)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特异性为66.44%,灵敏度为93.74%,符合率为77.24%;缺铁性贫血组特异性为67.41%,灵敏度为94.20%,符合率为77.10%。两组数据对比,检验灵敏性、特异性、符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同陈群等[9]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充分说明了通过分析血液检测相关指标,能够准确判断与鉴别出患者贫血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总之,血液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的常见方法之一,能够以 RBC、HGB、RDW、MCH、MCV 等参数为贫血疾病诊断的标准,不仅能够寻找诊断与鉴别出贫血类型,而且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信息。基于此,贫血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检验方法,特别是关注患者MCV、RDW指标[10]。同时,临床医务人员还应注重贫血不同类型的诊断,以此来提高诊断率,确保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整体而言,血液检验中各参数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准确、经济、安全的检验方法,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贫血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借鉴与运用。
[1]张珂.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9):95-96.
[2]郑妍.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6):104.
[3]王桂林.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69):169-170.
[4]焦云专.血液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60-61.
[5]曾涛,欧阳惠君.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4):191-192.
[6]薛莉,玉莲,蒲姝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2016,16(b9):127-128.
[7]吕建春.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125-126.
[8]陈开军.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4):138-139.
[9]陈群,张志城,邓宝佳,等.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7):105-106.
[10]靳伟东.血液检验在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