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06-22 09:24曾玉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德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曾玉玲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教育。新课改的提出与不断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上只追求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局面,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其中德育为基础与前提。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相關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构建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希望为相关教学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迈进。

关键词思想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我国各地各级学校中都在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一直以来都将高效课堂作为其追求的目标,并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构建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具体如下:

1将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眼睛观察现实生活,用心灵感受社会生活,用自身独有的方式体验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和品德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品德将教会学生一种独特的生活方法。特别是对于与现实生活联系性较强的品德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基本上来源于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性的。因此,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该首先让课堂回归于生活。

(1)教学思想生活化。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从思想上使教学生活化,从而使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师不仅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而且还要将这种思想切切实实带到课堂上,从而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学思想正确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课堂效果的高效性,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2)教学方式生活化。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生活化,采用开放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想创设生活化的开放课堂,不仅要熟悉书本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生活中的知识引入课堂之中,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得学生可以体验生活、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从而体会真正的现实生活。例如,小学品德教师在教授有关“拾金不昧”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模拟相关的场景,以加强学生对“拾金不昧”的体验。

(3)教学内容生活化。现代教材在内容上大多生动形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贴近,但是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谨慎。教材内容仅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因此,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该把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转化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场景,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材内容,增强其感受力。

2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等相关先进教学设备,增加品德课堂的魅力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小学品德教师在教授苏教版《节约水和电》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为学生展示各个地方的水电使用情况,其次要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程的大体内容,运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水电的使用情况往往是陌生的,小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我国水电资源的严峻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时,不能仅仅照着教材内容阐述我国的水电使用情况,而应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图片、视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开展合作式的学习,增强品德课堂的活力

小学品德教师在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有效性。小学品德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真实合作,避免表面形式上的合作。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的小组合作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思维碰撞的快感。虽然小组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学生无法解决相关问题的不足,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4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上赏识性的教育,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式的教育。教师的这种赏识并非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肯定与表扬,而是进行有智慧的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对于学生观点中好的部分要积极进行鼓励,而对于学生观点中不好的部分,不能“一刀切”地进行全盘否定,而是要进行客观评价。小学生处于较为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教师应对小学生多进行赏识性评价,促进其自信心的增强,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文杰.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研究[J].软件:教学, 2015(10):6-6.

[2]赵晶.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构建[J].吉林教育, 2017(26).

猜你喜欢
品德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茶的君子品德