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三则

2018-06-23 02:32韩羽
书屋 2018年6期
关键词:五毒癞蛤蟆钟馗

韩羽

有趣 有趣

酒、色、财、气,哪个字都不好对付。尤其是“气”字,只要沾惹上它,不要说凡夫俗子,就是圣人也再难以温、良、恭、俭、让了。请看《论语》:“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戾,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登门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肯定有原因),命人传话,说有病不能接待,却又把瑟取出,鼓瑟而歌,故意让孺悲听见。你看孔圣人多逗,这一招,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学会不生气,再学气死人。

齐白石也有过不舒心的事,也受过气,也斗过气。他的招数,不是“取瑟而歌”,而是干脆拿起画笔直戳:“人骂我,我也骂人!”

谁没挨过骂,谁又没骂过人。挨骂归挨骂,骂人归骂人。骂了、挨了,可从没见谁公开标榜:我也骂人。“骂”字,脏兮兮,谁愿意拿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现在不能不认真想想了,“人骂我,我也骂人”这句话对不对?不敢说对,也不敢说不对。如若说对,人会说这是在教唆骂人。如说不对,人家把唾沫都吐到脸上来了,难道逆来顺受?到底应该“人骂我,我不骂人”,抑或“人不骂我,我也骂人”?画上的那个老头儿执两用中,令人想起庄子那句话:“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再看这老头儿,嘴里说着气话,脸上却毫无愠色,诙谐样儿令人绝倒。也许正是这诙谐样儿才显出了他的坦荡、率真,显出了他活得真得大自在也。也许正是这“率真”,才使得他这个艺术形象生面别开,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矛盾的特殊性”的“这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不久,郎绍居先生赠我一册其专著《齐白石研究》,在书中又见到了与之久违了的“人骂我,我也骂人”的那位老头儿。凡事有果就有因,沿河寻源,往事可稽,原来“人骂我,我也骂人”的缘起,始于门户之见的口水之争。且看原汁原味的“人骂我”:“乡巴佬”、“粗野”、“俗气熏人”、“一钱不值”……咬牙之状如见,切齿之声可闻。再看原汁原味的“我也骂人”:“飞谗说尽全非我”,“还家休听鹧鸪啼”。哇哈,是作诗哩。如谓之“骂”,是炒菜放错了作料——不对味。寄萍堂老人生起气来比孔圣人还逗。

读《搔背图》

捉鬼者与小鬼,本势如水火,却忽而亲密无间了。究其缘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不大,小事一桩,背上瘙痒了。说不小,是苏东坡的话,忍痛易,忍痒难。

于是“哥俩好”了,看那钟馗陶陶然之状,想是搔到了痒处。却又未必尽然,絮絮叨叨,哼哼唧唧:“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

《搔背图》痒在钟馗的背上,搔在世人的心上,弄得世人始而笑,继而思,复而慨。真真个“张三吃了李四饱,撑得王五沿街跑”,钟馗小鬼,何其神哉!儿童之趣,老人之智,岂止《搔背图》,诸如,《不倒翁》、《发财图》、《他日相呼》以及叼着空壳螃蟹腿的小老鼠的《灯趣图》……如谓齐白石的绘画为中国写意画之顶峰,上述画作当为顶峰之峰尖儿。

有理之事未必有趣,有趣之事定当有理。且再将《搔背图》对照《庄子》:“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没再问下去,如若再问,当可代庄子答:“在脊背。”何以“道”在脊背?且看陈老莲的老友周亮工的一段话:“有为爬痒廋语者: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予闻之捧腹,因谓人曰,此言虽戏,实可喻道。”不闻《搔背图》中钟馗话语:“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能知我痛痒。”不自证怎得自悟,喻道之言也。

“鲁一变,至于道”

郎绍君著《齐白石研究》之一百二十一页有一画,为《菖蒲蟾蜍》。蟾蜍俗名癞蛤蟆。眼角一扫,正欲翻开去,忽地发现有一条小绳儿缚住癞蛤蟆的后腿拴在菖蒲上。就是这条绳儿逗我看了又看,笑了又笑。“哈哈,癞蛤蟆被拘留了。”将一幅平庸无奇的画儿变成有趣的画儿就这么容易,只要一條绳儿就够了。

画上有跋:“小园花色尽堪夸,今岁端阳节在家。却笑老夫无处躲,人皆寻我画蛤蟆。李复堂小册画本。壬子五月自喜在家,并书复堂题句。”李复堂即扬州八怪之李鱓。端午节民间有迎吉祥祛五毒习俗,因癞蛤蟆为五毒之一,所以“人皆寻我画蛤蟆”,要他画癞蛤蟆以示祛除五毒。齐白石在五十岁时壬子年端午节仿李复堂画并录其诗。

画个癞蛤蟆,用小绳儿缚住它的后腿,这想法就令人莞尔。说句不敬的话,李鱓小时候定当顽皮,此时虽已“老夫”,“有虎负嵎”,岂能不再“冯妇”,拿这癞蛤蟆捉弄捉弄(反正它是五毒),虽“纸上画饼”,不亦聊以开心,自己挠痒自己笑,快何如之。又岂料,这么一画,满纸尽皆童稚之趣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有灵犀一点通,齐白石把玩之,品味之,摹而仿之,重做一回孩子之。

“童趣”之魅力,画犹如此。

翻到《齐白石研究》二百七十一页,又一幅画,是已九十一岁的齐白石画的了。从这画上仍依稀可以看到《菖蒲蟾蜍》的影儿,只是蟾蜍变作了青蛙,小绳儿变作了水草茎儿。这一变,正像《论语》上那句话:“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青蛙远比癞蛤蟆招人喜爱,活泼多姿,憨态可掬,小动物而兼有孩子气,在审美上稳操胜券,不待蓍龟而卜也。

倒霉的小青蛙惊慌失措,奋力挣扎,三只同类爱莫能助徒然跃跃,一片骚动,搅乱满塘星斗。看来逆顺穷通、拼搏扰攘不只人世间也。

而将小绳儿改画成水草,则是神来之笔。试以二画相较,癞蛤蟆被小绳儿缚住,固可见出儿童顽皮之趣,却无可隐恶作剧之迹。而水草随波漂浮,缚缠住青蛙纯系巧合,阴错阳差,无为之为,“童趣”一变而为“天趣”。

人谓齐白石衰年变法,“法”何所指?变在何处?如何去变?就此二画,可窥其一丝端倪否。

猜你喜欢
五毒癞蛤蟆钟馗
谁会变成癞蛤蟆
端午话五毒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原来是良药
为什么癞蛤蟆总能吃着天鹅肉
启启、蒙蒙勇闯蚂蚁国(173)——癞蛤蟆真不赖
钟馗嫁妹
癞蛤蟆和袋鼠
端午识“五毒”
钟馗降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