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探析

2018-06-23 08:28娄冬梅
系统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通率阿替普尿激酶

娄冬梅

长春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吉林长春 130000

对于AMI(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来讲,病死率非常高,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出现了病变,引起局部位置产生血栓,从而使冠状动脉的实际供血量大幅降低之后,导致该病[1]。尽管目前对于AMI急性期采取直接PCI已被看作是最适合的办法,可是许多医院未达到直接PCI的应用条件,仍是首选静脉溶栓[2]。该文主要对该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救治的AMI患者170例分组选择了尿激酶以及阿替普酶来实施溶栓,以分析其对该病患者的实际疗效情况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救治的AMI患者170例确定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都是通过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后,进行确诊。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各8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71例;年龄均处于39~64岁之间,平均为(57.3±1.06)岁;其中,下壁心梗 7例、前壁心梗19例、前间壁心梗12例、正后壁心梗5例;溶栓用时不超过6 h者共17例,7~12 h溶栓者共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72例;年龄均处于37~63岁之间,平均为(59.1±0.27)岁;其中,下壁心梗 9例、前壁心梗17例、前间壁心梗11例、正后壁心梗6例、溶栓用时不超过6 h者共19例、7~12 h溶栓者共23例。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溶栓时间、溶栓部位等资料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及转归对比[n(%)]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卧床体息状态下实施对症处置(含有:调整心肌细胞代谢、以及止痛与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并采取普通支持治疗与相关监护措施,观察组选择了阿替普酶溶栓法:溶栓之前,口服氯毗格雷片(国药准字 J20130083),剂量为300 mg;嚼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剂量为300 mg;然后,适时静推阿替普酶(批准文号:S20110 051)15 mg,于后续30 min之中再泵注50 mg,还有35 mg需在1 h内不间断的泵注;溶栓完成后的12 h皮下开始注入低分子量肝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300),剂量为施观察组 U×7 d。而对照组则选择了尿激酶溶栓法:在生理盐水100 mL里面混合尿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290)150万U,并在30~60 min将其全部静脉滴入,溶栓完成后的12 h皮下开始注入低分子量肝素,剂量为4000 U×7 d。

1.3 观察指标

该两组经过治疗之后,重点观察下列几点:①溶栓再通时间;②死亡率;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溶栓再通鉴别标准

①心电图内处于抬高的ST部分,在2 h之中下降幅度超过50%;②2 h之中显示再灌注心律异常;③胸痛现象在2 h内得到基本缓解;④血清CK-MB峰值过早显示,在起病后的14 h中。患者若是符合以上各项的数量≥2项(但②、③组合的情况除外),那么,就可鉴别为溶栓再通[3]。

1.5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2.0统计学软件来对得到的资料做全面的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溶栓之后的血管再通率对比

观察组起病6 h以内及超过6 h实施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70.97%、90.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对比[n(%)]

2.2 两组的实际并发症与转归对比

经过采取溶栓措施之后,观察组死亡、脑出血、以及牙龈出血、心源性休克和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是 1.18%、3.53%、2.35%、1.18%、2.35%、1.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AMI被看作是导致心源性碎死的关键因素,采取血管再通措施以利于尽快达到恢复组织以及相关器官的充足血液灌注对其非常重要,能大幅减少心肌梗的死亡率[4-5]。对众多AMI患者来讲,静脉溶栓法仍属于安全可靠的救治措施之一。

阿替普酶的内部成分以糖蛋白为主,是目前常用的重组非糖基类化纤溶酶原激活物之一,可利用其赖氨酸残基来有效结合相关纤维蛋白,以选择性完全激活血栓位置存在的纤溶酶原,使其全部转变成纤溶酶,从而达到血栓溶解的目的[6]。阿替普酶具有非常短的半衰期,且因其能选择性的完全激活血栓位置存在的纤溶酶原,所以,不会出现易发性的各类出血并发症,属于溶栓效力较强、起效快速、开通率较高的有效溶栓药物之一。而尿激酶能直接有力的作用在人体的内源性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上,直接将该系统里面的纤溶酶原完全激活使之转变成纤溶酶[7-8]。但是因其没有纤维蛋白所显现的特异性,所以,会对体内的纤溶系统产生不利的干扰。

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起病6 h以内及超过6 h实施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70.97%、90.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和曹恂等研究[9]结果基本相符(该研究结果实验组6 h、6 h以上的再通率为73%、91.6%);经过采取溶栓措施之后的住院及随访35 d后,该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过敏反应,观察组死亡、脑出血、以及牙龈出血、心源性休克和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是1.18%、3.53%、2.35%、1.18%、2.35%、1.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两组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又和冯定安等研究[10]结果相符(该研究结果中的死亡率、心衰率分别为1.4%、1.2%),这充分说明阿替普酶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综上,阿替普酶的优势在于给药便利、以及血管开通率较高、使用安全等。可是因其在价格上远远超过尿激酶,所以,对于出血风险不高、且起病时间短、资金较为紧张的患者来讲,尿激酶仍属于适合的选择。

[1]张世江.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30(6):245-246.

[2]叶君明,黄文军.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应用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5,11(2):211-212.

[3]Vikram Sharma,Robert M Bell,Derek M Yellon.Targeting reperfusion injur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view of reperfusion injury pharmacotherapy[J].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5,17(8):463-464.

[4]董永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5,21(3):198-199.

[5]史宝和,陈晓虹.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22(10):271-272.

[6]Tobias Reichlin,Christian Schindler,Beatrice Drexler.One-Hour Rule-out and Rule-i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J].Archiv 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6,18(11):569-570.

[7]王镇.生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10):180-181.

[8]徐璈.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187.

[9]曹恂,胡文辉.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6,30(10):157-158.

[10]冯定安,戴立华,何晓青.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9(2):203-204.

猜你喜欢
通率阿替普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