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丽娟
摘要: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目,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必修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而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着重分析在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增强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实践,力求为找到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提出思路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前言:
2008年美国计算使能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计划旨在通过“计算思维”领域的创新和进步来促进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产生革命性成果。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显现出共性问题。为了改变现状,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国良院士根据国外计算机教育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将计算思维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创议,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复合型人才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狭义工具论”影响较深。所谓“狭义工具论”就是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受“狭义工具论”影响较深,教学内容一直是侧重于实用软件,而弱化了对学生们的思想的培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在编排上通常都是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背景,接下来是计算机的构成、数制、工作原理的讲述,之后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等。由于内容过多,难以理解,很多学校都已经缩减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有的学校只保留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或者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必修改为选修,个别院校甚至取消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1.2教学形式单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学校基础课教学改革任务繁重,但成果与职称评定条件不挂钩,导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形式单一,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此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构成庞大,有些课程内容包含陌生、抽象的思维方式,导致课程难教、难学,与此同时,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学员与计算机产生距离,更谈不上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基础课内容的更新和教材的建设往往滞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有稳定并体现计算机学科核心思想和方法的内容,需要反映新技术和军事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事实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该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把培養应用型人才作为出发点,教学重点也应由计算机知识教育的教授向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大学作为较高层次的教育活动,只有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才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创造更好的和谐社会。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
2.1更新教学观念
应试型教学是我国各层次教学层面普遍存在的现象,比较明显的就是大学生盲目“考证”,这一点在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尤为明显。很多大专院校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的目标。而这种教学目标并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实践人才的要求。舍本逐末,忽略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真意。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注重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意识:计算思维并不是一种新的发明,而是早已存在的思维活动,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技能。问题是人们的计算思维活动是无意识的,关键是要将无意识的计算思维变成有意识的计算思维,主动地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计算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方法计算思维的核心。计算思维方法很多,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来自数学和工程的方法,另一类是计算机科学独有的方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各种常用算法以及各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如迭代法、递归法等,都是典型的计算思维方法;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的根本目的解决问题,即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就是计算机的应用问题。培养计算思维能力需要有一系列应用课程的支撑和拓展,如数据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
2.2革新教学方式
针对教学形式单一这一问题,提出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MOOC教学是很好解决的途径。采取的措施为:采取“三不变”和“三变”。“三不变”为实验内容和要求不变、提交形式和时间要求不变;面向过程考核方式不变,包括期中、期末考核;平时答疑不变。“三变”是课堂教学从每周一次变成每两周一次;将MOOC平台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增加了线上答疑和讨论。积极引入分层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大学新生计算机学习需求:我们对大学新生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入学新生的基础水平,可以通过入学知识水平测试、上机实践技能测试等方法找出各层次的学生集合,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分层教学,以期达到有效教育。以“1+X”课程体系为基础,分步实施教学改革:分层教学的依据是已制定的层次化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我们要基于原有的比较成熟的“1+X”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层面入手实现计算思维教学。一方面,在原有教学内容体系上提出更加完善的改革方案,可以保证教育、教学改革能够稳步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原有的一些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接轨,不至于浪费先期取得的一些优秀改革成果。另,注重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合理;鼓励个性化发展,关注个体差异,使评价指标趋于多元化;积极尝试新的科学评价方法,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法趋于多样化;强调互动、协作和相互评价,使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
2.3优化教学内容
如何恰当、明确地将计算思维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员运用计算机知识描述问题、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例:在实验室授课期间积极举办一些小范围的竞赛,将竞赛成绩作为综合成绩的一部分;线上交流:教师要在理论讲解和实验课程之外给同学们课下自由学习的时间,学生通过网络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种学时安排,一方面使学生有了预习环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为在课堂上没有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同学提供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补充,减轻学生负担。
3.结语
总之,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并深入实践的过程。历史赋予了大学计算机课程如此重要的使命,其改革需要国家、高校和广大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师在各个层面上的共同努力,相关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得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才能将大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孔德宇,徐久成等.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7(1):16-18.
[2]龚沛曾,杨志强等.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联动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