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生
摘 要:课堂笔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平台。在课堂教学范围内,通过课堂笔记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优良学风建设稳步提升,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课堂笔记;学风建设;探索实践
一、 课堂笔记制度实施的背景
不恰当的手机使用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自控力差,经受不住手机娱乐功能的诱惑,在课堂使用手机。在课堂中间时段和临近下课时,使用手机人数更多,这势必影响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与此同时,教师面对这一情况,课堂教学情绪降低,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另外,由于手机携带方便,这为学生逃课、考试作弊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严重影响教学,不利形成优良学风。
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存在很大矛盾。根据调研,96.4%大学生也知道课堂使用手机影响自己学习,也愿意改掉这个习惯,但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往往就忍不住在课堂使用手机。大学生是个相对独立的群体,他们的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既要靠自律也要考他律。要改变这种认知和行为的矛盾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来调控,通过外界干预和主动配合双向互动改掉课堂不恰当使用手机的坏习惯。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使用纸笔记录课堂所学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堂笔记的约束作用,已经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探索使用课堂笔记制度来改变课堂不恰当使用手机的现状,建设优良学风。
二、课堂笔记制度的实施过程
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取得共识:课堂笔记制度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方法,可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巩固学生学习效果,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一)课堂笔记考核范围
课堂笔记考核范围包括大学教学所有理论教学环节,对于不便进行随堂记录笔记的课程,由课程组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核后报学校备案。
(二)课堂笔记考核内容和次数
任课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课堂笔记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笔记的规范性、条理性和完整性,原则上要求每讲授8 学时检查一次,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三)课堂笔记成绩评定
1、课堂笔记成绩评定课堂笔记成绩所占比例的确定。学生听课笔记检查情况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占平时成绩的50%,学生上课无听课笔记者,平时成绩按零分计算。
2、课堂笔记成绩的量化。任课教师应将该门课程的课堂笔记考查内容如课堂笔记本规范性、记录的条理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进行成绩量化,具体量化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并于上课初向学生说明。
3、课堂笔记成绩的记录。任课教师要认真评阅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每一次课堂笔记检查情况,并于课程结课时计算出每一名学生的课堂笔记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课程总成绩。
三、课堂笔记制度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促进了优良学风建设稳步提升
通过记课堂笔记这个途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选择性,巩固了优良学风建设成果。搭建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积极开展课堂笔记活动,促进了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了教风和学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基础,有效促进了优良学风建设效果。
(二)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笔记制度的实施,帮助了学生熟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髙课堂的听课效率。当学生在做笔记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课堂秩序,大量地减少了因为使用手机而形成的低头族,跟随课堂板书进行摘记,也优化了学生的感知,利于学生抓住课堂知识重点,把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课堂笔记的辅助作用具有强化概括的功能,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概括学习内容,提高认识加工的深度和广度,监控和调控学习进度。
(三)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意志品质
课堂笔记制度的实施,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的形成了认真听讲和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又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需求。任课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加工,增加了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辩证思维,推动了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养成。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更多的学生带着课堂的疑问走进了图书馆或者利用网上图书馆等途径查阅资料,解疑释惑,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赵晓娟.如何对待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 [J]. 才智. 2015 (36).
[2]张文静,郑红娟.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4).
[3]杨云,王麗丽,金梅,曹静,刘志姣,孙英梅.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 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5 (01).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大学文法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